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浮屠又称为铁浮图,浮屠是佛语中铁塔的意思。根据记载,属于具装重骑兵,即人马俱披重型盔甲,对敌阵发起冲击的骑兵,与拐子马一起随同完颜宗弼(金兀术)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1140年,金兀术率领手下十万大军、一万五千名拐子马、五千名铁浮图屠一起,浩浩荡荡杀奔南宋行在临安,途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直气势汹汹杀到颍河边上的顺昌。顺昌守将刘锜带领士兵英勇奋战,终于将完颜宗弼(金兀术)的五万大军、一万拐子马、三千铁浮屠全部剿灭。金兀术带领部队撤退,途中遭遇岳飞拦截,两千铁浮屠、五千拐子马、三万大军被剿灭,铁浮屠彻底覆灭。
历史
“铁浮图”是女真重装骑兵的别称,他们护甲厚重,攻坚能力强。杨汝翼《顺昌战胜破贼录》最早记载“铁浮屠”(“铁浮图”)。文中称,金兀术“自将牙兵三千策应,皆重铠全装,虏号铁浮屠,又号叉千户”,这“叉千户”便是指侍卫亲军。
《金虏图经》记载,金军“专尚骑”,骑兵是早期金国唯一的正规军,金军中所有的步兵都由汉人签军充当,他们不是常备的正规军,其作用“惟运薪水,掘壕堑,张虚势,般粮草而已”。他们是不可能装备造价昂贵的重型铠甲的。也就是说,穿戴此等重铠的不会是金军的步兵,而有资格穿戴重铠的只能是女真骑兵。
金军骑兵的主力只能是轻型和中型的左右翼骑兵“拐子马”,而非重装骑兵“铁浮图”。这是因为古代重甲十分昂贵,不可能大规模装备,而由于重骑兵在承受铠甲重量的同时,还要进行战斗,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拥有超人的体魄。见诸南宋史籍,凡提及“铁浮图”,必会称其“常胜军”、“精锐特甚”、“所向无前”诸如此类等等,其身份也应当不同于一般的女真骑兵。除此之外,才是“重铠全装”,战斗力和防御力都极强的重装骑兵。“拐子马”可以“或进或退,见可而前”,而“铁浮图”去必须“后用拒马子,人进一步,移马子一步,示不反顾”。与“拐子马”两翼包抄的战术不同,“铁浮图”的任务是正面攻坚,其扮演的角色宛如现代战争中的坦克,这也是为什么要以牺牲骑兵的机动性为代价而装备如此厚重铠甲的原因。
金军的“铁浮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某些不利于重装骑兵作战的场合,他们经常下马,作为重装步兵使用。
如汪若海所说“其所将攻城士卒号铁浮屠”,骑在马背上显然是无法攻城的。“铁浮图”重装骑兵下马攻城的事例还见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四所载的绍兴四年仙人关之战,金军“人被两铠,铁钩相连,鱼贯而上”。
此外宋人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也提到:“虏用兵多用锐阵,一阵退,复一阵来,每一阵重如一阵。重兵既多,即作圆阵以旋敌人;若敌人复作圆阵外向,即下马步战,待其败走,上马追之。自用兵以来如此。”
《三朝北盟会编》卷202——《汪若海札子》记载,顺昌之战时,金军“三人为伍,以皮索相连”,乃“铁浮图”用于“攻城”之时舍马步战。
《金佗稡编》卷8——《鄂王行实编年》所载,“贯以韦索,凡三人为联”,其实正是“铁浮图”作为重装骑兵进行正面攻坚的记述。然而,岳珂编写《鄂王行实编年》时将“拐子马”与“铁浮图”混为一谈,系误。
汪若海的描述
当时担任顺昌通判的汪若海,去杭州向朝廷请求救兵,没有参加顺昌战役。他为了表明自己也是这场战役的直接参加者,在顺昌战役结束,返回到顺昌以后,亲往战地,访问当时的参战之人以及被俘逃脱的人士,写成了一篇《札子》送呈南宋朝廷。其中中有专谈“铁浮屠”和“拐子马”的一段:
“兀术所恃,号常胜军。其所将攻城士卒号铁浮屠,又曰铁塔兵,被两重铁兜鍪,周匝皆缀长檐,其下乃有毡枕。三人为伍,以皮索相连。后用拒马子,人进一步,移马子一步,示不反顾。以铁骑为左右翼,号拐子马,皆是女真充之。自用兵以来,所不能攻之城,即勾集此军。”
覆灭
1140年,完颜兀术率领手下十万大军和一万五千名拐子马、五千名铁浮图一起浩浩荡荡直奔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途中,铁浮图与拐子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直气势汹汹杀到长江边上的顺昌,顺昌守将刘锜带领士兵英勇奋战。终于将完颜兀术的五万大军和一万拐子马、三千铁浮图剿灭。完颜兀术带领部队撤退,途中遭遇岳飞的拦截,两千铁浮图与五千拐子马、三万大军被剿灭,铁浮图因而覆灭。
参加的主要大战役
1127年,靖康之变发生后,金兀术乘机带领五千拐子马和一千铁浮图向中原进军。
1128年,铁浮图和拐子马在金兀术的带领下,再次攻打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
1129年,金兀术带领铁浮图和拐子马第三次南下,直逼长江天险。
1130年,金兀术带领铁浮图围攻黄天荡,企图一举打下长江天险,结果惨遭抗金名将韩世忠挫败。
1131年,金兀术再次南下,与宋军周旋于太行山一带,结果中了岳飞与王彦的埋伏,惨遭挫败。
1132年,金兀术再次南下,企图一举打败南宋军民,途中与岳飞大战于南霸桥,遭受重创。
1133年,金兀术联合伪齐大举南下中原,途中遭受岳家军拦截,损伤过半。
1134年,金兀术再次南下,企图攻下川陕,但途中又惨遭南宋大将吴阶兄弟的拦截,全军覆没。
1135年,岳家军首次北伐,企图收复故都汴梁,途中遭遇铁浮图,双方展开你死我活的拼杀,结果铁浮图险些全军覆没。
1136年,岳飞再次北伐,途中再次遭遇铁浮图,双方又展开激烈的战斗,铁浮图损伤过半。
1137年,金兀术再次南下,企图消灭南宋的川陕部队,但又惨遭吴阶拦截,全军覆没。
1138年,金兀术大军南下,大败宋军的山西部队,占领山西地区。
1139年,金兀术再次南下,途中遭遇岳家军,被岳家军围剿。
1140年,金兀术再次南下,势如破竹地杀到长江天险,遭遇宋军的顽强抵抗,铁浮屠与拐子马损失过半,半路又遭遇岳家军的拦截,全军覆没。
“铁浮屠”甲胄
铁浮屠制式铠甲,重甲骑兵一兵多马,金重骑兵的重铠称“铁浮屠”,三马相连称“拐子马”。
塔形重铠,如果“铁浮屠”真的特指铠甲外形如塔状,那么这副重铠应是金国铁浮屠重铠极好的参照物。其甲片不是细小的甲叶,而是层理感强的板状长甲条,一层一层圈在身上。浮屠是塔的梵音,中国塔到金代已经是逐级向上递减的梯状结构。
铁浮屠的头盔,史书记述为戴铁兜鍪,周匝缀长檐,这说明了兜是一种笠形铁盔。宋金以及后来的元代非常流行笠帽,宋代铁笠重檐兜鍪是别具一格的盔形,由小圈到大圈、一圈一圈制成的。
典型的金朝式铠甲大对襟,柳叶甲片编缀成长条状基件,再将若干长条基件联成整甲。可以看出与塔的形状非常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