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登上的是哪里的“碣石”?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是曹操《观沧海》中的诗句,全文如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文武兼备,十分富有才华。那么“东临碣石”中的碣石在哪里呢?
地理位置
“古人故里之争”是近代以来在全国都出现的一种现象,如对“夜郎古国”的所在地之争,湖南和贵州这几年争得不可开交。《观沧海》中的“碣石山”同样也有争议,其中证据较大有两个:
山东省无棣县
无棣县文史工作者为了证明《观沧海》中的“碣石山”位于此地,曾主张证据说:
顾炎武所著《肇域志》记载:济南府海丰县有马谷山,即大碣石山。(也即今日碣石山)
《山东通志》记载:肇域志记载以为古碣石山;
《无棣县志》也记载:大山,旧称碣石山、盐山、马谷山;
《史记·秦始皇本纪》曾记载秦始皇巡游碣石的经历(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山东通志》也记载了这件事:秦始皇东游至碣石,次舍于此,因名厌次县;
以上为山东方面举出的证据。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
相比较于山东省能够列举出大量的历史资料,河北省显然缺陷相应的资料作为佐证。仅仅只是通过在秦皇岛海滨附近发掘出一座秦代时期的行宫遗址,便确认为碣石山所在,但这只能证明秦始皇到过秦皇岛,否则秦皇岛也不会叫“秦皇岛”了,但这并不能证明曹操经过此处。
所以这种说法本身缺乏强而有力的说服力,反倒是山东省举出的证据颇具说服力。不过秦皇岛具有一个地理优势是山东省不具备的,那就是它离渤海很近。渤海,即“观沧海”中指的海,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秦皇岛距离渤海很近,可以眺望渤海。
而无棣县位于山东省东北部,距离渤海遥远。尽管碣石山海拔63.4米,但这个高度显然是无法观测到渤海的,只能看到一片茫茫的地平线。不过,在碣石山附近有一个饮马湖,一座24平方公里的湖泊,倘若曹操在到的是无棣县碣石山,那么他看到大概并不是渤海,而是饮马湖了。
这片平静的小湖泊似乎并没有曹操在《观沧海》写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壮阔景象,就整篇诗歌的气象来看,饮马湖似乎也缺少了诗歌中散发的磅礴豪迈,汪洋大气的气势。
综上所述,秦皇岛碣石山拥有地理上的优势,距离渤海近,倘若曹操是在秦皇岛观测到的渤海,那么更加符合《观沧海》中的气象。但无棣县拥有史料上的优势,也可以多方证明曹操可能到的是这里,倘若真是这样,那么该钦佩曹操的想象力和文笔渲染了。
诗歌背景
曹操的《观沧海》创作于北征乌桓回程的途中,官渡之战以后,袁绍势力瓦解,他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闹起分家,其中袁尚在被曹操击败后逃亡北方的乌桓。为了彻底瓦解袁氏和乌桓势力,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带着自己的谋士郭嘉北征乌桓。
乌桓是北方游牧民族,东胡部落中的一支,族群不详,有蒙古、突厥之说。
当时曹操的行军路线是这样的:
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田畴请为乡导,公从之。引军出卢龙塞,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三国志·武帝纪》
柳城,即今天的辽宁朝阳南。
当时曹操原本打算从无终(天津市蓟县)过山海关进入辽东,但是遇到大雨,道路泥泞不同,在田畴的的建议,另外开辟了一条道路,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附近)进入辽东。
从当时整个路线来看,曹操似乎都没有理由会跑到南部的山东无棣县去,根据当时曹操行军路线这一点来看,因此秦皇岛的可能性较大,且渤海的风光也更加符合《观沧海》中的气象。虽然无棣县举出种种历史资料,但其地理位置不符合当时曹操的行军路线。
因此秦皇岛的碣石山才最有可能是曹操登上的碣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