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窟

时间:2023-09-01 03:41:34编辑:奇闻君

榆林窟,又名万佛峡、榆林寺、上洞子,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原安西县)城南70千米处,属于敦煌研究院管辖之内。洞窟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直立的东西峭壁上,因河岸榆树成林而得名。

榆林窟始建年代无文字可考,从洞窟形式和有关题记推断,当开创于隋唐以前的北魏时期。从壁画风格和游人题记结衔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开凿和绘塑,进行过大规模的兴建。榆林窟洞窟存在43窟,分布面积112850平方米,壁画总面积4200平方米。彩绘佛、道图10856铺,彩塑佛、道造像244身。洞窟当中唐3窟、五代8窟、宋13窟、西夏、元各4窟、清9窟。从洞窟形式、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看与莫高窟相似度高,是莫高窟艺术系统的一个分支。

历史沿革

榆林窟大约始凿于北魏时期。

五代宋初,曹议金家族继张议潮之后,统治瓜、沙等州百余年之久,曹氏家族利用河西一隅的暂时安定,兴建石窟,彩绘壁画,以粉饰太平。所以,这一时期开凿的洞窟较多,占榆林窟全部洞窟的一半。曹氏家族修建的洞窟甬道上大都绘着他们的巨幅供养人肖像。

西夏、元时期,共兴建和重建洞窟16个。由于受密宗的影响,出现了水月观音、密宗曼陀罗等前代少见的题材。

文物遗存

雕塑

塑绘结合的彩塑内容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形式有圆塑、浮塑等。除6窟大佛殿宋代塑的高24.35米的善跏坐佛像和第5窟长13米的卧佛像各一身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彩塑破坏较甚,所存极少。存在300余身塑像均经重妆。大多属等身群像,一铺三至九身不等。

唐代洞窟有14个,保存完整的仅存第25窟。该窟前室正壁门两侧分别绘毗琉璃天王像和毗沙门天王像。主室窟顶可见千佛残迹。正壁中部绘卢舍那佛像和虚空藏、弥勒、地藏、文殊等八大菩萨像,北侧绘释迦行像,南侧已毁。

壁画

榆林窟的初唐壁画只存残迹,其余4565平方米壁画大多保存尚好。榆林窟内壁画多为唐代至元代800年间的作品。有巨幅经变画、单幅佛像画、装饰图案和种类繁多的奇花异草、飞禽走兽,还有一定数量的当时社会生活、生产、科技等现实画面。根据特点可分为中唐(吐蕃统治时期)、五代、北宋、回鹘、西夏、元六个时期。

主要可分6类:

①经变:主要有《观无量寿经变》、《弥勒净土变》、《法华经变》、《维摩诘经变》、《报恩经变》、《华严经变》、《劳度叉斗圣变》、《文殊变》、《普贤变》、《观音经变》、《梵网经变》等。唐代后期经变多有墨书内容榜题。

②佛像:主要有千佛、说法图、弥勒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地藏菩萨、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水月观音、天龙八部等。

③密教图像:有坛城图、明王像、千手千眼观音、如意轮观音等。

④佛教史迹:有《牛头山组画》、《唐僧取经》等。值得注意的是唐僧取经故事进入经变,悟空已变为猴像。

⑤装饰图案:用于藻井、圆光、边饰、地毯、桌围、器物;服饰方面的装饰纹样有团龙、翔凤、麒麟、天马、华鸭、莲花、宝相花、几何纹、法器纹等;结构严密,色彩清丽。

⑥供养人:有瓜沙曹氏家族功德像,如归义军节度使托西大王曹议金和夫人北方大回鹘国圣天公主陇西李氏的供养像(第15窟),节度使曹元忠和凉国夫人浔阳翟氏及其幼子曹延禄供养像(第19窟);有都勾当画院画家的形象,如沙州工匠都勾当画院使保供养像(第35窟),左厢都画匠作白盘供养像(第33窟),知画手武保琳供养像(第35窟)等;也有西夏时期党项武官画像,如“大瓜州监军司(唐盘)皈依像”,“内宿御史正统军使赵……皈依像”(第29窟)等;还有蒙古贵族画像,如“思贺答里太子”、“平牙答思达鲁花赤”供养像(第3窟)等。

上一篇:狄更斯简介

下一篇:孙尚香和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