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人,清朝初年名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正廉明”四个大字看似简单,实则并非任何人能完美做到,历史上不乏两袖清风的官员如宋朝的包拯、明朝的海瑞等,亦有令人厌恶的贪官如秦朝的赵高、北宋的蔡京等。
而今天所说的这个主人公号称“天下第一廉吏”,光看这康熙赐予的名头就能知道他此生多么廉洁,可谓是把开头所言四字贯彻得始终如一!
他叫于成龙,当官的19年间因清廉曾连升11级,直让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为之动容。
01、清苦一世的他被百姓爱戴,更被三任帝王敬重
康熙二十三年,时任两江总督以及兼任江苏、安徽巡抚的于成龙不幸离世。
一些等着“看好戏”的官员认为其不可能清廉到“揭不开锅”的,还特意去他家中搜查,竟发现于成龙除了拥有官服和几件破旧之衣外,别无其他,更别提有什么银两财宝了。
于成龙下葬的那日,数以万计的老百姓前来吊唁,当他们瞧见清官家的厨房里还有些未吃完的烂菜叶时再也忍不住地悲泣了起来。
之后跟随着于成龙的棺木徒步了近数十里,只为送“第一廉吏”最后一程。
这“天下第一廉吏”是康熙闻之廉行而亲笔所题的,甚至将其也撰写进了于成龙的碑文上。
此后的乾隆与雍正皇帝也受其影响,雍正建贤良祠时,专门把于成龙和王公贵族等一起入祀贤良祠,这可是第一批入了此祠之人。
雍正儿子乾隆也十分崇敬于成龙,多次让礼部官员到他家族祠堂祭拜并御赐了“清风是式”匾。
此后,也有不少盗墓贼光顾于成龙的墓穴并盗走里面陪葬的值钱物品,官府也做过不少修葺工作却仍然阻挡不住盗墓的节奏。
直到现代,当地政府部门重新修缮好了他的墓穴才不至于使一代清官的“安身之所”惨遭破坏。
下面,我们扳回历史的指针,回到清初那个年代来见证下于成龙到底有多廉洁。
02、乡试以试卷“怒怼”考官,失利时又逢时局变动
1617年,于成龙出生在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的一户书香门第人家,其祖上出过不少达官显贵,故而小时候的他接受的亦是良好的读书教育。
青年时期的于成龙曾前往太原参加乡试,以他的才华自然是在考试中得心应手,但由于发现了考官的徇私舞弊而心生不满,个性耿直的于成龙便在诗文中写下诸多批评时政之话。
“官场如战场”,那些敢于讲真话的实在人当然是被某些不作为且摆官威之人所嫌弃的。
尽管于成龙抒发不满畅快了,但考官们脸色骤变,坚决不让他“荣登榜首”,故而于成龙只是考上了一个“副贡”。
什么是副贡?即指乡试中额外录取的名额,也就是“副榜贡生”,代指那些成绩尚可但没考中举人的,他们可进国子监读书亦有当官的机会,还可参加会试。
然而这头衔显然是低估了于成龙的才能,加上彼时彼刻他父亲疾病缠身,于成龙索性就放弃了副贡而回乡孝敬父母去了。
偏偏时运不济,安顿好家里的事后于成龙想再次参加科举考试,奈何时局变了天,明朝随着崇祯皇帝的自尽而消亡,其赶考一事就这么被搁置了下来。
03、另辟蹊径入国子监读书,他多次获得“卓异”的殊荣
明朝灭亡而清朝入关后,于成龙依旧有着“为官造福百姓”的梦想,但此时的他陷入了两难境地。
他想:如今我大明朝已亡,包括自己在内的一些读书人均对此愤愤不平,悲愤十足,倘若此时参加清朝廷举办的科考,岂不会被天下人所耻笑?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加上观察到周围读书人亦有再次考试的想法,于成龙本着“无论朝代怎样更迭,但为官依旧是为普通百姓谋福祉”的理念,跟随着其他人一起去参加了科举考试。
不知是不是他的运气太背,经历几次科考后都没有高中,不过瑕不掩瑜,是金子总会发光,最终他还是因出众的能力被举荐到了国子监读书。
待其毕业后,朝廷将他分派到罗城去当县令,那是一个在家人朋友眼里很偏僻的地方,故而大伙都劝他还是别去了。
于成龙想着在哪当官都是当,遂下定决心前往,如果你以为他就此“泯灭”在一众九品芝麻官中,那就错了……
虽非正经的进士出身,可他在此后的“官员绩效考核”中表现优异和突出,直接连升11级而官至一品的两江总督!
深度熟悉历史之人一定了解清朝的官员考核制度:一般考核称谓有三类即“卓异”、“平等”和“弹劾”。
其中“卓异”为对官员的最高评价,于成龙在多次考核中均获得“卓异”称号,这可是后世很难有其他官员可企及的水平!
如此看来于成龙的为官表现是多么优秀,当我们看了接下来他的“政绩”后就明白,他获得此等殊荣实至名归。
04、他积极改善贫困之地,公正清廉惹人爱戴
于成龙首次当县令的罗城确实是一个偏僻而贫苦之地,即使是在城中也只有区区6户人家,就连当地的县衙也是个寒碜的草屋。
更雪上加霜的是,罗城因为治理不佳而总有土匪作祟,惹得百姓好生不安宁。
于成龙住在这般艰苦的环境中亦没有丧失斗志,他首先写告示安抚百姓,再者亲自带兵征讨山贼土匪。
很快,匪寇之患被平息,接下来便是着重处理生计问题。于成龙带着百姓们开荒种田且实施免税赋的举措等,在他精心治理下,罗城恢复了蓬勃生机,这卓越功绩也使他首次获得“卓异”的荣誉表彰。
之后在担任直隶巡抚和两江总督时,于成龙也没有耽搁下整治的步伐,他颁布了一些治理官场腐败的法令而大大限制了官员以权谋私之行为,深得朝廷和百姓喜爱。
约束他人之际,于成龙不忘严于律己,即使身处高位亦不仗势欺人,没有靠关系为亲戚朋友谋个一官半职的。
如此廉洁又时刻为百姓着想的于成龙,怎能不被民间所铭记和爱戴?
也难怪他去世了会有成群结队的百姓争相送别,场面令人动容,于成龙就像清初时期的一颗明亮的星星,照亮百姓生活之路,耀眼得让人瞧不见黑暗。
结语
身处官场难免面临着更多的诱惑,可于成龙始终坚持本心和良心,没有忘记服务百姓的宗旨而以实际行动兑现着这一切。
这种公正清廉的作风乃至现在都值得我们学习,唯有如此,社会才能稳步健全地发展下去。
成龙虽已“作古”,可他依旧活在百姓们的心中并永久流芳百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