中国人选择“丁克”,一定要慎重 。
丁克是什么意思?“丁克”是英文“DINK”的音译,指那些具有生育能力,而不生育的人群。上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大概在2000年左右,传到中国。
他们认为不生育子女,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喜欢并享受这种方式。
那些没有生育能力,或者生育能力有欠缺,以及经济、家庭、宗教、政治等其他因素,导致终身不生育的人,不算丁克。
中途反悔,而生育子女的人,也不算丁克。
有句话说的好:“幸福如饮水,冷暖自知”。丁克家庭是否幸福,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别人很难体会。
但是,随着丁克家庭增多,关注他们的人,越来越多,茶余饭后的聊天,议论他们的,也逐渐多了起来。
多数人认为,丁克家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融入周围的人群相对困难。中国的传统文化,最讲究天伦之乐,人丁兴旺。
丁克们,反其道而行之,多数人会觉得他们性格有缺陷,心理有问题,不愿接近他们。
2、体验不到亲情的温暖。尤其是年老体弱,出现严重的伤病时,没人照顾。
虽然可以花钱雇人来伺候,但是,外人再好,也替代不了儿女的孝道。
3、寂寞难耐。
由于性格的原因,丁克们是能耐得住寂寞的。他们比较喜欢独来独往。
年轻的时候,没有孩子的束缚,夫妻两人周游世界,玩的痛快淋漓,不亦乐乎。通常体会不到孤独寂寞。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的减弱,这种乐趣会逐渐减低。尤其是年老体弱,不再适合长途旅行时,两个人整天闷在家里,就会觉得越来越乏味。
每当看到邻居、亲属们,携子抱孙,尽享天伦之乐时,往往会非常羡慕,悔恨交加。
那些一改初衷,叛离丁克队伍的人,多数属于这种情况。可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撞了南墙再回头,悔之晚矣 。
想要孩子,已经没有能力再生,只能咬着后槽牙,说自己不后悔。也有少数人,选择了领养孩子,来弥补当年的错误。
4、遗产继承问题。
丁克通常是高级知识分子,往往拥有比较好的工作,薪资丰厚。虽然,他们年轻时,生活较奢侈,花费较大。但由于收入较高,在晚年时,仍然有遗产需要继承。
可是,他们却没有子女,可以继承财产。有些丁克在这个时候,也会心生懊悔。
总而言之,丁克们通常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性格比较孤僻,叛逆。自私自利,独来独往,不愿意被别人打扰。说话做事,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
由于不愿被孩子拖累,找各种借口,来逃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如果,他们生活在国外,可能会一生无悔。
生活在国内,由于和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周围生活环境格格不入,很可能会后悔。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了。娶个老婆,要有房有车有存款,虽然这些要求不过分,但问题是有些家庭条件他负担不起。生个孩子,教育是个大问题,从刚开始的胎儿,变成刚出生的婴儿,就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有些孩子可能没有一个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家长呢,就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白天属于工作,晚上回归家庭(奶孩子,奶教育,照顾父母)。甚至有时会因为孩子的问题而争吵,最后选择离婚。试问,孩子刚来到世界时,你会觉得是天使降临了,随着孩子长大,你又会觉得是恶魔来临了。父母离婚了(毕竟现在离婚概率是越来越高了),孩子呢成为了妈不要,爸不爱的人了,孩子和大人活得都很累。
丁克的人,无非是看得比常人长远,如果不确定自己能不能给孩子一个完整有爱的家,为何不选择过二人世界,或许,有些矛盾就不会产生了。
等到老年人生活时,可以到福利院,那里的老年人很多,也是可以过一个充足的老年生活的,没有孩子不一定就会孤单。
丁克是自愿的,是夫妻双方基于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而
作出的选择。
这个选择是自愿的,绝大多数是,没有胁迫,没有设计,没有欺骗。
既然是自己的选择,那么一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毕竟一个家庭没有后代绝非小事。
既然经过深思熟虑,必然各有各的想法和理由。
丁克一词可能是泊来语,核心意思就是双收入,不生育。是有生育能力主动不生育,也有因为生理或者客观因素而被动选择的不生育。
这样看来,丁克其实就是一种比较另类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说一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没有什么奇怪的,每个人都有权选择怎样过完一生,别人怎样过,那是别人的事儿,一句话,我愿意,故我在。
我有一个姑妈,她是一个非常单纯活泼的女人,不到二十岁就和一个街道的邻居好上了,两个人情投意合,天天粘在一起,可谈了七年,姑妈就是不肯结婚,双方父母急坏了,姑妈说,结了婚他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爱我了,后来她爱人要出国深造几年,她才不得已披上了婚纱。
结婚前夜,她和丈夫决定终生不要孩子,她要做一辈子的小姑娘,一辈子让丈夫捧在手心里。
他们真的做到了,几十年了,姑妈还是少女心,天天除了上班就是到处游玩,她说只要有可能,要双宿双飞,走遍全世界。当看到姐姐妹妹都为三口之家忙得焦头烂额时,她暗自庆幸自己的选择。
还有一种是为了事业,舍弃了当父母的幸福。
听说著名演员宋春丽就是这样,时刻为电影奋斗着。
人间仙女杨丽萍不也是如此吗?
