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钦族是缅甸的第六大民族,人口约100万左右,主要分布在克钦邦、掸邦、实皆省。在印缅边境和中缅边境瑞丽江流域以及中国的云南省也有分布。
缅甸境内的克钦族人,根据1947年的缅联邦宪法约定的民族邦自决权,1961年组成了武装组织,至今仍在争取民族独立。
克钦族主要分布在伊洛瓦底江上游(恩梅开江、迈立开江、塔奈河、大盈江、瑞丽江)山区,即缅甸北部、中国云南边境地区,在印控阿萨姆邦、那加西部山区也有少量克钦族。
克钦族属蒙古人种,人体特征与中国汉族相近,相传为炎帝分支。"克钦"是他称,自称为"景颇"、"班阳"等。[1] 据考,缅甸联邦的克钦族为外来迁徙民族。截止2018年克钦族中仍有其祖先居住在"木转省腊崩"(平坦的山顶)的传说。相传,克钦人的祖先最先生活在蒙古草原南部,后迁至青海湖附近。大约在7世纪时开始由青藏高原东部沿横断山脉南迁。8世纪时已定居于高黎贡山一带了。11世纪,他们沿恩梅开江,迈立开江逐渐迁入今缅甸联邦境内。
克钦族进入今克钦邦境内之后,又分两路向南迁移。一路从孙布拉蚌沿着南部山地迁移,尔后又向西南方向迁移,另一路则沿着三角地带的山脉,从恩梅开江沿岸南下并逐渐定居下来。15世纪克钦族再次南迁高都丽王国,开始与缅族、掸族、克伦族接触,文化受到影响。
克钦族有4大支系:景颇、浪峨、载瓦、勒期。克钦族有自己的语言,克钦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克钦语与古汉语在语法和词汇方面也有明显关系。克钦族中操景颇语者人数最多,操浪峨语者次之。景颇语是克钦族的通用语,有6种方言:普通景颇语、喀古景颇语、高伊景颇语、户拱景颇语、督茵景颇语和腾乃景颇语。普通景颇语是克钦邦普遍使用的语言,也是学校的教学用语。
克钦文字为19世纪末美国浸礼教会传教士首先创制,后几经完善,现已固定成型。克钦族的传统社会形式为村社制,其基层政权实质上仍为头人、山官、土司所掌握。
克钦族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民族。主要行业有农业、畜牧业、矿产和林产品开采业以及家庭手工业。克钦族的农业分为平原种植、雨季山坡早地种植和梯田种植3种,平原和梯田种植比较固定。主要作物为水稻、玉米、豆类、麦子、甘蔗等,雨季山坡旱地种植较为粗放,多以刀耕火种、轮歇丢荒的方式进行。主要作物为早稻、玉米以及套种的瓜果蔬菜。克钦族人饲养牛、猪、鸡等动物。饲养的目的不是为了生计,而是为了婚丧嫁娶和敬神的需要。
克钦族人大多相信鬼神和万物有灵,上层知识分子多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克钦人心地善良、性格强悍、豪爽倔强,有助人为乐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