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家

时间:2023-08-28 21:00:47编辑:奇闻君

关于赵国王室的起源,《史记·赵世家》开篇就说“赵氏之先,与秦共祖。至中衍,为帝大戊御。其后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恶来,事纣,为周所杀,其后为秦。恶来弟曰季胜,其后为赵。”

也就是说,秦国和赵国的王族具有共祖,那就是蜚廉,蜚廉有两个儿子,恶来是秦国王族祖先,季胜是赵国王族的祖先,这兄弟俩生活在商朝末期和西周初期。

《史记·秦本纪》也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得石棺,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遂葬于霍太山。”

恶来因为追随商纣王对抗周武王,在武王伐纣时被杀,他这一脉也被周王室贬为奴隶,给周王室养马,然而,恶来的弟弟季胜却在周朝混得风生水起。

季胜应该是较早投靠了周王室,仍然保留贵族的身份,季胜之子孟增还获得周武王之子周成王的信任,获得皋狼的领地,孟增以所居之地为号,称皋狼。

皋狼的孙子造父就是题主所说的周穆王车夫,乍一看,车夫跟今天的司机一样,地位不算太高,可我们要注意的是,造父是周穆王的车夫,周穆王,那可是天子,天下共主啊!

而且造父驾车是祖传手艺,他有多位先祖给最高领导驾过车,费昌曾为商汤(商朝建立者)驾车,中衍曾为帝太戊(商朝君主)驾车,现在是他重振家族威名的时候了。

据《史记·赵世家》记载,造反给周穆王的马车安了四轮驱动(得骥、温骊、骅骝、騄耳之驷)然后带着周穆王西巡狩,乐而忘归,造父这个老司机驾车,不仅快,还稳,周穆王向西巡视,开心的很,据说他还跟西王母见过面。

不过周穆王再怎么忘归也得归,因为徐国反了,徐国国君公然称王,即徐偃王,直接挑战周王的权威,周穆王必须迅速返回宗周,组织军队平叛。老司机造父再一次出手,一日千里以救乱。

因为这次立功,周穆王将赵城封给了造父,造父以此为氏,即赵氏,造父也被视作赵姓的始祖。

造父的后人仍然干着车夫的祖活,到周宣王时期又出了一个老司机,就是奄父,其名公仲,在千亩之战时给周宣王驾车。

虽然周宣王是西周中兴之主,但其晚年独断专行,对外战争屡战屡败,千亩之战就是以周朝战败告终,周朝丧南国之师,损失惨重,幸好奄父技术好,驾着车帮助周宣王逃脱。

周宣王已经是西周的倒数第二任周王了,他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周幽王,当然,是恶名。

《史记·赵世家》载:“奄父生叔带。叔带之时,周幽王无道,去周如晋,事晋文侯,始建赵氏于晋国。”

奄父的儿子叔带见周幽王无道,觉得周朝迟早玩完,就跑去了晋国,给晋文侯当小弟,从此赵氏就在晋国扎下了根。

问题来了,当时诸侯国那么多,齐、鲁、宋、卫等都是有名大国,为什么叔带就一定要去此时并不强大的晋国呢?

对于这次关系到赵氏命运转折的搬家事件,史书没有太多记载,我们只能从叔带的新老板晋文侯的经历推测一二。

晋文侯,名仇,因为他出生那年他老爹晋穆侯随周宣王讨伐条戎,惨败而归,就将刚出生的长子命名为仇,并将其立为太子,以示复仇之意。

晋穆侯的儿子似乎总跟战争有关,后来晋穆侯率军讨伐北戎,一战大胜,回来后次子出生,高兴的晋穆侯为其起名“成师”。

晋国大夫师服认为国君两个儿子的名字完全相反,成师的名字比哥哥好得多,但他不是太子,这岂不是昭示着晋国后来必有祸乱?我们不清楚师服是怎么从名字看出端倪来的,不过晋国后来的确是大乱了,这场大乱,也是赵氏命运的第二次转折点。

晋穆侯去世后,按规矩自然是太子仇继位,可意外出现了,晋穆侯的弟弟殇叔自立为君,太子仇无奈出逃。

《史记》没有记载太子仇逃到哪里,不过接下来提到一句“殇叔三年,周宣王崩”,按照常理推测,被篡夺君位的太子仇跑到周王畿寻求周天子帮助是最正常的,所以太子仇应该跑到了周王畿。

