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说起俾斯麦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提及俾斯麦,人们回荡在耳边只有1862年9月30日俾斯麦出任宰相后在议会中的演讲语句,他对当时的议会议员说道:当代的重大问题并非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就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俾斯麦由此获得了铁血宰相的称号。铁血宰相的称号给人一种俾斯麦是战争狂人的色彩,但是纵观俾斯麦担任宰相时期的表现,军事始终是俾斯麦实现政治目标的一个工具,他更擅长的是外交和政治策略的制定。
在德国统一过程中,俾斯麦的贡献居功至伟,他是一个异常冷静的政治家。是他把德国构建成牢固的整体,也奠定了德国的欧洲霸权,以至于两次世界大战都未能摧毁德国的根基。而且在俾斯麦的外交方针策略下,欧洲保持了长达20年的和平时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战。
德意志统一第一战:普丹战争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是丹麦的两个属国,但是却不是丹麦的领土,因为丹麦国王继承了荷尔斯泰因大公国阿道尔公爵的爵位,由此继承了石勒苏益格公国和荷尔斯泰因公国的领地,但是石勒苏益格公国和荷尔斯泰因公国却属于德意志,石勒苏益格公国的居民是德意志化很深的丹麦人,而荷尔斯泰因公国都是德意志人。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荷尔斯泰因公国被划分为德意志邦联的成员,但是又承认丹麦国王的统治权,这就埋下了纷争的种子。
拿破仑战争之后,民族思想随着拿破仑的大军被传播到了欧洲各地,在分裂的德意志地区取得了重大的反响,德意志民族主义情绪高度膨胀,这也影响到了荷尔斯泰因的德意志人和丹麦人,1848年丹麦人举行资产阶级革命,要求收回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使之成为丹麦的一部分,但是荷尔斯泰因的德意志人发动叛乱要求回到德意志,这造成了普鲁士和丹麦的战争,由于列强的干涉,普鲁士最后签订1850年伦敦协议退出该地区。
在1863年11月丹麦国王腓特烈七世去世,堂妹克里斯提安九世继位,荷尔斯泰因以女性不得继承地产为借口不归属丹麦,再度引发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和丹麦的冲突,此时的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意识到机会来了。因为当时的国际环境对于普鲁士极为有利:
沙皇俄国。在1863年波兰发生大起义反对俄国民族压迫,这一场起义席卷了立陶宛和西白俄罗斯、西乌克兰。同年7月,沙皇俄国为了镇压起义,俄军增至34万,几乎占俄国陆军的一半。而且英国和法国在幕后支持波兰起义军,这使得沙皇俄国陷入孤立,但是俾斯麦却派人签署帮助俄国镇压波兰起义军的协定,由此俄国保证在普鲁士发动兼并战争时中立。法国。法国当时深陷墨西哥战争的泥潭,这次战争是由于墨西哥总统贝尼托·胡亚雷斯于1861年7月17日停止再向外国支付借款的利息,英国、西班牙及法国三国联合攻打墨西哥,所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无意与普鲁士作斗争,同时俾斯麦还不断暗示会在战后给予法国好处,所以法国无意干涉这场战争。英国。作为欧洲的岛国,英国对于普鲁士的战争极为敏感,但是法国和俄国对于普鲁士并无干涉之意,所以英国对此保持中立态度,而且当时的英国还有人认为德国假如统一,可以牵制法俄,为英国的大陆平衡策略做贡献。
其实普鲁士消灭丹麦绰绰有余,但是俾斯麦却拉上奥地利,这也有俾斯麦自己的考虑:
这次吞并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在表面上是为了德意志民族而战,奥地利作为德意志地区的强国,他不可能看着普鲁士日益扩大自己在德意志人心中的影响力,所以奥地利必须参加战争扩大自己的德意志影响力,与其排除奥地利,使得奥地利心生怨恨,不如让奥地利为普鲁士出钱出力。奥地利和普鲁士的结合,也会使得欧洲其他强国心怀畏惧,毕竟没有国家会和德意志地区的两个强国发生矛盾。而且奥地利和普鲁士是为了德意志统一,也使得德意志人感恩主导战争的普鲁士,可以使得普鲁士轻而易举的得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德意志人的支持。普鲁士和奥地利在1864年轻松地击垮了丹麦军队,法国、俄国、英国则是作壁上观,最终丹麦政府把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以及劳恩堡公国割让给普鲁士和奥地利。但是俾斯麦却有意设下普鲁士和奥地利冲突的种子,普鲁士占领石勒苏益格,奥地利占领荷尔斯泰因,这使得普鲁士的领土包围了荷尔斯泰因,埋下后来普奥战争的渊源。
