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苏联军队的总参谋长的华西列夫斯基表现可圈可点,他别具一格的参谋方式可谓空前绝后,让人不得不佩服其高超的政治智慧:“平庸”掩饰下的聪明。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一直以军事强人的形象出现,唯我独尊、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排兵布阵亦听不进别人半点意见,即使总参谋长朱可夫元帅的建议也常常被他斥责为“胡说八道”,一不高兴还撤了朱可夫的总参谋长职务。
接任总参谋长的华西列夫斯基,有了前车之鉴,聪明绝顶的他,为了使自己不蹈前任朱可夫的覆辙,于是就耍了点“小手腕”,居然经常让斯大林“顺从”地采纳自己的意见。
华西列夫斯基采取的办法是,在斯大林叼着烟斗作战略部署之前的闲暇中,就在他周围东扯葫芦西扯瓢地说一些不着边际的军事问题,既不系统,也不高深。但说着说着,斯大林就灵光乍现,赶紧一二三四五地部署战略要点,居然没有大错。另外,在斯大林召开军事会议时,坐在斯大林身旁的华西列夫斯基也是要发言的,但每回说到战略战术都是语无伦次,十分啰嗦,往往使与会者听得一头雾水。结果呢,自然要遭到斯大林呵斥。怪就怪这类军事会议“民主集中”后,由斯大林拍板作出的决策常常被实践证明大都是“英明”的。
华西列夫斯基
尽管华西列夫斯基久经沙场战功赫赫,但同僚心里瞧不起这个毫无建树的总参谋长,认为他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很不到位,故对他多有鄙视,但华西列夫斯基总是一笑置之。其实在军事会议上,华西列夫斯基说的战略战术部分根本就不希望其他人听清楚,让斯大林一个人能听明白就行了,然后“润物细无声”地作用在斯大林的决策中,目的就达到了。
如果你真的认为华西列夫斯基很平庸,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1942年7月23日,斯大林格勒告急,斯大林派华西列夫斯基上将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前往斯大林格勒前线协助指挥战事。当德军从两个方向对斯大林格勒发起第一次进攻时,华西列夫斯基在炮火中指挥守军顽强抵抗。战事进入胶着状态,斯大林召集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拟定反击计划。两位将领拟定的计划获得斯大林的批准。华西列夫斯基出任南部战线斯大林格勒地域作战的总指挥官,指挥三个方面军的苏军围歼了斯大林格勒地域的30万德军。
1943年1月18日,斯大林格勒会战后,华西列夫斯基被授予大将军衔,并获“苏沃洛夫一级勋章”,这是苏军首次向高级将领颁发象征统率级别的奖章。2月1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发布命令,授予华西列夫斯基“苏联元帅”军衔,以表彰他为斯大林格勒会战所作出的贡献。
1943年7月5日,希特勒为了重新夺回东部战线的主导权,在库尔斯克战线发动了“堡垒作战”。尽管德军攻势猛烈,但华西列夫斯基在作战第一线指挥苏军进行顽强有效的抵抗,终使德军丧失攻击能力甚至后撤,8月3日,华西列夫斯基率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展开大规模反攻,11日收复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可夫,这是苏军收复的首座大城市。库尔斯克会战德军损失50多万人,1500辆坦克、3500架飞机、3000门火炮。
库尔斯克一役后,德军从此元气大伤,再也无力阻止苏军前进。华西列夫斯基指挥麾下百万苏军强渡聂伯河,收复克里米亚半岛,解放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挺进到东普鲁士德国本土。1944年4月10日,在攻下被希特勒称为“绝对攻不破的德意志精神堡垒”的东普鲁士城市哥尼斯堡后,斯大林亲自打来电话说,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已决定授予华西列夫斯基“苏联英雄”的称号,并授予他第二枚“胜利勋章”。这令华西列夫斯基激动不已,因为在整个苏德战争中,只有大元帅斯大林和朱可夫元帅同样获得两枚“胜利勋章”。
取得东普鲁士战役胜利后,华西列夫斯基奉命返回莫斯科,开始拟定远东地区的对日作战计划。1945年8月初,华西列夫斯基出任远东苏军总司令,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的同时,华西列夫斯基的远东苏军三个方面军从三个方面向日本关东军发起强大突击行动,不到一周便挺进到中国东北中部地区。8月17日,日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发电报给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宣布日军投降。至此,华西列夫斯基指挥的远东战役以击毙日军84000人,俘敌近60万人的胜利告终。时年50岁的华西列夫斯基,又一次被授予“苏联英雄”的称号。
二战结束后,华西列夫斯基出任苏军总参谋长和苏联武装力量部副部长,1949年3月出任苏联武装力量部部长,1953年任国防部副部长,1959年起,出任苏联国防部总监察组总监。1977年,82岁的华西列夫斯基与世长辞。他的回忆录《毕生的事业》一书,对研究二战及二战期间苏军最高统率部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