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桃杀三士的故事

时间:2023-11-11 17:41:02编辑:奇闻君

二桃杀三士是汉语中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诸葛亮(据传)《梁甫吟》: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氏,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这首汉乐府,咏的便是“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春秋战国的故事#

“二桃杀三士”的典故出自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十五》,这个典故说的是,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赫赫,但也因此恃功而骄,晏子为避免造成未来可能的祸害,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祸患。最后,晏子设了一个巧局,用两枚桃子,将三个人毫无波澜地杀了。

让我们还原历史,看看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晏子是如何化解这场危机的。

01功高盖主,晏子生计

晏婴,史称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晏子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50多年,是一名富有远见卓识的人才。“晏子使楚”是广为流传的佳话,他的聪明睿智、能言善辩不禁让现代人为之钦佩。古人对晏子的评价很高。

苏轼:贤哉晏平仲,事君不以私。

王夫之:管仲、晏婴,功书并作。

正是这样一位人才,位居三朝元老,为齐国江山鞠躬尽瘁。

春秋战国时期,齐景公帐下有三位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此三人虽为大将,但都有居功自傲之戾气,长此以往,齐景公唯恐内乱,影响江山社稷之安委,实为大患。怎么办,齐景公让聪明的晏子为其想办法,看怎么“和谐”(不动声色地处死)了他们。晏子一生聪明,处理这三位,肯定也不在话下,而且手段非常高明。

02二桃杀三士

我们来看看晏子设的这个局。

一天,鲁昭公来访,齐景公命晏子摘取名贵的“万寿金桃”宴请鲁昭公。晏子摘来了六枚金桃,齐景公和鲁昭公各食一枚,晏子和景公的宠臣叔孙婼各食一枚。剩下两枚,晏子建议让众臣自述其功,功劳最大的两位可以吃到这两枚桃子。面对两个娇艳欲滴、异香扑鼻的大桃子,三个勇士早就馋涎欲滴了。

公孙捷抢先上来说:“想当年主公在桐山打猎,被猛虎围困,是我力劈猛虎,救下主公,这功劳够大吧!”景公称:“大”,于是赐酒赐桃。

古冶子急忙上前说:“我曾经保护主公过黄河,河中老鳖掀起巨浪,是我跳进黄河,斩杀老鳖,才使主公转危为安。这功劳算大吗?”景公说:“大”,于是赐酒进桃。

这时田开疆大步上前说:“我曾奉命攻打徐国,斩杀名将,俘获五百余人,威震诸侯,徐国、郯国、莒国等国君畏惧,一起推举主公为盟主,成就齐国霸业。这样的功劳有资格吃桃吗?”

晏子说:“田将军的功劳,要十倍于他们两位。可桃已经没了,明年再给你补上,怎么样?”景公也说:“你的功劳最大,可惜你说得太晚了,以致于掩掉了你的大功,太可惜了!”

田开疆说:“斩鳖打虎,都是小事。我跋涉千里,血战成功,反而不能吃桃,在两国君臣面前受辱,还有什么脸面活下去!”说完拔剑自刎。

公孙捷大惊,说道:“我等微功而食桃,田君功大,反不能食。田君已死,我有何面目生存!”于是也拔剑自刎。

古冶子见状,大声道:“我们三人情同兄弟,发誓同生共死。现在他们二人已死,我怎忍心苟活于世上?”说完也拔剑自刎了。

这就是著名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03殿上君王堂下臣

自古以来,要说上得了战场、出入得了庙堂的,不在少数,但总的来说,逞匹夫之勇者还是众多。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就是其中的三位。

自古“殿上君王堂下臣”,无论什么时候,作为一名臣子都要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三位英勇无比自不必说,但他们不讲礼仪,自恃功高,目中无人。此等人物就是武功再高,又怎样呢,做出叛逆之事也是分分钟的事情。如果说武功可以,傻得可爱也行,但这三位做事太出格,没有把文武群臣放在眼里,更没有把帝王放在心上,这就是他们的死穴和大忌。

最终,晏子略施小计,将三人灭之,为齐景公解除后患。计是小计,但晏子的智慧确实难以企及。

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我们在品读历史的时候,往往为这样的英雄感到惋惜。骑马打天下,他们是一等一的功臣,他们征战沙场,他们有着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情怀和对国家的一腔热血。然而,当你的“过”有朝一日掩盖了“功”的时候,或者得意忘形、忘乎所以的时候,那么统治阶级绝不会对你心慈手软。因为他们手里的皇权是不容挑衅的,他们自己的威严是不可触犯的,站在江山社稷立场上,都会刀刃相见,只是有的在明处,有的在暗处而已。

上一篇:我家地窖通明朝

下一篇:钱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