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德国,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列强基本上完成了对于世界各个地区的占领和瓜分,以1884年柏林会议为标志,在这次会议中列强把将非洲彻底分割完毕,这意味着后发强国根本无法获得海外市场和海外殖民地,尤其是处于欧洲的后发强国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策源地,德意志帝国的经济实力全球第二,武装力量欧洲大陆第一,这样的大国在英国主导的全球秩序却没有相应的地位,那么矛盾势必会爆发出来并且只会以战争的形式迫使英国屈服。
德国的经济受到威胁
法国在1870年7月19日对普鲁士宣战,1870年9月2日法皇拿破仑三世在色当战败,十万法军投降,此后巴黎爆发革命,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上台,在1871年5月10日法国政府和普鲁士在法兰克福签署了正式和约,法国向普鲁士投降,赔款50亿法郎,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而普鲁士由此统一南德意志各个小邦,正式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国,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之后,德国的经济发展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高峰时刻,在1870年到1914年之间,德国完成了国家的工业化转型,并且在1873年到1896年的全球大萧条依旧保持经济增长,到最后超越了英国和法国。
德国经济的发展来源于普法战争,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国赔款50亿法郎,这50亿法郎成为德国发展工业的原始资金,用于购买原材料和修建工业基地,普法战争结束后两年德国的股份制公司从战前的418家飙升为726家。另外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这一地区拥有发达的棉纺织行业、钾盐矿产和铁矿资源,最重要的是阿尔萨斯和洛林同德国的生产煤矿的中心鲁尔区连在了一起,使得德国的工业能力开始急剧上升,在1870年到1900年之间,德国的煤炭产量从3400万吨到达1.5亿吨,钢铁产量从17万吨上升为664万吨,到了1913年,阿尔萨斯和洛林的铁砂产量占据欧洲的47%。
德国的化工产业十分发达。1878年英国人托马斯发明能够除掉硫和磷的新式炼钢法,立即被德国引进开发,这也是上述德国钢产量大幅度上升的原因之一。1856年英国人威廉.亨特.珀金从煤焦油中提炼出一种紫色染料,这就是著名的苯胺染料。但是苯胺染料的生产和技术却被德国人引用并且走在了世界前列,此外德国的瓷器和玻璃器皿出口量很大,在光学玻璃行业几乎处于垄断地位,到了1914年世界需求的五分之四化工产品基本上都是由德国提供。而且德国工业技术的发达导致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德国产生,发电机、煤气发动机、电炉、电车和汽车的发明宣告电气时代的来临。
1910年,德国47个城市的人口超过10万,农业人口数量锐减至国家人口33%,但是农业由于关税的保护和化工肥料的应用使得农业开始增长,而且人口也不断增加。我们都知道当一个工业化国家完成工业升级后,国家工业生产的商品数量一定会超过其本国市场所需的数量,不可避免得需要进入国际贸易体系之中。当时的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这个殖民帝国是最大的消费市场,而英国商人占据了这个庞大的市场份额不肯放手,而且面对德国工业的崛起,英国国内发生恐慌,甚至有制造关税同盟打压德国的可能,另外德国通过海洋运输进口的原材料、粮食、出口的商品,而海洋被英国所控制势必对德国产生威胁。
狂热的民族浪潮
在德国统一之后,德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上升最终演化为德国优越论的思想。德国优越论思想发迹于于1870年德国在普法战争中对法国的压倒性胜利,德国的胜利鼓舞了德国人也促使德国人深感自己的种族优越性,这在德国人的教育机构体现得最为明显,德国的大学教授经常发表德国优越论的思想,按照《第一次世界大战全史》的记载,柏林一位著名的教授公开宣称:“不是德国人,就根本不了解德国。我们在道德上和智力上比任何人都优越,独一无二。我们的组织和机构同样如此。”,这句话无疑表露了德国人的优越者心态而且这种思潮和普鲁士帝国政府的军国主义十分贴合,所以德国发达的教育体系中出现了很多这样的内容。