在普丹战争中,俾斯麦冷静的分析了局势,做出了正确的决定,让普鲁士拿下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普丹战争大大提升了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各个小邦中的声望,德意志民族主义高涨,大量德意志人看到了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希望,而且俾斯麦也在暗地里对于奥地利做出攻击的态势。
德意志统一第二战:普奥战争
其实统一德国有两个方案,第一种是囊括奥地利在内的大德意志方案,另外一种是排除奥地利的小德意志方案。俾斯麦认为普鲁士若是想要统一德国,就必须把奥地利清除出德意志,否则德意志的弱小邦国总会利用奥地利来抵制普鲁士的霸权,用俾斯麦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德意志诸邦的难解之结不能用温情脉脉的两雄并立来解决,只能用军刀劈开”。这就是普奥战争爆发的原因所在。
为了驱逐奥地利,俾斯麦开始在外交上纵横捭阖,以此瓦解各个大国对于德国统一的恐惧和担忧,同时使得奥地利孤立无援,他采取以下的两个措施:
1.对法国拿破仑三世的外交。
法国是最不愿意看到德国统一的国家,法国之所以能够维系欧洲大陆的霸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德国的分裂,分裂的德国才能够使得法国夺取最大的利益。为此俾斯麦的外交工作主要放在法国身上。1865年9月,俾斯麦对驻柏林大使馆的法国一等秘书表示,只要法国不帮助奥地利,那么俾斯麦对于法国侵占讲法语地区的土地予以承认。10月,俾斯麦拜见拿破仑三世的时候,他还模糊表示会给予法国莱茵河畔的土地。同时对于拿破仑三世渴望的威尼斯地区,俾斯麦暗示威尼斯并不是奥地利的领土,以此麻醉拿破仑三世。
同时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对于当时的形势误判,他认为普鲁士和奥地利的交战将会持续很长时间,在1865年,奥地利的人口比普鲁士多78%,军队多38%,许多人都认为普鲁士会战败,拿破仑三世也不例外,他认为普鲁士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都会受到严重的削弱,到时候法国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于是拿破仑三世答应不会和奥地利结盟。
2.拉拢意大利,英国
英国当时对于法皇拿破仑三世的野心忧心忡忡,尤其是拿破仑三世表现出对于卢森堡、比利时、荷兰等法语区的兴趣,这直接威胁到英国的国家安全。因为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口可以直接到达伦敦,距离只有300公里,拿破仑三世的行为无疑使得英国的疑惧加深,这使得英国支持普鲁士建立强大的国家以便于牵制法国,俾斯麦对于英国默许普奥战争的发生十分高兴,为了拉拢英国,俾斯麦和英国签订关税协定,降低了关税。
1861年,意大利王国建立,但是意大利地区却没有完成统一,威尼斯地区被奥地利强行霸占。俾斯麦以此拉拢意大利王国和奥地利开战,意大利本意是不想和奥地利开战,想要通过赎买政策赎回威尼斯,但是奥地利坚决不同意。意大利犹豫不决,俾斯麦直接威胁意大利将会给予意大利革命者加里波利等人援助,随后又有拿破仑三世的同意,意大利被迫加入战场。
在国际局势得到稳定后,俾斯麦确认奥地利不会得到任何援助,于是开始制造摩擦,以构成普鲁士对奥地利的进攻借口。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始终无法理解俾斯麦为什么要进攻一个德意志国家,在1866年5月7日,有一名狂热的民族主义者试图刺杀俾斯麦未果。但是俾斯麦不为所动,频频向奥地利挑衅。1866年6月10日,俾斯麦下令普鲁士使者在邦联会议上把奥地利赶出邦联,这次事件演化为普奥战争。
普奥战争中,普鲁士和意大利联盟进攻奥地利,在三线作战中,除了西南方向意大利惨败于奥地利之外,其他方向,普鲁士都取得胜利。尤其是萨多瓦战役中,普鲁士一举击溃奥地利的军队,普军直接来到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郊外。巨大的胜利使得欣喜之情充满了普鲁士的上上下下,普鲁士国王甚至要求像拿破仑一样进入维也纳,将军们也要求进驻维也纳让奥地利割地赔款。
关键时刻只有俾斯麦知道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普奥战争的目的是把奥地利赶出德意志,组建以普鲁士为首的新德国,并不是前去消灭奥地利。而且一旦和奥地利陷入长期交战,势必让后方的法国蠢蠢欲动。俾斯麦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知道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在普鲁士的狂热心态面前,俾斯麦保持了冷静,他以辞职作为威胁,迫使威廉一世同意接受合约,而且不出俾斯麦所料,拿破仑三世宣布调停普奥之争。