咱们中国有句妇孺皆知的老话“养儿防老”,更有老祖宗留下来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丁克家庭所困惑的就是老了怎么办?
夫妻相伴一生,如果一方先走,另一方怎么办?
前几天听人说,一个丁克家庭的丈夫没了,剩下花甲之年的老妻,她住进了一家
养老院,可不到三个月,她就住不下去了,原来养老院里甭管你有钱没钱,谁有孩子谁是大爷,说重了吧,但实际确实如此,久病床前还
无孝子呢,你能指望一个只赚几千元,素不相识的护工对你怎么样?所以,养老院
也不是老年人的无忧芳草地。有儿女,护工不敢太欺负你,有人给你出头啊。
但也不要太悲观,毕竟还是好人多。
总而言之,丁克不丁克,是人家的选择,不能歧视和曲解。如果能在可能范围内对孤单老人给予帮助,则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而既然选择了,也不要后悔,毕竟曾经爱过,浪漫过,轻松过……
最后一句话,送给所有人——世界呀,我来过了,
我以自己的方式生活……
我喜欢,故我在。
丁克的人年轻时逍遥自在,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活的那个潇洒。世界就是他们的世界啊。
当别人因带娃熬夜焦虑时,当别人因孩子生病一筹莫展时,当别人为孩子上哪个幼儿园发愁时,当别人为孩子的学习焦头烂额时,他们就庆幸自己没这些一地鸡毛的事。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自己想去地方。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差别就出来了。不要孩子时,他们看到的是别人家的一地鸡毛,没看到别人伴随孩子成长的那种初为人父母快乐。没看到孩子取得成绩时,父母的哪种优越感。当孩子考上理想大学时,父母的那种自豪感。到年迈时,别人享受到儿孙绕膝,天伦之乐时。他们早就肠子悔青了吧!
别说丁克的后悔,我们独生子女的家庭也后悔多生个了?看到别人家儿女双全,羡慕的不得了。到年迈时,俩孩子同时来或交替着来看你,多美啊!现在生活工作压力大,老人有病有事的时候,俩孩子也能有个商量的人。不耽误自己小家庭的同时也有个替换的人。多美!
年轻人响应国家政策,多生俩。千万别丁克,否则后悔莫及!
我觉得这世间万物存在即为合理,花有千姿,人有百种,如果一个人就是觉得丁克好,我们也不强求他非得认同生儿育女才是圆满人生的观点。
我年轻时还曾经坚持一段我这辈子绝不要孩子的观点。觉得自己看清楚了,想明白了,哪死哪埋,快意人生,潇洒通透。
结婚后,一次意外,怀孕了,打胎不舍得了,孩子出生后,那么个可爱的小人儿,还不会说话呢,眼睛跟着你的声音走,让你再苦再累也愿意为他付出。所以,凡事顺其自然,遵从本心就好。
随着社会的进步,养儿防老的观念日益淡化,有些人忙事业,忙着提升自我,觉得生个孩子反而拖累了自己。也有部分人觉得不想给孩子们增加负担。只要你做好规划,努力培养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也是一种成功。那种成就感也会令你觉得秋香盈袖,硕果累累。
现在更有很多人认为所谓的父母子女是互相滋养,互相成就。我是很认同这种观点的。
所以我认为,还是生儿育女幸福快乐感会多一些吧。
我针对一位网友的胡言反驳几句:
丁克家庭,其本质就是极度自私自利,一切以我为中心,
请问非丁克家庭就不自私了吗?你们的骨子里就少了自私自利了?
为了你们的后代去托关系、走后门、行贿有权有势之人,为了你们的后代能够上幼儿园、重点中小学…。而丁克家庭不会这样做!
具有强烈的排他性,眼睛容不下第三个人。
这种攻击性言辞也能用?排除那个他了?容不下谁了?丁克家庭的成员工作上没有产假、哺乳假…,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根本和世俗社会格格不入,是畸形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类社会的毒瘤,是社会更迭的绊脚石。是反人类的生活取向,这类人所组成的“家庭”,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正所谓,无儿无女就不叫家
不得不承认丁克家庭与世俗家庭的确有些不同,他们缺少了生育、养育、教育后代的过程,很畸形吗?是社会的毒瘤?
那么您在教育您的下一代上言语的讥讽、体罚,甚至殴打,不反人类吗?虽然他是你生的、你养的,但是孩子也有思想,有愿望,在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道路上,又是如何摧残折磨他人的呢?
世界是个多元化的世界,也正因为它的多元才变得精彩!包容一切你所不能,世界才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