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没有DNA技术,对孩子是否亲生产生怀疑时是如何进行鉴定的呢?很多人会想到古代小说中提到的“滴血认亲”。
宋代《洗冤录》中就记载了检滴骨亲法的滴血认亲方法,即将人血滴在亲人尸骨上,如能渗入则是亲生,如不能则不是亲生。明代时又出现了合血法,即两人都活着时,将血滴入碗中,看是否能凝为一体,如能凝为一体则为亲生父子或兄弟,如不能则不是。
历史上最有名的滴血认亲是发生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朝齐萧综身上,萧综的母亲吴淑媛是东昏侯萧宝卷的妃子,萧宝卷死后,吴淑媛被武帝萧衍看中被选入宫中,并在7个月后生上萧综。萧综长大后,面对这流言蜚语,想证明自己,就去挖了萧宝卷的坟墓,将血滴在萧宝卷的尸骨上,结果血就渗进去了。面对这样的结果,萧综表示难以接受,同时为科学和谨慎,萧综又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将血滴在儿子的尸骨上,又渗入了骨中。至此,萧综对结果深信不疑,逃亡到北魏,改名萧缵,并为东昏侯萧宝卷服丧三年。
按现代的医学理论分析,滴血认亲的方法毫无科学依据。尸骨经过较长时间后,表面软组织腐败,谁的血都可以滴进去。萧综到底是谁的儿子,也成了历史上的一段疑案。
古代认亲的事情非常多,很多都需要经官府裁断才行。在针对不同的案件,古人想出了很多判断是否亲生的方法比如:根据不同的情感反应来鉴定是否有血缘关系。
据说,在西汉时候的颍川这个地方,有一家大地主家中有两个儿子,且都分别成了家,妯娌两人又都同时怀有身孕,兄长的媳妇生了个死胎,但是一直隐瞒着不告诉别人,弟弟家生了个儿子,为了与兄弟争夺家产,嫂子一家坚称弟媳的儿子是自己的,一直争论了三年也没得到裁断。后来,颍川太守黄霸听说了此事,命人将孩子抱到大堂上,让妯娌二人抢夺孩子,谁抢到就是谁了。嫂子不顾一切地进行争抢,而兄弟媳妇因怕孩子受伤,不肯用力争抢。于是太守就判定孩子归弟媳。他的理由就是“你你只想得到儿子,怎么会顾虑到用力争夺会使孩子受到伤害呢?孩子是谁所生,这件事已经非常明白了”。
此方法虽能断案,但难免有取巧之嫌,如果嫂子也怕伤到孩子而不去用力争夺的话就很难去判断孩子究竟是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