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两银两,指中国旧时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秤量货币.,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中国历史上虽有很悠久的用银渊源,但在西汉及以前,白银并非是流通的货币,而多作于工艺品和首饰方面的用途。到了东汉以后,市面上偶尔可以看到白银作为支付货币,但一直到明代中后期民间才开始广泛使用白银。
于是,嘉庆年间明穆宗政府直接以法权的形式取消了百姓用银禁令,肯定了白银的合法货币地位。到了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大明境内推行“一条鞭法”,将全国各州县的徭役、田赋等统一折合为白银赋税进行征收。至此,白银货币化的标志就开始了。
对此,可能很多人会奇怪,上千年时间白银都未作为合法货币使用,为何到了明朝白银才成为主流货币呢?
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相对于纸币来说,白银的稳定性非常不错。
一、纸币泛滥,白银稳定
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以前,中国货币制度勉强可以说是金钱平行本位制度,但因金产量非常稀少的缘故,直接以金作为货币流通定然缺乏持续的供给能力。到宋以前,实施的是钱帛平行本位制度,但帛作为实物来说,流通性是相当差的。
于是,在北宋天圣元年,宋仁宗就将川蜀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的票据交子收归国有,并改名为钱引。至此,纸币开始成为市面上流通的主要货币之一。
然而,直至南宋灭亡之时,有两百五十多年历史的纸币发行,却因为制度上的缺乏,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时有发生。两百五十余年的时间内,纸币发行次数多达二十余次,然而每次都会严重贬值,甚至会恶性膨胀。
南宋绍兴二十四年,金朝也开始发行纸币,八十年之后金朝灭亡之时,结果同样是严重贬值、恶性通胀。而元朝也是从建立到灭亡期间,同样以发行纸币作为市场流通货币,但同样没能逃脱恶性膨胀的结果。
明朝洪武七年,官方设立了宝钞提举司机构,次年三月,通过立法的方式开始发行“大明通行宝钞”。纸币发行指出,每钞价值一千文,即一贯,同样价值为银一两,而宝钞每四贯值金一两。
在最初的十来年间,宝钞还比较稳定。但随后为了缓解财政危机,明洪武十八年的时候,朝廷增发宝钞三千万贯,五年之后,再度增发宝钞七千五百万贯。如此一来,致使纸币兑金银铜币大幅度贬值。
一开始,一贯宝钞可以兑换一千文铜钱或一两白银,但到了洪武二十六年前后,民间重钱轻钞,每贯宝钞只能兑换铜钱一百六十文。到了成化年间,每贯宝钞只能兑换铜钱一文,通货膨胀达到了吓人的一千倍。
由此可见,正是因为纸币泛滥的同时,白银在流通市场上表现的足够稳定,导致白银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大幅低提升,而这也正是白银能在明清两代成为主流货币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此,可能有些人觉得奇怪,若是论稳定性的话,那么铜钱就一直足够稳定,那为什么还要将白银推出市场作为主要流通货币呢?
其实,这除了跟白银相对稳定来说,还跟市场繁荣和商品经济发展需求有一定的关系。
二、发展需求
众所周知,宋代应该是中国历朝历代中“最富裕”的一个朝代。这说明自宋代至元明清时期,国家开始注重商品经济的发展了。因而,在客观上来讲,市场越是繁荣,商品经济越是发展,同时随着长途贸易的发展,一种便于携带,并且面额较大的货币就必须出现了。
也就是说,铜钱虽然足够稳定,但是它面额较小,一旦需要进行长途大宗交易的话,铜钱就无法满足当下的需求了。于是,在这种情况下纸币就出现了。然而纸币虽然能够满足一切需求,但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因为发行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纸币非常容易滥发,从而引发极为严重的恶性膨胀后果。
如此一来,白银这种价值较大,同时又相对于铜钱来说易于携带的贵金属就成了市场上的“刚需”。正因如此,百姓在对纸币失去信心之际,白银便成了保值货币。
明洪武年间,由于经历了元朝通货膨胀的肆虐,洪武帝开始注重商业发展,将稳定物价作为施政方案之一。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大力发展商品经济。随后在明穆宗时期,官方取消了白银禁令,使白银和铜钱一样成为市场主要流通货币。
明中后期,江南各地出现了专门的商业买卖市镇,并且逐年发展逐年增多,到了清顺治年间,江南市镇数量估计增加了近三倍之多。
为了满足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纸币已然失去“信用”的情况下,白银自然而然就成为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了。
那么,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促使白银成为明清两代的主要流通货币吗?
实际上,除了市场繁荣和商品经济发展需求之外,白银自国外的大幅度流入也是另外一个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的重要原因。
三、大幅度流入
随着纸币的泛滥从而引发了恶性通货膨胀之后,白银就逐渐取而代之,成为百姓欢迎的流通货币。然而,若是白银的原材料如铜币一样缺乏的话,那么白银同样不可能成为市场上的主要流通货币。
因此,即便在郑和下西洋时期,明朝政府国库中的白银和后续才开的大量白银依然不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但它能成为主要流通货币,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市场繁荣之下的国外白银流入。
因为明朝自中后期以来,就逐渐成为世界的经济发展中心。因郑和下西洋的缘故,明朝可以说是打开了发展经济的世界大门。又因丝织品、瓷器、棉布、茶叶等中国商品具有极高的价值,使得外国商人对其趋之若鹜。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国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正是因为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的一些商品极受欢迎,又因物美价廉的缘故,使得众多外国商人纷纷使用白银进行购买。如此一来,明清两代国内的白银巨大需求,加上白银的大幅度流入,使得白银成为市场主要流通货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另外,要说明的是,明弘治年间,国内白银和金子兑换比例是六比一,而欧洲是十二比一,日本为十比一。于是,欧洲和日本为了套利,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量白银被运往中国。如此一来,进一步刺激了白银市场的繁荣。
综上所述,明清两代之所以能够以白银作为主要流通货币,究其根本,就是以上三方面的原因了。
结语:
明代以后的商品经济发展,特别是郑和下西洋之后长途贸易的大力发展,在客观上推动了白银和纸币的流通使用。然而正如前朝纸币会严重泛滥一样,明朝的纸币同样没能稳定的发行流通下去。如此,更进一步推动朝廷执行“一条鞭法”,将白银列为主要流通货币。
同样,大量的白银从国外流入,使得白银巨量需求能够被满足。如此一来,白银才能成为明代的主要流通货币。到了清朝时期同样也是如此,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催使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但自从清政府腐朽没落及鸦片流入之后,国内的巨量白银又迅速流失到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