在大学老师的教导下,德国新一代的学生很多人都接受了这种民族优越论,在民族优越论者看来,是上帝选择了德国人来统治世界,其他民族只能在日耳曼人的统治规则下生活。到了威廉二世上台,德国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德国开始不断高呼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德国外交大臣毕洛公开宣称:“如果英国人讨论建立不大列颠帝国,法国谈论建立法兰西帝国,沙俄想要占领亚洲,那么我们要求建立大德意志帝国。”,H·S·张伯伦公开宣称:“如果德国不统治世界,那么它就会从地球上消失。” ,我们可以看到狂热的民族主义浪潮正包裹着一战前的德意志帝国。
而且在一战前,德国还存在德意志同盟的热潮,什么是泛德意志同盟呢?这就要回到德国的日耳曼人的定义上,德国人自认为是日耳曼族,但是日耳曼人是一个十分广义的概念,丹麦、瑞典、挪威所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生活的居民应该是日耳曼人,荷兰、瑞士、奥地利也应该被包含于日耳曼人,俄国波罗的海诸省也有日耳曼血统,甚至英格兰人也曾经是日耳曼人,美国境内的大量德裔居民也是日耳曼人,在泛德意志同盟看来,这些带有日耳曼人血统的族群都应该被归属于德国的统治之下,并且由德国领袖所领导,泛德意志协会于1890年成立,他们疯狂鼓吹德国统治世界的概念。
无疑民族主义狂热和民族主义催生的泛德意志同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战前的德国人,这使得德国人认为自己天生就该统治世界,所以在狂热的民族主义浪潮面前,德国的失败是不被允许的。在德国和法国争夺摩洛哥期间爆发了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德国和法国的战争一触即发,但迫于英国的压力,德国必须做出让步,让法国控制了摩洛哥,消息传到国内,舆论一片哗然,许多人批评政府过于软弱,甚至威廉二世都受到民族主义者的指责。所以面对英法,德国必须加强军事对其进行打击,这也变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诱因。
容克贵族的利益
德国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也就是全民皆兵,这是继承普鲁士王国军事制度,在一战前的德国,正常男性公民都要服国家兵役,一般是20岁前前去服兵役,在部队接受训练2到3年。服完兵役之后还要进行5年的预备役,在作为预备役部队期间还要进行两次为期6周的训练。在预备役军人生涯结束后,德国男性公民在39岁前一直登记为需要训练的后备军人,45岁之前是战时后备军。所以德国在和平时代只有80万人的军队,但是存在几百万接受过军事训练的预备役部队,这也是为什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能够召集数量高达1100万人的军队。
在德国军队中,士兵和军官有明显的分界线,军官来自容克贵族阶层,只有一小部分来自于专业人才和富有市民阶级,而士兵只是由普通平民组成。容克贵族是征服易北河以东地区并在那里进行殖民的德意志骑士领主的后裔,后来逐渐发展为普鲁士王国境内的大地主阶级,成为乡村的贵族庄园主,属于普鲁士的统治阶级,此后容克地主通过资本主义改造,把封建地主制度下的农庄转变为资本主义经营模式下的农庄,同时投资商业和工业,于是容克贵族完成了从封建地主到资产阶级的转换,但是容克贵族依旧奉行封建主义的那一套。
容克贵族虽然占据了军官中的绝大多数和政府的高级官僚,但是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并不符合,他们推行的军国主义训练军队和军事制度在和平时期花费了大量金钱,这使得民众十分不满。而且常年累月的军事演习使得军官们十分不满,容克贵族本来就是以战争为职业的群体,他们迫切希望能够检验军队的实战能力,而且发动战争打击敌人在当时的德国人看来并没有什么过错,是一件十分普通的事情。恰如冯·特雷齐克教授就说:“上帝将战争的一再爆发作为一种烈性药剂来关照人类。我们已经学会了准确地认识战争的道德权威性,而那些浮于表面的观察家们只看到了野蛮与不人道。”
20世纪初欧洲大陆的不稳定因素加速了容克贵族的想法。此时英国正在和德国进行海上军备竞赛,而且按照英国大陆均衡策略扶持法国和沙俄围攻欧洲大陆第一强国德国,法国由于在普法战争中的惨败一直想要报仇雪恨,德国的盟友奥匈帝国因为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独立运动而与沙俄政府为敌,进而使得德国与沙俄的态度开始敌视化,德国极有可能被东西夹击,这种战略环境使得从事于军事的容克贵族十分敏感,为了德国的战略安全,大型战争已经不可避免,容克贵族的军官群和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站在同一战线准备同时和沙俄、英国、法国开战,确立德国的在欧洲的霸主地位。
结语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德国来说是必须发动的一场战争,整个德国都在渴望一场战争的大胜来确立德国在世界的统治地位,无论民众还是贵族都要求德国的扩张满足民族主义日益狂热的浪潮,这使得德国就像大象骑自行车一样,一旦速度降下来,整个国家将会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