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琴是薛家之女,长得十分美貌,犹在金陵十二钗之上,且知书达礼。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红楼梦里众女儿里,黛玉与宝钗已是难得的好,环肥燕瘦,平分秋色。然而宝琴一出场,便把“艳冠群芳”的宝姐姐,“神仙似的”林妹妹,比下去了。未见其人,不闻其声,先听听别人怎么说吧。
一、完美女孩人人夸
宝玉说,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人物,你们如今瞧瞧她这妹子……宝玉竟然形容不出来,直叹老天的精华灵秀。
晴雯说,像根水葱。探春说,连宝钗并所有人,总不及她好。贾母见了,喜欢的“无可不可”,留在自己身边,连大观园都不命住,跟着自己安寝。逼着王夫人认了干女儿。
她一出场,就披着一领贾母给的金碧辉煌的斗篷。香菱不认得,认作孔雀毛织的。湘云说,那是野鸭子头上的毛做的凫靥裘。湘云是最早来贾府做客的亲戚家女儿,她也穿过贾母给的衣服。这凫靥裘想必和宝玉的雀金呢一样珍贵,寻常人家是闻所未闻的。湘云认得,一定在贾母处见过。“可见老太太疼你了,这样疼宝玉,也没给他穿。”
湘云其人,霁月光风。若说她的话并无无妒忌之意,我信。但是全无一丝羡慕吗?
宝钗之端庄大度历来被人称道,可是在琥珀传了贾母的话,“别管紧了琴姑娘,她还小呢”之后,宝钗竟半真半假地吃起醋来,“我就不信,哪里不如你”。
那宝琴,到底是怎样的女子?
她身着凫靥裘,踏雪寻梅,在白雪红梅的映衬下,比仇十洲的《双艳图》还要美艳,还要动人。这是意态之美。
“意态由来画不成”,贾母要惜春把宝琴的寻梅图画下来,想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难怪惜春为难,要向诗社告假。
那样的宝琴与宝玉同框,贾母见了都出神,赞叹不已,萌生给宝玉求配之念岂不是自然而然?每每读到那里,我总是黯然神伤。原来,在贾母的心中,黛玉并不是宝玉的佳偶天成。原来,贾母对黛玉的眷顾与怜爱并不是唯一……因为对黛玉的偏爱,我忍不住“庆幸”,她已许嫁梅翰林家,不可能嫁给宝玉了。
二、年轻心热情商高
想想贾母曾经在清虚观明确表达过她为宝玉择偶的审美标准,“模样性格好”最难得。宝琴的容貌是“绝色”了,那么其性格如何呢?
曹公说她“年轻心热,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寥寥数语,却是将一个饱读诗书,活泼热情的聪颖女孩描画出来。
贾母一向喜欢明媚鲜妍的女孩子。从凤姐到湘云到黛玉到晴雯,都是个性鲜明的女子。宝琴的“年轻心热”与宝钗那老成沉稳形成鲜明对比。尽管贾母也“素喜宝钗稳重和平”,但是和她那个仿佛从画上走下来的娇俏可人的妹妹相比,老祖宗的偏爱不加掩饰地流露了出来。
宝钗曾经说宝琴的性格跟湘云有几分相似,然而相似归相似,终究又不同。宝琴虽不失活泼却又没有湘云的口无遮拦,大大咧咧——她精致得多。
芦雪庵一回里,宝玉与湘云“算计”那块鹿肉,做了香喷喷的烧烤,宝琴没吃过,笑着观望。湘云亲昵地叫她“傻子,过来尝尝”。宝琴笑说,“怪脏的”。可是宝钗告诉她“好吃”,还用黛玉作比,“你林姐姐弱,不然她也爱吃”。于是宝琴就开开心心地吃起烤鹿肉来。
吃过烧烤,宝琴同湘云黛玉抢着联句,果然锦心绣口。她那样自然地融入到他们中来,不拘谨,不羞怯,不扭捏。
她的活泼明艳令人欢喜,在迎春房里拍手笑对探春说,“三姐姐敢是有驱符召将之本领?”宝琴阳光灿烂的情态,跃然纸上。即使是当时那样的尴尬气氛,也掩不住她的娇憨明媚。
可是宝琴又绝不是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初来乍到,她就细心观察贾府的姐妹们,发现这些闺秀都不是“佯羞诈愧”的姑娘,都与姐姐宝钗相处甚欢。黛玉又出类拔萃,于是更与黛玉亲近。黛玉亦是赶着她叫“妹妹”,是真心的喜欢。能被黛玉如此对待,真是不容易。
大总管赖大家的送了宝琴两盆腊梅,两盆水仙。宝琴把其中的一盆水仙花送给了黛玉,一盆腊梅花送给了探春。窃以为,宝琴是个情商极高的姑娘。这两个人是贾府里最出色的姑娘,又是贾母最爱的外孙女与孙女,宝琴对黛玉探春的认同与亲近不言而喻。
三、见多识广命亦薄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宝琴从小随父母走遍三山五岳,把天下十停地方走了五六停。小时候曾跟随父亲“到西海沿子上买洋货”,见过外国美人作诗,“从小儿所走的地方的古迹不少”。其见多识广是红楼众女儿无法比拟一二的。也许正是因为这份广博,宝琴不但性情活泼而不拘泥,作诗也与众不同,不落窠臼。
从芦雪庵联句到《咏红梅花》到十首怀古诗,宝琴的才情不但远远超过同来的岫烟,李纹姊妹,连大观园诸人看了也“都称奇道妙”。
人美,性灵,有才,宝琴身上的确汇聚了土地之间女儿所有的神秀。贾母爱宝琴,应是发自内心的疼爱。黛玉爱宝琴,应是对同类的惺惺相惜。众人爱宝琴,应是对这个女孩完美的肯定和赞美。
这样出色的宝琴,没有入了金陵十二钗的正册——多希望她一生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她惊,免她苦,免她四下流离,免她无枝可依……
可惜虽有此愿,终是忍不住想起她被宝钗批评为“太过颓废”的柳絮词: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与秦可卿托梦给凤姐的“三春过后诸芳尽, 各自须寻各自门”何其相似!宝琴是否嫁入了梅翰林家,我们不得而知。可是这“明月梅花一梦”,实在让人联想到不到团圆美满。
“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有人说命运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可是完美如宝琴,亦无法摆脱生于末世的悲剧命运,又当如何解释呢?
“闲庭曲槛无馀雪,流水空山有落霞。”《咏红梅花》,也是曹公借了宝琴之口的喟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