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周边的邻国中,泰国可能是中国人旅游目的地中最热门的之一。现任泰国国王拉玛十世是去年十二月登基的,他叫做玛哈·哇集拉隆功,还有个中文名字叫做郑冕。为什么泰国的国王会有一个中国姓氏呢,这就涉及到几百年前的一段往事了。
清朝初年,在广东潮州澄海县华富村有个渔民郑镛,因为家庭贫寒,只能出海谋生。经过辗转,他来到了暹罗,就是今天的泰国境内。郑镛头脑灵活,善于经营,生意越做越大,还承包了当地的赌税,便在那边安家立业,娶妻生子。他有一个儿子叫做郑信,是清朝雍正十二年出生,这孩子十分机灵。
在一次达官显贵的宴会上,郑信被暹罗的财务大臣看中,郑镛也不缺这一个儿子,便顺水推舟将他送给这位大臣做养子。郑信精明能干,精通汉语和泰语,做事干练得力,暹罗朝野上下都很喜欢他。但是当时暹罗处于班普銮王朝末世,邻国缅甸太过于强大,并于1767年攻破首都大城,吞并了暹罗。
按当时的国力比较,暹罗毫无翻身的可能性。缅甸处于极盛时期,人心不足蛇吞象,吃掉暹罗后,还没有来得及消化,居然把战火烧到了中国。当时正是乾隆皇帝在位,缅甸刚刚灭掉暹罗,便向云南普洱地区进攻。乾隆大怒,调集精兵强将与缅甸军交战。清军人数众多,但缅甸军兵器占优,从西方引进的火炮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场战争持续了七年之久,清军死伤人数比缅甸方面要惨重,最后双方签约,缅甸称臣,清朝赢了面子,输了里子。乾隆皇帝自己都承认这是外战中唯一不算成功的。
因为缅甸要跟清朝打架,只留下九千多人镇守暹罗。这时候郑信占据南部城市罗勇为基地,认为是个好时机,他将兵力从几百扩充至上万人,并配备火枪等先进武器。郑信先取尖城,这场战斗前,他让士兵饱餐之后,捣毁锅炉碗钵等炊具,下令明天到尖城再烧火煮饭——这个破釜沉舟之计是不是很熟悉?经过七个月的奋战,郑信终于在灭国当年就光复了都城。
此时四百多年古都大城已被缅甸军烧毁殆尽,曾经繁荣一时的基业,顿成废墟。郑信决定放弃大城,改在吞武里定都,建立了暹罗的吞武里王朝,郑信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在海外当皇帝的华人,被梁启超誉为“中国四大殖民伟人”之一。 郑信在位期间,一方面对外扩张,先后征服了喃奔、帕、难、兰那、老挝等城;另一方面他向清政府称臣,建立朝贡关系。
但是郑信的连连战争激起了民众的反抗,派出镇压的宫廷卫队临阵倒戈,无奈之下他宣布退位,并削发出家。正在柬埔寨作战的大将昭披耶却克里听说国内发生政变,连忙率军赶回吞武里。他用檀香木将郑信打死,并迁都曼谷,建立了曼谷王朝,史称拉玛一世。由于害怕清朝的报复,拉玛一世不敢告诉清廷实情,而是在文书中坚称郑信是病逝,他是郑信之子“郑华”。此后拉玛二世登基进贡称“郑佛”,三世王、四世王各自称为“郑福”、“郑明”,皆以郑姓。
曼谷王朝绵延至今,去年离世的拉玛九世郑固是1950年登基的,他也是全世界在任时间最长的国家元首。虽然曼谷王朝血统上与郑信毫无关系,甚至是郑信的篡位者和仇敌,但一点都不影响其在泰国的影响力。泰国政府规定每年12月28日为郑王节,举办朝祭大典,场面非常壮观。中国政府在他的祖籍所在地上华镇华富村修建了达信衣冠冢,里面有他常穿的泰服、华服各1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