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意伯

时间:2023-08-22 18:02:28编辑:奇闻君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

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传说,朱元璋在起兵打天下时,文靠刘伯温、李善长出谋划策,武靠徐达、常遇春冲锋陷阵。尤其是对料事如神的刘伯温更是言听计从。因而能在群雄纷起的元朝末年力挫群雄,统一中原大地。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时,朱元璋要封刘伯温为一品左丞相。可是刘伯温己看透了朱元璋的为人,深知他专横跋扈,生性多疑,只能与其打天下,不能与其享天下。同时李善长、胡惟庸等人也嫉妒他的才干。因此,他坚决辞封不受,要求告老回乡。朱元璋觉得反正基业己定,有没有他亦无关大局,也就顺水推舟,遂了他的意愿。

临走的时候,与刘伯温交往甚厚的右丞相徐达,舍不得刘伯温离去。送了一程又一程。刘伯温深受感动,洒泪分手时,对徐达说:〝你我兄弟相处二十余载,临别赠弟一言,望弟切切牢记,今年冬月庆功楼上,寸步莫离帝身〞果然,就在这年十月,朱元璋在庆功楼上大宴群臣。徐达一直把刘伯温的话记在心里,自上楼后,他就一直跟在朱元璋的身边,寸步不离。朱元璋一一给功臣们敬过酒后,看了李善长一眼,推说要去小解,便与李善长下楼去了。徐达灵机一动,喊著有事要奏,也随后跟了下来。就在他们下楼之后,便有人撤去楼梯,点上了大火,可怜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功勋卓着的文臣武将,全葬身火海!惟有李善长和徐达幸免。这事只有李善长和胡惟庸知道底细,因为这是他们献的毒计,而徐达为什么能够知道此事,他们都很纳闷。后来,徐达无意说出了刘伯温临别赠言忠告救己一命之事,并传到李善长和胡惟庸的耳朵里,他们对刘伯温更加恨之入骨。

胡惟庸为加害刘伯温,买通了一些地痞流氓和贪官污吏,捏造罪名,说刘伯温看好一块风水宝地,聚有王气,可出帝王数代!刘伯温让其子刘琏在这里为自己建造墓穴,想夺取朱氏天下,改朝换代。朱元璋一听,立即命胡惟庸带人去刘伯温老家浙江青田捉拿刘伯温归案。不料他们一進青田,就撞见一队出殡的队伍。为首的哭主披麻戴孝,正是刘伯温的儿子刘琏,说刘伯温早已死去七天了。胡惟庸便悻悻地带着人马回京复命。其实,刘伯温料到胡惟庸要陷害自己,半年前就偷偷离开浙江青田。临走,他告诉家人在京中探听消息,一旦皇上宣诏,立即挂出丧幡设祭号哭,躲过一难。传说刘伯温就在峡山隐居并得道成仙。现在峡山顶上有一座玉皇庙,紧挨玉皇庙不远处,有两个洞:一个叫八仙洞,一个叫做刘伯温洞。

上一篇:一周七天

下一篇:儒林外史写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