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究竟有没有文字,一直是国内考古界争论不休的话题。虽然商朝甲骨文,古埃及象形文字和苏美尔楔形文字,并称世界三大古老文字,但甲骨文的出现时间最晚。但奇怪的是,甲骨文一出现就是成熟文字,这不禁让我们对夏朝文字充满了期待。下面我们从汉字的起源历史,以及国家博物馆的一件逆天文物,探讨夏朝存在文字的可能性。
夏朝
根据目前的考古成果,距今7000年前华夏大地就出现了文字雏形。例如河南贾湖遗址发现了十几个刻符,它是刻在龟甲上的象形符号,与4000年后的商朝甲骨文非常相似。
同样是7000年前,甘肃大地湾遗址出土的陶器上,也发现了彩绘符号,与1000年后半坡遗址的“人面鱼纹”陶器刻符相似。因此我们认为,汉字不仅起源于7000年年前,还是一脉相承的。
商朝甲骨文
国内外考古学家普遍认为,殷墟甲骨文是成熟文字,它有5000个以上的单字,表意能力非常准确。考古学家在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过玉质刻刀,也在殷墟发现过练习甲骨文用的字帖。这些文物可以证明,商朝的武丁时期甲骨文已经相当普及,绝不可能是商朝人创造出来的文字。
考古学家还发现,商朝不只在甲骨上刻字,或许还有竹简写成的史书。例如,国家博物馆的商朝青铜器“作册般青铜鼋”,它描述了商王的射礼的过程,来历非常诡异。它的主人“作册般”3个字,至少能改写3项商朝历史:一是原本以为源自《周礼》的射礼,在商朝已经出现了。二是这个名叫“般”的人,是记录商王言行的史官。三是甲骨文已经有“册”字,象形意义是连成排的木片,说明商朝有竹简。
商朝青铜器
另外,周成王迁都洛阳时说过:“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商朝人最重视祭祀,他们有30多位先王,祭祀中必须叙述其人生经历和历史功绩。商朝人从未出过差错,没有史书这是如何做到的?但是迄今为止,考古学家没有在甲骨文中发现史书,或许他们用的就是更易书写的竹简。因为商王陵墓已经在西周时被盗掘,西周王陵一座都没有发现,我们很难取得文物证据。
那么,夏朝有没有可能存在竹简呢?当然有可能。根据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考古成果,商汤灭夏以后,夏朝的宫殿被商朝继续使用。这说明商汤时期,夏文化比商文化更先进。可是,为什么我们至今也没有发现夏朝文字呢?考古学家认为,主要是3个观念造成的。
二里头遗址的刻画符号
第一,夏朝遗址不一定能出土文字。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发现夏朝文化遗址200多处,但真正考古发掘的只有30余处。《史记》中记载夏朝都城,分布在河南、山西和山东等地,目前均没有找到确定地点。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挖了半个世纪,发掘面积还不到5%。想在这样的基础上,弄清楚夏朝历史脉络,或者发现夏朝文字,基本上是天方夜谭。
第二,夏朝文字的使用习惯不同。商朝甲骨文之所以能保存至今,是因为将卜辞刻在了甲骨上。这一习俗是从商朝晚期才开始的,夏朝的甲骨上当然不会有文字。根据古埃及人和苏美尔人的历史,文字最初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比如国王、祭祀巫师和贵族等。他们只在特定条件下使用文字,而且是写在树叶、木片和泥板上,这些文字介质几乎不可能长期保存。
水族的水书
第三,夏朝文字可能与甲骨文不同。夏文化和商文化本来就是各自发展的,文字方面可能也有区别。考古学家在与陶寺遗址发现的刻符,与二里头遗址的刻符很相似,但与甲骨文似乎不是一种文字体系。试想,如果夏朝文字类似水族的水书,或者是宁夏大麦地岩画那样的图画文字。即使它已经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用勇气确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