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生国家采取君主制有利有弊,好处是维系了传统价值观,避免社会撕裂。北美独立战争期间,殖民地有四分之一的人属于保守派,他们既想维护自身利益,又不能放弃对王室的效忠誓言,因此美国独立进程打得很艰难。巴西由于引入君主制,整个国家有了天然领袖,内乱很快平息。然而君主制也有天生的缺陷,国家的治乱取决于君主本人的才干、品德,佩德罗成为巴西帝国的皇帝的时候,年仅24岁,他会是合格的皇帝吗?
佩德罗是个文艺青年,他善于骑马、绘画、玩乐器,跟音乐大师罗西尼有着不错的交谊。他还能做手工,甚至有专门的皇家工房,闲暇时光就做雕刻。巴西国旗也是他设计的,图案用了黄绿两色,绿色代表布拉甘萨王室,黄色则代表了哈布斯堡王室,他妻子所属家族。
佩德罗一世设计的帝国国旗,巴西变成共和国后,新国旗保留了主体背景,去除其中的王室标记
作为一个王族子弟,佩德罗一世多才多艺,然而他唯一不会的是治理国家。佩德罗好刺激、喜冒险、追异性,他可以在围城战里坚守半年,却不愿在议会里多呆一个小时。
佩德罗即位之初,大小国务交付给若泽·博尼法西奥(Jos Bonifacio)。博尼法西奥是第一个当上政府首脑的巴西人,曾在欧洲游历十多年,视野比他的同胞更开阔。博尼法西奥是自由派,被尊为“巴西独立的元老”,他还关心黑奴、印第安人,机关报《塔摩犹报》以一个印第安部落命名。
当佩德罗感到博尼法西奥限制王权,权势过盛时,又把他贸然解职,独自面对各种公文、报表。布拉甘萨王室离开巴西的时候,带走了银行的所有黄金,而且勒索两百万英镑,作为两国分离的“分手费”。为了争取英法等国的外交承认,巴西采取自由贸易政策,外国货物很快挤占市场,本土工厂破产。财政问题凸显后,佩德罗贸然开动印钞机,造成通货膨胀,经济濒临崩溃。
1825年,巴西政府发动对外战争,试图转移国内注意力。“内普拉丁省”原本是西班牙裔的居住地,当美洲脱离西班牙统治时,若昂六世趁机兼并了这块土地。与该省居民同文同种的阿根廷人,在奋斗十多年后才艰难独立,他们声称对这片土地享有主权。双方鏖战了三年,最后在英国的外交斡旋下,两国谁也没得到战利品,内普拉丁省独立建国,这就是后来的乌拉圭。佩德罗一世在乌拉圭战争失利后,威望大减。
更糟糕的是,王室私生活也引起外人非议。皇后淑德贤惠,从奥地利远道而来,嫁到巴西后,对子民的福祉尽心尽力。刚开始她还倾倒于佩德罗的骑士风度,后来事实证明了童话里都是骗人的,白马王子也要出轨包二奶的,佩德罗自小厮混于花街柳巷,执政后爱上了舞女多米蒂拉·桑托斯(Domitila Santos)。他们不仅生下了孩子,还把私生女带进宫里,与合法婚生子女一起抚养教育,授予爵位。
利奥波丁娜怀第六胎时,因难产而死,而当时皇帝正在搂着桑托斯逛大街。民间流言四起,把皇后之死归咎于佩德罗,王室名誉扫地。情妇桑托斯野心勃勃,她选定国务顾问,罢免不顺眼的部长。有政治观察者说,巴西皇帝在对外事务受英国人支配,国内则受情妇支配。
佩德罗一世是具有骑士风范的君主,在独立运动期间,他用武力对付敌军,到了治理国家时,他也习惯了用武力手段解决政治问题。皇帝之所以下台,不是因为起义声势浩大。4月6日的游行,没有预谋,没有组织,如果他能果敢一点,完全能镇压首都的暴动,只要骑兵的鞭子抽过去,人群就会一哄而散。
早在制定宪法时,他就是这么做的。1823年制宪会议召开,里面充斥了共和派、联邦派,处处跟皇帝相争。11月11日,佩德罗一世要求具有法律批准权,代表们坚决反对,整整一夜没离开会场,史学家称之为“濒死之夜”。第二天下午一点,王室亲卫队包围了大厅,强行解散会议,政府颁布了一个带有保守主义色彩的宪法。
然而这一次军队不再听命于佩德罗,选择作壁上观,两支炮兵部队、一个营的掷弹兵,最后连皇室警卫营也倒戈了,中下层的巴西军官希望罢免他们的葡萄牙裔上司,获得升职空间。从军队到法院、文官系统,占据要津的仍然是葡萄牙人。佩德罗本人倒不大在乎官员的出身,他只是喜欢任用亲信,他的情妇也经常干政,无意中形成了这幅局面。但巴西人感到自己仍然处于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大为不满,巴西士兵因此决定倒戈。
