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状元

时间:2023-08-09 16:43:58编辑:奇闻君

自隋唐开始,科举制度在中国绵延了一千多年,直到光绪三十年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科举制度才寿终正寝。

提起科举,大家往往会想起该死的“八股文”,觉得科举考试是扼杀人才的一种考试制度。其实不然,正是因为有了科举考试,才使得底层的读书人有了直达朝堂的途径,才使得原本铁板一块的阶层划分有了松动的痕迹,出身寒门的人才有了上升的渠道,可以直接与那些世家子弟进行竞争。

要知道,在科举之前,做官是讲究门阀的。如果你不是世家子弟,即便你学富五车、才华横溢,也不可能有机会做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的浪费,也成为底层的不安定因素之一。所以,唐太宗李世民在一次科举考试放榜之后,看着新科进士们缓缓步入宫门,开心地说:“天下英雄尽入我吾彀中矣!”

不得不说,太宗是个明白人。

直到科举制度的末期,也就是明清时期,随着世界文明的大发展,科举制度的弊端才渐渐显现出来。所以,光绪三十年举行完最后一次殿试后,科举考试就于第二年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式教育。

那么,光绪三十年的最后一次殿试,获得状元的人是谁呢?

是刘春霖。

刘春霖是当时的直隶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人。他出身社会底层,父亲是衙役,母亲是女仆。但他天资聪颖,是个读书的好材料。于是,父母就省吃俭用,供他读书。最终,刘春霖也没让父母的心血白费,考中了头名状元。

可惜,刘春霖的时运不济。当时已至晚清,乱世前夜,距离辛亥革命只有区区七年。所以,作为清朝的,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并没有得到太多施展才华的机会。

辛亥革命后,他曾经在袁世凯等人的府里做过秘书的工作,但并未受到重用。后来,他干脆辞职回家,当起了隐居的宅男。

不问世事的刘春霖,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日本人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后,想到了这位满清状元,因此让溥仪派出使者,前来游说,希望他能到“伪满洲国”担任要职。但是刘春霖坚决不当汉奸,一口回绝了使者的游说。

因为这一点,很多人都敬重刘春霖。后来指挥卢沟桥抗战的著名爱国将领宋哲元,一直仰慕刘春霖,并恭恭敬敬地拜其为师。一有机会,就亲自到刘春霖的家中聆听教诲。

1944年,末代状元刘春霖病逝于北京。

上一篇:商山四皓

下一篇:西安杨贵妃华清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