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大帝作为希腊化建城运动的开创者,其事迹早在其去世之后不久就开始流传。然而,考证亚历山大的建城数量也绝非易事。切利科夫指出,亚历山大建城考证之所以困难重重,关键在于“当时的作品皆已亡佚,美化这位国王的传奇作品却在亚历山大去世之后迅猛增长”,“希腊人与东方人竞相美化他的生平”。其中包括许多他“从未征服过的民族、从未踏足过的土地以及从未建立的城市”。
一、对亚历山大大帝建城的误解
第一,并非所有名为“亚历山大之城”的城市都奉亚历山大为建城者。例如,犹地亚的亚历山大里昂的建城者是犹太国王;巴勒斯坦的亚历山大城建城者为亚历山大塞维鲁。
第二,并非所有奉亚历山大大帝为建城者的城市都是亚历山大下令建造的。一些城市并非亚历山大所建,而是借吹嘘、攀附亚历山大为其建城名祖,以彰显城市悠久辉煌的历史。还有一些城市或者将亚历山大作为建城者刻于钱币之上,或者刻入歌颂建城史的铭文中,然而,事实上亚历山大可能从未途径此处。
至于那些确实位于亚历山大征途之上的城市,如比西迪亚的阿波罗尼亚和巴勒斯坦的撒马利亚很可能也并非亚历山大所建,位于两河流域北部埃尔比勒的亚历山大里亚也不太可能为亚历山大征途中所建,至于亚历山大东征结束返回两河流域之后也不太可能兴建此城,史料中也未见任何有关亚历山大在此建城的记载。
第三,并非所有亚历山大下令建造的城市都曾经真正动工兴建并修建完工。亚历山大大帝可能有意在某处建城,但未及动工而匆匆作罢,或未及完成而废弃,这些城市可能都未在历史上真正发挥过作用。
二、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城
学界之所以公认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为亚历山大东征开始之后正式建立的第一座城市。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至今未有任何证据表明,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建立之前,亚历山大大帝真正着手建立过任何城市。关于这点,最大的质疑声来自于以下几处,即伊利昂、特洛亚的亚历山大里亚以及伊苏斯旁的亚历山大里亚。以上三处对于亚历山大而言不仅有纪念意义,也有进行政治宣传的价值,但是阿里安、狄奥多罗斯、查士丁等亚历山大历史学家均未留下相关的建城记载。
伊利昂作为格拉尼卡战役之后亚历山大最先到达之处,且具有征服东方的文化象征意义,不容小觑。根据斯特拉波的记载:据说现在伊利昂人的城市曾是一个村落,有一座很小又不太重要的雅典娜神庙。但是,亚历山大在格拉尼卡河获胜之后,来到此处,用献祭的礼物装点了这座神庙,将其改成城市,命人负责修缮城市,修复了它的建筑,宣布赐予这座城市自由,豁免贡赋。后来,在征服波斯人之后,他又给这个地方寄来了一封表示友好的信件,允诺要把它变成一座大城市,建立一座宏伟的神庙,宣布举行神圣的赛会。
三、对新城建造者的争议
伊利昂的一篇铭文还提及了该地有一个部落以亚历山大命名,说明该部落有可能是亚历山大时期组建并命名的。亚历山大固然很有可能有意、也有必要在此建城。然而,东征才刚刚迈出第一步,征服波斯帝国的目标远未实现,伊利昂在军事战略上并没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亚历山大不太可能在此时耗费精力建城,更有可能在东征大业已定的情况下派人前来兑现建城的诺言。
斯特拉波的记载虽然并非杜撰,但在他生活的年代,伊利昂早已成为城市,他有可能采信了伊利昂城当地的建城者英雄祠。特洛亚的亚历山大里亚的情况与伊利昂相似:根据斯提潘努斯和伪卡利斯提尼的《亚历山大传奇》,在格拉尼卡战役获胜之后,亚历山大誓言要在此建城。然而,这两位作家的记载其可靠性同样值得注意。关于伊苏斯旁的亚历山大里亚,文献记载并未明确说明该城为亚历山大所建,其中最早可以追溯至公元前二世纪,伪斯基姆努斯有如下记载:到了伊苏斯湾,是马其顿人建立的亚历山卓波利斯。