不过此时的周王室连遭惨败,周宣王又垂垂老矣,无心也无力帮助太子仇复位,太子仇在周王畿待了三年,周宣王去世了,周幽王继位,但仍然没有出兵帮助太子仇复位。

一年后,无奈的太子仇带着自己招揽的人马回国夺位,袭杀殇叔继位,是为晋文侯。

合理猜测一下,晋文侯能够招揽足够人马回国夺位,再加上其继位后的一系列举动,这个国君的个人魅力应该是不小的,能力也足,有眼光的贤士会把他当作一个可以投靠的老板,而晋文侯在周王畿待了四年,期间交往认识了叔带,并被叔带认准。

在周幽王上位后,许多有识之士都看出了王室的危机,开始谋求自保,周幽王的叔叔郑桓公就把郑国从周王畿附近东迁到了东虢国和郐国之间,叔带也逃离王室,投奔他心目中的明主晋文侯。

晋文侯十年(前771年),犬戎破镐京,周幽王身死,西周灭亡。

周幽王死后,其子宜臼和其弟余臣均被拥立为王,周平王与周携王并立,宗周已经陷于犬戎之手,周平王在关中无法立足,想东迁却连护卫都不足,关键时刻,晋文侯、郑武公(郑桓公之子)和秦襄公合力护送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因此被立为诸侯。

十年后,晋文侯亲手替周平王解决掉了最大隐患周携王,功劳大大的,晋文侯不仅获得了周平王的大量赏赐,还获得了代王征伐的大权,扛着这杆大旗,晋文侯在汾水流域不断扩张,晋国的领土和实力都在快速增强。

然而,当晋文侯去世,其子晋昭侯继位,师服的预言逐渐变成现实。

晋昭侯继位之初,就把叔叔成师封于曲沃,号为桓叔,即曲沃桓叔。曲沃是晋国大邑,比国都翼城还大,这在那个尊卑有序的年代简直是自乱尊卑。这一年,是前745年,两年后,郑国的郑庄公(郑武公之子)在母亲的施压下,把弟弟段封到了京城,京,也是比郑国国都还大的城。

同样的开始,不同的结局,郑国的共叔段政治手腕远不如哥哥郑庄公,被郑庄公捧杀二十二年,最后举兵夺取君位,却被郑庄公轻而易举地击败了,不得不流亡国外,这就是《左传》中的名篇——《郑伯克段于鄢》。

晋国的剧本跟郑国结局是反过来的,过程也曲折离奇得多。曲沃桓叔受封时已经五十八岁了,跟了哥哥大半辈子的他精通政治权谋,侄子晋昭侯在他面前不过一个娃娃,他轻而易举就招揽住了晋国的人心,晋国之众皆附焉,如此人杰,怎会屈居人下?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晋国要乱了,祸乱的根源,就在曲沃。

祸乱很快爆发,晋国大臣潘父弑杀晋昭侯,欲迎立桓叔,桓叔也带着人马来了,但却被翼城的同宗打得大败,灰溜溜地跑回曲沃,积蓄实力去了,翼城有惊无险地度过了第一关。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翼城毕竟是正统大宗,虽然形势危急,但却撑了好几回合,晋昭侯对曲沃桓叔,晋孝侯对曲沃庄伯,晋鄂侯对曲沃庄伯,晋哀侯对曲沃武公,晋小子侯对曲沃武公,晋侯缗对曲沃武公。历经近70年的内乱,曲沃武公最终完成曲沃代翼,攻灭晋侯缗,并贿赂周釐王,由此曲沃武公被立为晋君,更号曰晋武公。

晋武公去世后,其子诡诸继位,即晋献公。此时春秋时期的特征逐步显现,礼崩乐坏已成定局,春秋三小霸全部去世,第一位霸主齐桓公也已经开始称霸,耽误七十年的晋国却在晋献公的带领下不断扩张,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在齐国鞭长莫及的中原北部迅速发展。

在晋献公手下,赵氏再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只不过,这一次他们不再是干着祖活的车夫,而是杀敌万数的将军。

