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农业大国吗

时间:2023-10-30 16:07:43编辑:奇闻君

古代的中国是农业大国,也会发生贸易战争吗?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贸易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尽管它的残酷性可能不及真枪实弹的战争,但它同样可以影响到国际局势的走向,甚至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目前,许多西方国家针对中国设置贸易壁垒,企图用贸易战打压中国,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让他们眼中的“后起之秀”屈服,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人就已经深谙贸易战,在中国古代,贸易战可谓屡见不鲜。

中国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贸易战,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国相管仲针对其他国家,采取贸易战,无往不利,硬生生“买”出一个春秋霸主。管仲早年做过商人,这让贵族对他十分鄙夷,但这段经历让他眼界开阔,富有经济思想。在其他谋臣还在思考如何在战场上取胜时,管仲已经开始将“商战”思想运用到争霸大业中。

管仲雕像

管仲上台以后,立刻利用齐国靠近海边的地理优势,发展鱼盐之业,使得齐国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在确立经济优势以后,管仲利用手中的钱财,针对诸国制定出一系列“贸易战”政策。

衡山国擅长打造兵器,鲁国、梁国盛产绨布,管仲便大量高价采购衡山国的兵器,同时鼓励齐国国民穿绨做的衣服,甚至嘉奖购买绨的国民。在管仲的运作下,衡山国的兵器和鲁、梁两国的绨布价格飞涨。在暴利的吸引下,“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鲁、梁两国国民则放弃农耕,生产绨布。三国只以为齐国“人傻钱多”,不赚白不赚,但他们却没有想到,正当齐国的财富大量流入自己国家时,管仲却突然下令停止采购衡山国的兵器以及鲁、梁两国的绨布。三国国君起初没有惊慌,毕竟他们已经赚到许多钱,但他们很快发现,齐国的伎俩阴险无比。由于暴利三国国民纷纷放弃耕田,转而从事其他行业,这使得农田荒废,粮仓告急。当三国想要采购其他国家的粮食时,他们却发现,周边国家的多余粮食已全部被齐国收购。就这样,衡山国、鲁国、梁国的国库里尽管堆满了铜钱,但他们却只能向齐国俯首称臣,以高价换取粮食。

栽在管仲手中的,并非只有衡山国等小国,就连实力强大的楚国,也被管仲搞得元气大伤。楚国盛产鹿鸟动物,管仲就大量采购楚国的鹿鸟。楚王被暴利冲昏头脑,不假思索便下令全民抓鹿卖给齐国,于是“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管子》)楚国最终的结果与衡山国一样,尽管它在贸易当中赚的盆满钵满,但经济平衡却被破坏,田地荒芜,粮食短缺。于是“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三年而楚服”,齐桓公开启春秋五霸历史的序幕。

管仲用“贸易战”奠定齐国的霸主地位,体现出在古代贸易战对国家产生重要影响,然而这种影响并不总是积极的,比如宋太宗掀起的贸易战,险些将蜀地搞垮。

宋太宗登基以后,北宋百废待兴,辽国虎视眈眈,国家财政入不敷出。为解决财政问题,宋太宗冥思苦想,最终他决定通过贸易战来扭转局势,而贸易战的对象,就是蜀地。在北宋初期,蜀地是较为富庶的地区,它承担着极大的赋税压力。在起初,蜀地百姓只交纳粮食,但宋太宗规定百姓们除交纳实物以外,还要交纳部分铜钱。乍一看,用铜钱代替实物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蜀地的百姓被迫拿着粮食换取铜钱,而官府借机盘剥敲诈百姓,将粮食的价钱不断压低。宋太宗此举极大的缓解了北宋的财政压力,但代价是蜀地民怨沸腾,最终爆发王小波、李顺起义。

宋太宗见蜀地经济崩溃,百姓造反,连忙任命名臣张咏前往解决。张咏到任以后,针对蜀地的情况,发明出“交子”,解决了蜀地交通不便,携带铜钱极为困难的问题,极大地促进了蜀地的经济发展。而且交子还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的出现对于整个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上述贸易战以外,我们还可以在张居正改革当中看到贸易战的身影。张居正被《明史》誉为“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名副其实,他敏锐深远的眼光,实在令人钦佩。在朱棣去世以后,曾经被明军打的溃不成军的瓦刺却再次崛起,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张居正执政期间,明朝与瓦刺开启互市,发展贸易。然而在开启互市以后,瓦刺大量从明朝购进铁器,打造兵器,张居正针对这种情况禁止明朝的硝磺、盔甲、弓箭等军备物资流入瓦刺。瓦刺见明面上采购行不通,就开始大量采购铁锅,买回来以后融化就是上好的铁。张居正看出瓦刺的阴谋,他力排众议,下令明朝可以卖给瓦刺铁锅,但只能是广东铁产的“广锅”,同时瓦刺人在买锅时必须以旧锅换新锅。

张居正的要求暗藏玄机,广锅熔炼极度困难,瓦刺没有熔炼它的技术水平,而以旧锅换新锅则可以将瓦刺人手中的铁锅数量限制在一定数量,防止他们融化铁锅,打造军备物资。瓦刺人没有办法,他们只能购入极少数的广锅,憋屈的拿着它做饭。

透过众多中国古代的贸易战,我们可以发现,即使是以破坏对方经济为主要目的的贸易战,也要遵守经济规则,否则只能像宋太宗一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上一篇:杜秋娘

下一篇:甄嬛传曹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