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十万

时间:2023-11-11 19:48:21编辑:奇闻君

常遇春是明朝开国名将,军中称常十万,可是年仅四十却暴卒于军中,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常遇春其实一开始并不是跟随朱元璋的。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常遇春最先投靠的是刘聚,做的是打家劫舍的勾搭,对于刚入行的时候可能新鲜感十足。但是这事做久了就突然发现了此人胸无大志只想着拦路抢劫,所以就另外找了组织来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个另外的组织就是朱元璋领导的军队,此后跟随老朱南征北战逐鹿群雄统一中国。他一生经历无数战事屡建奇功,在军事生涯中从来没有过败绩,对朱元璋也是忠心耿耿最后死于战场。

虽然朱元璋后来重用常遇春,但是其实开始的时候老朱是不看好这位将军的,当常遇春来投靠老朱时,朱元璋曾问他:你能跟我一起过江打仗嘛?常将军答:将军指哪打哪,渡江之日愿做先锋打头阵。老朱见他身材魁梧体魄健壮说话诚恳就把他留在了身边。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话用在常十万身上在合适不过了。在著名的采石矶战役中面对元军的严密防守朱元璋和手下陷入了束手无策的境地,这时候常遇春直接跳上一艘小船划到江的中心地带用长矛挑向对面元军顺着这股力直接登陆元军的大本营并在营中大杀四方让敌人根本缓不过神乱了方寸,也在这时候老朱带领部下发起进攻一举拿下元军守得太平。从此老朱对他是刮目相看升常遇春为先锋元帅,并把他视为左膀右臂委以重要任务。

在向西讨伐陈友谅的时候常十万再立大功。陈友谅当时占据上游有精兵有大型战舰雄心勃勃是当时老朱的主要竞争对手。1360年陈友谅率水军数十万准备进攻朱元璋的根据点应天,在南京的龙湾与朱元璋的军队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如果拼兵力战舰老朱肯定是拼不过陈友谅的于是便用计诱敌深入,常先锋当时奉命率数万人设下埋伏为这次战役的主力军。在龙湾登陆的陈军遭到常将军的袭击死伤惨重,当时正好遇到江水退潮,导致陈军的多艘巨舰全部搁浅没有丝毫用处,朱元璋挥军直上大败陈军。龙湾告捷常遇春大破敌阵战功卓越。

龙湾战后第三年,陈友谅又率六十万大军在潘阳湖进行总攻,与朱元璋的军队进行了一场持续一个多月的决战。一次老朱的船搁浅了陈军大将率军来攻击情况十分危急常遇春发现后奋勇当先射伤陈军大将又下令用自己的船撞击老朱搁浅的船只这才化解了危机。在这场最终的战役中陈友谅被流弹射中死去陈军覆灭,让老朱在统一中国的道路上了消灭了最大的阻碍,因此次战役常遇春随机应变奋勇杀敌得到赏赐不久就升为平章政事。

虽然常遇春在战场上毫无败绩可以说是得到上天眷顾的战神,但是他的寿命极短在他40岁那年就病死在了柳河川,因一生百战百胜,世人称之为“天下奇男子”,在他死后朱元璋很伤心追封他为开平王。关于他的死在历史上成了迷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绝对不会是朱元璋下的手当时时局动荡还是需要这种人才的,老朱杀功臣都是等到了社会稳定之后的事了,所以常遇春的死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对于常遇春四十暴卒的原因,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其中不乏演绎、猜想、推断。其中金庸、民间、专家分别给出了三种答案。

金庸在他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曾提到常遇春。当年,张无忌身中玄冥神掌之毒,太师傅张三丰带他四处寻医问药,途中遇到明教常遇春。常遇春带张无忌来到蝴蝶谷,请求精通医术的师叔胡青牛为张无忌医治。胡青牛曾立规矩,只医治明教中人,张无忌非明教徒,所以拒绝医治。当时,常遇春身受重伤,为了侠义,他请求一命换一命,自己放弃医治的机会,让胡青牛救张无忌。后来,张无忌自学医术治好了常遇春,但由于用量过猛,且医治延误折损了寿命。

金庸曾借胡青牛之口说,常遇春本可以活到八十岁,经过这番折腾,顶多活四十。这虽是金庸笔下的戏说,但却暗合史实。由于金庸文学的影响力,这一说法也广为人知。

民间则认为,常遇春一生杀伐过重,因此折损了寿命。常遇春26岁投在朱元璋麾下,很快便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一位大将。在此后的十五年中,常遇春更是身经百战,明帝国建立过程中的每一次大战几乎都能看到常遇春的身影。

史书记载,常遇春是一个弑杀的将军。公元1360年,常遇春率兵大败陈友谅,斩首敌军上万人,俘获士兵三千。这只是他身经百战中的一次,在常遇春的军事生涯这样的杀伐司空见惯。

一次,常遇春与徐达率兵作战,俘获战俘千人。按照古代战争的原则,不杀降兵。可是,常遇春杀红了眼,一定要将这些降兵也杀了。一旁的徐达劝告,杀降不祥。常遇春对此根本不在乎,照杀不误,将千余名士兵全部杀害,只留下少部分士兵放回去。民间认为,常遇春就是因为杀了降兵,所以得了报应,最终四十而亡。

专家分析认为,常遇春四十而亡很可能是长时期的奔袭作战劳累过度,心率衰竭而亡。

常遇春究竟因何而亡,数百年来争论不休。作为元末明初著名的将领,常遇春一直被后世称颂,他的作战才能也被后世颂扬。其实,人们感兴趣的并非常遇春为何四十岁暴亡,只是为一代战将的猝然陨落而惋惜。对于常遇春的死很多人都感到遗憾,若是他活着,又能立下怎样的功业呢?

上一篇:阿旁宫

下一篇:历史上的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