最终普鲁士和奥地利签订《布拉克合约》,奥地利被逐出德意志邦联,除此之外意大利取得威尼斯,奥地利的赔款也只有300万英镑,这使得奥地利的损失根本不大。在普奥战争之后,俾斯麦修复两者的关系,使得奥地利成为普鲁士的同盟。而普鲁士则组建北德意志联邦,至此大半个德意志地区被俾斯麦统一,只有南方的德意志小邦在拿破仑三世的支持下不加入德意志联邦。这注定普鲁士将要法国决战,既决定德意志的统一,也决定欧洲的霸权归属。
德意志统一第三战:普法战争
普奥战争的迅速胜利使得法国极为恐慌,法国政治家梯也尔哀叹道:“奥地利的失败意味着法国四百年来遭受到的最大灾难”。因为法国此时已经看到德意志的统一是必然的事情。这个时候法国和普鲁士的矛盾重重,一方面是俾斯麦知道想要统一南德意志必须击垮法国,另一方面则是拿破仑三世想要击垮普鲁士,重新使得德意志地区分裂,战争的火药味弥漫在欧洲。
其实这个时候国际环境对于普鲁士十分有利。奥地利虽然有普奥战争的惨败,但是普鲁士的“宽宏大量”的使得奥利地乐于保持中立,而意大利获得威尼斯之后,对于北方的法国也不是很满意,因为法国的军队驻守在罗马,所以意大利也愿意保持中立。俄国自拿破仑三世和英国发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谋求恢复自己在黑海的利益,自然不可能和法国结盟。英国因为普奥战争之后法国意图侵占卢森堡威胁英国的安全而对法国也极为不满。法国实际上被孤立,只能直面迎战普鲁士。
普法战争的导火索是1868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危机,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被西班牙人推翻,西班牙新政府决定让普鲁士王室的利奥波德亲王担任西班牙新国王,这个消息传出让法国舆论界一片哗然,假如普鲁士王室继承西班牙王位,法国在东西两线都会受到普鲁士的夹击,如同查理五世时期的神圣罗马帝国让法国产生生存危机。法国迫使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劝说利奥波德亲王放弃西班牙王位。1870年法国大使贝内代蒂回见威廉一世表示法国需要他保证不会有普鲁士王室的人登上西班牙王位,威廉一世没有同意,并且把这件事电告了俾斯麦。
俾斯麦认为机会来了,便修改了电报的内容,这就是埃姆斯急电。俾斯麦的目的很简单,他并不想做一个侵略者,而是做一个被侵略者,以此后发制人,赢得政治优势,一方面可以使得法国更加孤立无援,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德意志境内的民族主义热潮,使得普鲁士吞并南德意志的四个邦国更加有力,完成德国的统一,削弱法国的势力。
埃姆斯急电使得法国上下群情激奋,法国人疯狂叫嚣作战,要攻打普鲁士,而德意志境内的民族热情再次爆发,普鲁士宣称要打到巴黎去。1870年7月9日,法国向普鲁士宣战,最终法国惨败,1870年普鲁士和法国在色当决战,拿破仑三世、麦克马洪元帅、39名将军、8.6万军队向普鲁士投降。
法军投降
俾斯麦在战争结束后一直打压法国,他认为法国始终会是德国的威胁,因为在欧洲大陆上,统一的德国已经无惧任何势力,唯一的敌人就是各国之间的联合,而恐惧统一德国的法国势必会联合其他国家复仇,所以削弱法国成为必须的条件,于是他强迫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赔款50亿法郎,在赔款付清前,德军将一直驻扎在法国。
失去法国保护的南德意志四邦在1870年主动派遣代表前往凡尔赛和普鲁士洽谈加入联邦的事宜。最终在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各个邦国的代表的拥戴下,前往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举行加冕仪式,威廉一世登基成为德意志王国的皇帝,德国统一。
威廉一世登基
结语
德国的统一也标志着欧洲大陆的政治被彻底改变,德国取代法国成为欧洲的第一强权,这种强权一直延续到现代。欧洲在普法战争之后流传一个段子,可以形容德国的地位:“欧洲少了一个女管家(法国),来了一个男主人(德国)”,而俾斯麦在德国的统一过程中居功至伟,可以算得上德国统一之父,尤其是俾斯麦冷静的政治态度和杰出的外交手段,在德国崛起的过程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堪称一代战略大师。
至于别人给予李鸿章“东方俾斯麦”,诚如梁启超所言:李鸿章之学问智术胆力,无一能如俾斯麦者。俾斯麦通过自己的政治能力结合普鲁士的处境,用三场王朝战争结束了德意志几百年的分裂和任人鱼肉的局面,这才是一名伟大政治家的基本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