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士兵打完仗后,为何不能立马脱盔甲?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有这么一说,古人称之为“卸甲风”,传统认为“避风如避箭”。人在剧烈运动之后,血脉贲张,毛孔是张开的。也就是“腠里不固,风邪易侵”,这种情况下,古人认为是着不得凉的,否则就会落下病根,甚至会送了性命。
拿现在来讲,即便我们去健身房锻炼之后,教练也会提醒你运动过后半个小时内不要去洗澡,特别是冷水澡,否则容易得''腰背肌筋膜炎'',是一种非菌性炎症。这种病在现在临床可治愈,但是在古代那就是要了人命的病。
古代战场上的将士为了最大程度地保全自己的生命,都会穿上铠甲。铠甲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古代军中的铠甲不止一种,有用棉花和布料缝制的棉甲,也有用金属制作的铁甲。铁甲耐砍,棉甲则有一定的防弹效果,它们都是战场上的护身服。无论是棉甲还是铁甲,都是紧身的,因为如果穿的太松垮的话,会影响作战。
无论士兵身上穿的是哪一种铠甲,无疑都会增加士兵行动时的体力负担。铠甲的重量并不轻,即便士兵们穿着铠甲走路,时间久了也会大汗淋漓,更不用说打仗的时候了。所以古代打仗过后,将士的身上是热气腾腾的,而且会大汗淋漓。这种情况下,有些士兵为了贪图凉爽,会直接把身上的铠甲脱掉。实际上,这种做法很不可取,也很危险,它很容易诱发疾病。古时候有一个名词叫做卸甲风,它就是用来描述将士为了贪图凉爽,打仗后急忙脱掉铠甲而引发的疾病。古代因为卸甲风而染病或者身亡的例子不在少数,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就是其中之一。
很多评书里都提到了“卸甲风”,这种病不是凭空捏造,是有历史可循的。士兵和将军们在战场上杀敌,身体能量消耗大,挥汗如雨,这些汗液和热量都被封在厚厚的铠甲中,使人血液流通加速,血管膨胀,如果谁结束战斗后马上脱甲吹风,就会导致血管急剧收缩,心脏供氧不足,呼吸和血液流通都出现问题,强烈刺激后引发“筋脉拘急,气血不通,不通则痛”。
这是中医的说法,按照西学的观点,这种情况属于肌肉无菌性炎症,也是冷热刺激产生的急性症状。按照我们的生活经验,很多急性病的爆发,都有一定诱因,比如刺激、比如高度疲劳等等。因此,常遇春死于“卸甲风”并非全然的臆断,也有可能是这位将军欢喜之下急着脱掉了盔甲,旁人没有劝阻,导致常遇春急性中风,最终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