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悠久的历史上诞生了很多思想家,和西方的哲学完全不同,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出现了很多极有特点的思想学派,而其中就有心学学派。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心学学派的创始人王守仁。
王守仁生于公元1472年的浙江绍兴,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王守仁出生于一个家境显赫的家庭,从小就熟读师父,并且展现出非凡的智慧。第一次会试就中了举人,等到二十七岁中了进士,成功入仕。之后一路升迁成为两广总督,完全是朝廷重臣。看似一帆风顺的王守仁在他想要发挥自己的能力后,却发现政治和他想象中的不一样,他接连遭到贬谪。
仕途的坎坷让王守仁开始悟道。王守仁当年所受的教育是儒家思想,所以他参悟的也自然是儒家的心学之道,之后他广收门徒进行讲学。王守仁反对朱熹的格物致知论,他认为格物致知剥夺了人的天性。
王守仁开创的心学的中心思想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致良知”是指不必在意外物,只要能够遵从自己的内心的道德标准即可,而“知行合一”则是说认知要与行动相互依存,两者不可分离。用王守仁自己的话说,心学就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对于某件事物善恶的认知,那么往往他会遵循自己的认知并付诸行动。
如今看似很普通的思想,其实在当时对传统的一些思想有很大的冲击,当时人们的思想都是相对保守,观念也都是跟随大众普遍接受的观念,完全没有自我的思想,充满了桎梏,而王守仁的心学则是希望人们遵从自己内心而非外物的影响决断。即使是今天的社会,心学对我们仍然能够带来启发。王守仁除了开创了心学,还留下了很多著作,如:《传习录》、《阳明全集》、《大学问》等等。这些著作无一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