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禅师在中国禅宗史上的地位十分崇高,他设立的百丈清规,一直影响至今,那么百丈禅师是什么人呢?
百丈禅师的画像
百丈禅师于唐玄宗年间的福州长乐,俗姓王,年幼时期喜欢在寺院游玩,并在西山慧照出家,法号“怀海”。并一直研读佛教的经典,因此经、律、论佛三种知识齐全。
其后,怀海听说在南康的龚公山上,马祖道一正在传教,而怀海久闻其盛名,因此前往投奔。于是他成为了马祖道一的侍者,也深得马祖道一的器重,因此怀海和西堂智藏、南泉普愿等人,在当时一起被称为马祖门下三大士。
后来在唐代宗年间,奉新人甘贞在洪州新吴大雄山建庵,听说怀海法师很精通佛法,因此请他来到庵中当主持,由于大熊山又被称为百丈山,因此后人将怀海称为百丈禅师。
到了唐德宗年间,朝廷下达了关于“取消对寺院和僧尼个人田产免税规定”等一系列不利于僧佛传教的指令,为了僧侣们能够继续生存,因此,百丈禅师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禅宗的清规戒律,如《禅门规式》等。在规定中,他要求僧侣们不仅需要自给自足,将禅学落实于日常生活中,为禅宗的发展和繁荣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怀海法师在唐宪宗元和九年,也就公元814年的正月十七日圆寂,时年六十六岁。后来在唐穆宗年间,怀海被朝廷册封为大智禅师,他所埋骨的塔被称为大宝胜轮。
百丈禅师的故事
关于百丈禅师的故事,历来被中国的禅宗人士所津津乐道,这不仅体现了其在禅宗史上崇高的地位,也表达了他对禅宗发展的重要性。
百丈禅师的画像
在朝廷下达了对寺院和僧尼个人田产取消免税规定后,也就意味着,所有的寺庙和庵堂,都必须定期向朝廷缴纳一定的赋税。而寺庙本就是没有盈利性的机构,因此寺庙只能通过僧侣们的自身劳作,才能向朝廷缴纳赋税。在这个政策开始实行的时候,百丈禅师就开始在寺庙内“自给自足”的策略,他自己亲自下田耕种,给其他僧侣们起到了带头作用。然而他的弟子见他年事已高,不忍心看他每天在田里辛苦劳作,因此就开始劝说他,但是百丈禅师对此置之不理。后来他的弟子们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将他的劳作工具藏了起来,百丈禅师找不到工作,就开始绝食,并且对弟子们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后来他的弟子们实在就不过他,只好把工作还给了他。
另一个关于百丈禅师的故事,是他和野狐禅的,被记载于《无门关》之中。说的是怀海经常在禅堂上讲经,有一个老头常常来听他讲经。有一次,怀海讲完经后,众人都散去了,只有那个老头留了下来,那个老头对怀海说,实不相瞒,我其实是一只野狐精,早在迦叶佛时代,我已经在这座山里开始修行了。只是有人问我说,你们修行的人还会被因果规律所支配吗?(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而我回答,并不会被因果支配(不落因果)。我为了这句话,而多修行了五百年,请大师为我开脱。
怀海说,你把那个人问你的话,重新问我一遍。于是野狐精就说,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
怀海禅师回到道,所有的人都无法违背因果的规律(不昧因果)。
野狐精听了他的话,茅塞顿开,谢了他之后告辞而去。没过几天,怀海的弟子找到了一只死去的野狐的尸体,怀海就让他们将其火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