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亚历山德拉王后
1863年3月10日,艾伯特·爱德华和亚历山德拉在温莎的圣乔治教堂举行了婚礼,亚历山德拉成为威尔士王妃。在这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候,亚历山德拉的父亲成为丹麦国王,弟弟乔治成为希腊国王,妹妹德格玛和俄国皇储订婚。 1864年初,亚历山德拉比预产期提前两个月生下第一个孩子艾伯特·维克多。她和艾伯特·爱德华一共有六个孩子:艾伯特·维克多、乔治、路易丝、维多利亚、毛德和约翰。亚历山德拉晚年时依旧保持着她年轻时的容貌,但是在战争期间,她看起来衰老了许多。她晚年不再出国旅行并且受到越来越多健康问题的困扰。1920年,她眼睛里的血管爆裂,造成眼睛的暂时性失明。在她生命接近尾声的时候,亚历山德拉丧失了一部分的记忆力和语言能力。
丹麦公主亚历山德拉,她是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与王后露易丝的大女儿,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的妻子,她原本是丹麦公主,后来嫁到英国做了王后,却没想到丈夫十分花心,幸运的是,她的婆婆对她很好,也是一件幸事了。
2、奥地利皇后茜茜公主
茜茜的美貌在19世纪60年代登峰造极。1864年,茜茜前往德累斯顿参加弟弟卡尔·特奥多尔的婚礼。人们形容她“光彩照人”,萨克森王后称赞她“美貌绝伦”。她穿着带星星图案的白色克里诺林裙,编织的发辫上点缀着钻石星花的形象被当时著名的画家弗朗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描绘在画布上,成为她最经典的形象,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被无数人所模仿。1864年,美国驻维也纳公使在一封给母亲的信中写道:“皇后是个美的奇迹——挺拔苗条,绝美的身段,丰茂的浅褐色的头发,低矮的希腊式的额头,温柔的眼睛,红色的嘴唇带着甜美的微笑,轻微美妙的声音,腼腆但十分优雅的举止。”
著名的奥地利皇后,茜茜公主。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奥地利的茜茜公主,是最出名的一位欧洲公主。同时也是最传奇,最美丽的公主。当茜茜最喜欢的儿子鲁道夫开枪自杀后,茜茜公主就崩溃了,她每天都穿着黑色的衣服,戴着头纱,直到她去世,这是一个真正的悲剧人物。
3、清末郭布罗·婉容
郭布罗·婉容,达斡尔族,旗籍满洲正白旗,1906年11月13日出生于内务府大臣内荣源府。婉容的父亲郭布罗·荣源,是位开明人士,时任内务府大臣,一向主张男女平等,认为女孩子应该和男孩子同样接受教育。婉容的生母爱新觉罗氏是定郡王溥煦的孙女、毓长的第四女,人称“四格格”,在生下婉容时因产褥热而故。1922年,已满16岁的婉容因其不仅容貌端庄秀美、清新脱俗,且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而在贵族中闻名遐迩。同年,被选入宫,成为清朝史上最后一位皇后。
1931年底,此时清朝已经灭亡,川岛芳子将婉容接到满洲,但婉容染上了鸦片,并且跟侍卫生下一个孩子,后来孩子去世,婉容备受打击,终日靠吸食鸦片度日,因此患上精神病。1946年,婉容在监狱去世,享年40岁。末代皇后郭布罗·婉容就这样走完了她悲情哀婉的一生。下场实在是太凄惨!
4、南芳皇后
1939年夏天,她访问欧洲,引发了欧洲的一次时尚浪潮,欧洲人没想到这个亚洲女人如此优雅时尚,都被她迷住了。她就是当时号称亚洲第一美女的越南末代皇后——南芳皇后。南芳皇后出生在今天越南的鹅贡市,当时还是法属印度支那交趾支那鹅贡省。南芳皇后本名阮友氏兰,家境富裕,她父亲是个商人。1926年,12岁的阮友氏兰到巴黎一所天主教学校学习,并且加入了法国国籍。从法国高中毕业后,18岁的阮友氏兰回到越南。再一次法国总督安排的舞会上,阮友氏兰邂逅了同样刚从巴黎回国的保大皇帝。保大对于这位散发着东方魅力和西方时尚的女子一见钟情。
越南南芳王妃,本名阮友兰,她的父亲阮友好据称是一位富裕的商人,出生在一个鹅贡的贫穷的天主教徒家庭,华人血统。通过西贡总主教的介绍,他担任越南南部亿万富翁黎发达的秘书,1926年,阮友兰在12岁时被送到法国巴黎,入法国籍,她也是越南阮朝第一位君主在位时就受封的王后。太让人惊艳了。
5、朝鲜明成皇后
明成皇后(1851年—1895年),朝鲜近代史上的女政治家,本名闵兹映(,一说闵紫英或闵贞镐),本贯骊兴闵氏。明成皇后生前并不是“皇后”,而是大清帝国属国——朝鲜国的王妃(藩属国君主的正妻只能称“妃”),其最高头衔也是1895年1月所封的“王后”(当时高宗的称号晋升为“大君主”,王妃也随之升为“王后”),因此历史上通称为“闵妃”。她是朝鲜王朝高宗李熙的王妃,骊兴闵氏外戚集团的核心人物,19世纪末朝鲜的实际统治者。闵妃是佥正闵致禄之女,1866年被册封为朝鲜王妃。当时朝鲜高宗的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摄政,一味采取闭关锁国路线。而后闵妃鼓励高宗采取开化政策并引入日本势力,在朝野扶植亲信,任用亲族出任要职,排斥大院君势力。闵妃在与大院君争权的过程之中与亲日的开化派势力渐行渐远,偏向亲华,多次利用清朝势力扫除政敌以求掌权。
朝鲜明成皇后,她是朝鲜王朝高宗李熙的王妃,骊兴闵氏外戚集团的核心人物,19世纪末朝鲜的实际统治者。由于明成皇后早期主张开放、后期力抗日本并身死殉难,故深受后世韩国人民的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