公元三世纪初历史学家赫罗狄安在《罗马帝国史》记载较详,但未提及建城者:正是在那里,大流士与亚历山大进行了最后一场也是最大规模的决战,战败被俘,西方战胜了东方。至今那儿仍存有纪念的建筑:山脊上有一座亚历山大里亚,还有一塑青铜像,这片区域正是因此得名。斯特拉波的记载同样也不明确:在海湾处坐落着罗苏斯城,米利安德罗斯城,亚历山大里亚和尼科波利斯,莫普苏赫斯提亚,门城,正如它的名字那样,它是西里西亚人和叙利亚人的交界地。
关于该城的建城者,学界有三种说法:亚历山大大帝、“独眼”安提柯以及“胜利者”塞琉古一世。德罗伊森否认亚历山大建城的可能性,但又认为亚历山大可能在晚些时候派人来建城,这一观点后来得到塔恩的支持;弗雷泽则认为晚些时候也不可能,既然斯特拉波在建城者上未发表意见,这正是对亚历山大建城说最好的否定;塞里格以及哈蒙德都倾向于承认斯基姆努斯的可靠性。然而,即便斯基姆努斯的记载属实,此处也未明确指出“马其顿人”即亚历山大,事实上也有可能是安提柯或者塞琉古。抛开这些并不明确的文献记载,单从伊苏斯旁亚历山大里亚的位置来分析,此处既非战略至关重要之地,距离伊苏斯战场也有一定距离,不具备最佳的纪念意义,更有可能是安提柯或者塞琉古统治时期修建的港口。
四、亚历山大在埃及建城的原因
在排除了此前建立以上诸城的可能性之后,再来看他到达埃及之后的情况。亚历山大大帝之所以在此之前一直未有精力建城,可能也与他未获喘息之机,建城时机未至有关。在到达埃及之前,他始终面临着腹背受敌的困难,尤其是效忠于大流士三世的罗德岛的门农,深知亚历山大军队给养不足,频频率领波斯舰队袭击马其顿后方。尽管在格拉尼卡战役和伊苏斯战役中亚历山大均击败了波斯帝国的军队,但是并未真正消除波斯的威胁。因此,他在寻找到坚实的后备基地并最终击败波斯主力之前,都不太可能耗费精力在其他地方筑城。
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满足了亚历山大的需求,亚历山大在此所做之事均与其渴望建立稳固的基地、得到人力物力的补充,以图进一步征服有关。首先,埃及历来有稳固的农业基础,不仅可以供养留下的驻军,还足以源源不断供应远征所需。其次,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本身是一处良港,具备通过海上交通与马其顿本土保持联系的可能性。
公元前331年,第一座亚历山大里亚终于在尼罗河三角洲西侧、瑙克拉提斯西北75公里处、马瑞奥提斯湖与地中海之间开始建立。关于该城的建立,最主要记载应来自阿里安:到达卡诺巴斯时,(亚历山大)在马瑞奥提斯湖里兜了一圈,就在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亚历山大里亚所在地上岸了。亚历山大看见这个地方,内心有一股冲动令他觉得在这里修建一座城市非常理想,该城必将繁荣兴旺。于是他满腔热情地开始动工兴建,亲自把城市草图标划出来:什么地方修建市场,盖多少座庙,供什么神——有些是希腊的,还有埃及的伊西斯等等,以及四周的城墙修在何处。然后,为了以上所有工程的开展,他还向神明献祭,得到的启示很好。
根据以上记载可知,亚历山大的选址与规划中事必躬亲,在万事俱备之后才求诸神谕的认可与祝福。这一细节凸显了建城活动中亚历山大本人的作用,弱化并限制了神谕的作用,与传统的希腊殖民活动强调神的意志已有明显的不同。关于建城的具体负责人,《亚历山大传奇》记录了两个人名,分别是瑙克拉提斯的克列奥梅尼和罗德岛的迪诺克拉底,其中后者为建筑师。
关于该城的建城动机,学界历来争论不休:亚历山大研究专家博斯沃思强调军事因素在选址上的关键,认为尼罗河三角洲西侧没有一处城堡可与它相比。塔恩则认为,新城是为了替代刚刚被亚历山大摧毁的推罗的商业之都地位,也可以与爱琴海建立联系。其观点得到艾伦伯格的响应。弗雷泽同样也指出了经济因素在亚历山大里亚建城中发挥的作用:亚历山大里亚可以成为尼罗河三角洲以西安全的港口挑战瑙克拉提斯的贸易地位。
总结
正如大多数学者所言,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确实成为了这样一座举足轻重的商港。当然,不容忽视的是,该城贸易上的优势事实上也成为亚历山大军事征服的后方保障。至于亚历山大究竟是否有意以亚历山大里亚作为都城,仍有较多争议。但也有学者提出:“只要亚历山大身在何处,都城就在何处,都城是移动的,不是静止的。”这或许是也是亚历山大以及其他建城者国王热衷于到处建城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