另外由于财政困难,佩德罗无法长期维持一支正规军,当初统一全国靠的是民兵和雇佣军。各地庄园主愿意维护本地的秩序,但不愿去遥远的异国打仗,导致了乌拉圭战争的失败。雇佣军更不可靠,海军统帅科克伦勋爵因为酬金没谈拢,擅离岗位,带着部下走人。1828年6月由德国人和爱尔兰人组成的两千人雇佣军发起骚乱,大肆劫掠里约城,皇帝拉下脸面,请求英法海军才赶走了这帮匪徒。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弱势威权政府,佩德罗具有集权的意愿,却没有揽权的能力,他很崇拜拿破仑,但拿破仑是依靠宪兵和秘密警察统治的。佩德罗是自由派,但那是拜伦式的自由派,充满浪漫感性色彩。“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只是个神话,他缺乏政客的精明和手腕。佩德罗莽撞强干,别人稍有批评,就忍受不了。早期新闻界直言不讳,政府很快制定言论审查,但又无法彻底做到让他们闭嘴。当时法国发生七月革命,查理十世退位,对政府心怀不满的报纸头条全部刊登了这个消息,潜台词是:看看吧,你也应该下台。
换成一般人逊位失国,差不多就只能流亡等死了,但佩德罗没有意志消沉,最后却来了个胜利大反攻。当时葡萄牙国王是他的弟弟米格尔,若昂六世死后,佩德罗既是长子,也有才干,但议会不打算让王位交给巴西的皇帝。双方达成一项妥协,继承权由佩德罗让渡给女儿玛利亚,但她必须跟米格尔结婚(欧洲王室近亲通婚很常见),在一个男性的协助下进行统治。佩德罗还特地附送了一部宪章,随嫁亲队伍回国。
接下来发生的是一个莎剧式故事。米格尔愚蠢而又专横,是个顽固的保守派。在葡萄牙革命后的第三年,他发动政变未遂,流亡到维也纳,跟梅特涅相谈甚欢。若昂死后,米格尔到处散播谣言,声称他是被自由党毒死的。他回到里斯本后,发现专制主义者控制局势,便不等举办婚礼,就迫不及待地自封为王,清算革命者,掀起白色恐怖。
玛丽亚无法回国,停留在葡属亚速尔半岛。挂念女儿的佩德罗从巴西下台后,游说欧洲列国,期望恢复她的合法统治。英法政府对她的遭遇表示同情,但认为不值得进行资助。由于皇后利奥波丁娜的遭遇,哈布斯堡家族也不愿对佩德罗伸出援手。佩德罗一气之下,另娶了拿破仑的孙女(实际上,这桩婚事不能增加他的政治筹码,或许只是因为他太崇拜拿破仑了吧)。
虽然没有列强的支持,但凭着个人魅力,佩德罗征募到不少志愿军,一个叫胡安·门第萨瓦的犹太商人,由于被葡萄牙专制派驱逐,转而极力支持佩德罗,筹到了二百万英镑的借款。1832年,佩德罗率领这支志愿军,在亚速尔群岛集结,并对北部港口波尔图发动了进攻。守城军队不战而降,把城市拱手让人。
当时英国的威灵顿公爵观察时局,认为佩德罗严重失策,他应该去进攻里斯本而不是波尔图,只有占据首都才能掌控全局。在佩德罗到来之前,里斯本曾自发进行了一次革命,经过激烈战斗最终失败,死亡200余人。如果里斯本的自由派得到佩德罗的外援,那么很有可能获胜。
战略选择体现了两人的差距,威灵顿是一流的战略家,而佩德罗只是勇敢的战士,无力统筹全局,因此他才在过去的乌拉拉圭战争中失败。佩德罗获得波尔图后,很快被敌军包围了,米格尔派出8万人围攻波尔图。
虽然战略上不能比肩威灵顿,佩德罗依旧是个杰出的战术家。他充分认识到海军的重要性,港口没被官军切断,外援就能源源不断地流入。而且波尔图是葡萄牙自由派的大本营,1822年的革命就是从这里最先开始的,市民捐钱出劳役,坚决抵抗。
一年后佩德罗的部队只剩下7500人,他决定展开一次冒险奇袭。海军将领带领2500人绕到后方,消灭了米格尔的舰队。葡萄牙全部兵力压在波尔图,南方各省没有作防务准备,这支偏师急速穿行,兵不血刃直捣里斯本。获得首都便意味着获得了政权法统,而且在中央集权制的国家,首都聚集了全国的财富,失去里斯本资源的米格尔犹如无根之木,部队作鸟兽散。
7月28日,佩德罗骑马进城,女儿玛利亚登上王位,英国和法国也承认了新政府。米格尔在群众的嘲笑中,流亡海外。然而,留给佩德罗的时间也不多了,在波尔图围城战中,他感染了肺结核,同年9月在王宫病逝。
毫无疑问,佩德罗的一生忠于自由主义。巴西是他建立的,国旗是他设计的,国歌是他谱写的,当面临民众的反对,他主动退让。历史见证了无数个骑士变成了恶龙,拉美的开国元勋大多蜕化为独夫,不惜开启内战,连玻利瓦尔晚年也采用了暗杀政敌这种龌龊手段,由此观之,佩德罗一世的退隐更显得可贵。更罕见的是,急流勇退之后,他居然辗转前行,演绎了王者归来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