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和蔺相如的晚年过得如何?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相信很多读者都学过一篇文言文叫作《廉颇蔺相如列传》,文章讲述了赵国大将廉颇因嫉妒出身低下的蔺相如的官位比他高,所以就不待见蔺相如。但是蔺相如却为了赵国的安定处处忍让着廉颇,后来廉颇听说后顿时清醒,上门“负荆请罪”。
此后廉颇和蔺相如两人成为生死之交,文武和睦,使得赵国在当时算得上是东方诸国中的强国。但是文章没有告诉我们是,这二人在日后的结局,当年的意气风发,携手为国的二人,最后落得个一死一走,令人唏嘘啊。
廉颇和蔺相如言归于好后,赵国国内有蔺相如稳定着发展。而廉颇则为赵国征战四方,公元前279年,率军攻打齐国;公元前276年,进攻魏国;公元前275年,率军再次伐魏;公元前269年,秦军来犯,廉颇大破秦军。
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论领兵作战的水平绝对相当高,加上国内有蔺相如坐镇,又无后顾之忧,所以多次为赵国打胜仗,在当时秦国虎视眈眈的时代,赵国真正用实力让秦国望而却步。
但是我们知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这话不单单是指人要寻找能够利于自我发展的岗位老板,而且也指如果你的老板足够信任你,知道你的能力,能够重用你,那么你的能力就能展现出来,从而获得更优秀的成绩。当然,那时的廉颇和蔺相如也同样如此。
公元前266年,赵文惠王去世,赵孝成王继位,这小子就不如他老爹,但是相应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他继位了肯定是想打造自己的一套班子,但是当时的赵国似乎已经没有像廉颇、蔺相如这样的人才了。
而此时,秦国采取范雎的“远交近攻”的政策,同齐、楚、燕这仨搞好关系,专心对付韩、赵、魏,这一招很阴损,不仅破坏了合纵战略,而且能够集中力量消灭三晋,最后实现一统天下的愿望。
于是,公元前261年,当时的秦国老大是秦昭王,派兵先行攻占了上党,随后赵孝成王派遣廉颇前往长平阻挡秦军。廉颇到达长平后率军与秦将王龁展开了多次战斗。但是由于秦赵两国的国力确实差距很大,并且秦国多年的养兵蓄锐,而东方六国彼此征战不已,国力有所消耗。
所以赵国军队节节败退,廉颇意识到如果再与秦国军队正面应战,自己手里的这点赵国最后的兵也就都交代了。所以廉颇毅然决定采取高筑城、不应战的策略。这样一弄把秦国人心态搞崩了,你这老头耍无赖啊这不是,你不打了你就跑不行嘛,堵在这算什么事,秦王就很郁闷。
这时候秦国相范雎这老小子就出坏主意了,他对秦王说:“我听说赵孝成王对廉颇一直躲着不应战很不满,那小子年轻气盛,心气很大。所以我们可以用反间计,让廉颇丢掉兵权,换赵国里那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来,咱不就能赢了嘛!”
秦昭王一听也非常认可:“还是你小子坏啊,就交给你了!”,于是范雎带着重金来到赵国首都邯郸,贿赂赵孝成王身边的宠臣,并且散布谣言说,秦国最害怕的就是赵奢的儿子赵括,如果赵括领兵在长平,秦军早就被击退了。
本来就对廉颇不满的孝成王果然中计,下令赵括去代替廉颇。而此时的蔺相如早已经病危,弥留之际劝孝成王不要换下廉颇,他说用赵括换廉颇,无异于自寻死路。但是孝成王毕竟不是当年的赵文惠王了。
赵括立即走马上任,并且改变廉颇的策略,主动出击想要一举击溃秦军。而此时的秦军也换了主帅,只不过换的是比王龁更厉害的白起,随后白起在长平大破赵括,坑杀赵国军队四十万,赵括本人也被射杀。赵国经此一役,国力大损,如若不是楚魏两国援救,赵国在此就已经灭亡了,而此时的蔺相如也已经去世了。
紧接着,公元前251年,燕国派遣栗腹率军攻打赵国,企图趁虚而入攻克赵国。而此时的赵国要兵没兵、用将无将,孝成王再一次想起来被自己冷落的廉颇。廉颇也不愧为当世名将,带领着赵国仅有的军队,以少胜多大破燕军,而廉颇也因功被封信平君。
可是廉颇的曲折命运还未结束,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赵悼襄王继位,廉颇立刻被罢免军权,廉颇一气之下离开赵国,去到了魏国国都,但是一个外人来到别的国家怎么可能轻易得到重用呢?所以廉颇过的也很不如意。
后来秦国将赵国打急眼了,但是又没招对付秦国,于是想起来在魏国的廉老头,所以就派人去找他,看看他还能不能再领兵打仗,但是当时赵悼襄王的宠臣郭开是廉颇的老对头,就贿赂使臣把这事搞臭。
而廉颇呢,一听说赵国又想起自己了,很高兴,在使臣面前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表示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依旧是个好老头。但是不曾想使臣回去后告诉赵悼襄王说:“廉颇吃一顿饭要去三次厕所,已经不中用了。”
就这样,廉颇失去了最后一次可以得到重用的机会。后来被楚王请到楚国去,但是一方面楚王也是不大信任他,另一方面对赵国的思念一直萦绕在心中。公元前243年,廉颇在郁闷中去世,享年84岁。
一位是国中文臣之首,一位是国内武将之首,二者同心戮力造就了一段“将相和”的佳话。而在古代,臣臣同心是不够的,要君臣同心才行。故主赵文惠王去世后,不论是赵孝成王还是后来的赵悼襄王,对廉颇和蔺相如都远远不如当时赵文惠王那般信任。
所以,蔺相如和廉颇二人,一个早早病逝,一个却落得个客死异乡的结局,都称不上是美好的结局,甚至还有些凄惨,怪不得教科书不提不说。
回顾那段历史,不仅是廉颇和蔺相如,每个国家有能力的人几乎很少会有比较美好的结局,可能是一个乱世的整体悲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