叔带奔晋后,经五世而至赵夙,赵夙是晋国大将,在晋献公时期率军攻灭耿国、霍国和魏国,由于战功卓著,赵夙被封到耿地,赵氏正式成为晋国的大夫家族。

从晋献公对赵夙的器重来看,要说赵氏在曲沃代翼中支持翼城或者保持中立,可能性是不大的,最可能的是赵氏在很早就投靠了曲沃,甚至可能在“晋国之众皆附焉”的时候,赵氏就成了曲沃桓叔的马仔。

赵夙只是个开始,在他的孙子赵衰手中,赵氏更上层楼,赵衰本人也成为辅佐晋文公称霸的五贤士之一,名留青史,称赵成子。

赵衰是晋文公当公子时的好友,晋献公的儿子很多,赵衰在为服侍哪个而烦恼,史书记载他特地为此进行了占卜,占卜到侍奉公子重耳时,结果吉利,他就去侍奉重耳。

从后来的情况来看,这次占卜是完全准确的,可人生哪一帆风顺,想要见到彩虹,就得先经历风雨。赵衰选择了公子重耳,但公子重耳的君位之路却非常艰辛,流亡19年方才成为晋侯。赵衰一路相随,多次献计助重耳脱离险境,晋文公继位后,第一时间封赵衰为上卿,封原地。

赵衰去世后,其子赵盾继位,也就是赵宣子,赵氏的势力迎来第一次巅峰。赵盾独揽晋国朝政数十年,还留下了“赵盾弑其君”的记载,被弑的的君是晋灵公,弑君者是赵穿,赵盾的堂弟,史官追根溯源,把账算到了赵盾头上。

晋灵公死后,晋成公上台,他是晋文公的儿子,晋灵公的叔叔,他同意了赵盾改革假公族大夫制度的建议。曲沃代翼后,晋国为了避免公室争夺继承权的内乱,一旦确立继承人,其余国君直系亲属需要离开晋国,这就导致“晋无公族”现象的出现。

可没有公族,国君的直属领地怎么管理呢?那时候郡县制才开始有点影子,官吏制度则连影子都没有,国君直属领地的管理方法还是靠分封制下的层层分授。假公族大夫,就是以卿族的宗子代替国君掌管城邑,也就是代理公族,可假公族大夫毕竟是别的家族的人,国君这样等于是往外分封领土,一代代下来,直属领地越来越小,国君的实力也越来越弱,为晋国公室的最终结局埋下了伏笔。

所谓盛极而衰,赵盾死后,赵氏家大势大,不仅威胁到了国君权力,同时也跟其他卿族闹得很不愉快,晋成公之子晋景公联合其他卿族对赵氏展开清算,赵盾家族几乎全灭,仅剩下一个孤儿赵武,他的故事后来被加工成著名的赵氏孤儿。

另外赵氏还有一支政治势力存在晋国,那就是当年赵穿的后人,他们世袭邯郸大夫,又称邯郸氏。

赵武时代赵氏起死回生,而晋国公室在短暂的因卿族制衡获得权力后,随着卿族越发强大,公族却越发颓废,尽管晋国仍然是春秋时代最强大的国家,但国君的地位已然受到威胁,他们的统治已经完全依赖于卿族,衰败只是时间问题。

自从晋文公之后,先后有十数个家族担任过晋国的卿,经过残酷的政治斗争乃至战争兼并,最后脱颖而出的是三大家族,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赵氏、魏氏和韩氏。

韩赵魏三名选手出炉之前,还有一个更有分量的选手——智氏,可惜智氏被三家联合击败瓜分,至于晋国公室,他们就如逐鹿中原的鹿一般,不管鹿死谁手,鹿是一定要死的。

前403年,周威烈王命赵氏、魏氏和韩氏为诸侯,赵氏终于完成了从卿向国君的转变,中国历史也从春秋时期进入到战国之世。

顺便提一句,魏氏的来源其实跟赵氏有关,当年赵夙灭魏国,晋献公把毕万封到了魏地,子孙以封地为氏,就是魏氏。而三家完全瓜分晋国公室,要等到前376年,赵敬侯、韩哀侯和魏武侯这些二代诸侯彻底吞了原来的主子。

上一篇:貂蝉义父

下一篇: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