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杰,明成化信阳州(今信阳市)人。幼年,家道贫寒,虽读过经书,但却未仕进。正德年间,曾干过代书的营生。
来历考证
一、历史上有原型
历史上真实的宋世杰与上叙“四大名状”并非一个年代的人。
二、源于传统京剧中的人物
第二种说法是宋世杰只是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取自京剧传统戏《四进士》中的主人公宋士杰。而“宋世杰”不过是“讼师杰”的谐音,夸的是有民做主、报打不平的有良知的讼师。
《四进士》源自《紫金镯》鼓词(宋、元二代起流行北方诸省的讲唱文学,以鼓为主乐),但诞生的确切年份已无从考证。后许多地方剧种都曾演出过,有《节义廉明》等不同戏名,故事情节则相似。该剧原为徽班的一出四本连台本戏,清光绪年间改为京剧。主角是毛朋和杨素贞,宋士杰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配角。经过不断的演化,宋士杰转变为剧中主角,早期,雷喜福、王鸿寿、潘月樵等京剧名角均曾多次演出该剧。而真正产生全国性影响的,是《四进士》成为已故京剧大师周信芳、马连良的代表剧目。1956年,桑弧依据上海京剧院艺术室文学组整理本改编、周信芳等主演的彩色京剧艺术片《宋士杰》,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将《四进士》和主角人物宋士杰的影响力推向极至。
但是河南省信阳市却一直对外宣传,宋士杰乃明成化信阳州(今信阳市)人,幼年家道贫寒,虽读过经书,却未仕进。正德年间,干过代书的营生。嘉靖初,在南汝光道衙门担当刑房书吏的差事,因生性耿直,不善阿谀奉承,平素时常代人书写状子,不收分文,为民伸冤鸣屈,衙门道台见他常管闲事,据理力争、顶撞自己,十分恼怒,加以“办事傲上”和“包揽词讼”等罪名革职。此后,宋士杰便在信阳州外小街开设饭店,遗址传说就是的信阳市油厂西端邻街之处。宋士杰死于明嘉靖中晚期,葬在信阳市西郊贤首山东南山坡。还称宋士杰是受到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称赞的三个古代信阳人之一。关于宋士杰的生平、经历,更多仍是民间传说的成分,而毛泽东称赞宋士杰恐怕亦是受戏曲影响,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看过爱好京剧的张仲翰客串演出的宋士杰。
三、改编自清末奇人宋世杰的生平
宋世杰,字俊臣,大同市人。1873年生于城内贫民家中。世杰之父宋安,是清军绿营军中的厨师。宋世杰自幼家境贫寒,只读过几年私塾,12岁时跟随父亲宋安学习武术。后来又拜师傅侯全亮学习刀、枪、剑、戟等兵器和摔、打、擒、拿等拳路。因其天资聪明,成绩优秀,很受师傅器重。学业期满之后,便收徒弟,专门以教授武术为生。
宋世杰平日为人性情豪爽,专爱结交英雄豪杰,打抱人间不平。目睹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民不聊生,心中无比愤慨,因他经常痛骂贪官污吏,虽曾多次遭受当局逮捕和刁难,但仍然不屈不挠,致使官府深感“头疼”。因此,被称之为“二麻烦”。但他在人民群众心目之中,却有很高威望,甚至在京包铁路沿线也享有盛名。
1910年,宋世杰参加了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以后,11月30日夜晚12点,宋世杰与同盟会负责人李国华率领众人埋伏在大同总镇署门外,亲自点燃讯号(麻炮),以土枪等武器猛攻总兵署衙门。大同总兵王得胜闻声丧胆不战而逃,其余部将见势不妙,也都纷纷缴械投降。
12月1日早晨,大同革命党人聚议,组织大同军政府,公推宋世杰为军事统帅,并授予他“虎贲将军”称号,并兼任“虎贲马队”队长。为了维持城乡秩序,他经常带兵在城内巡逻,最远还到口泉一带,发现流氓匪类趁火打劫者,立即率兵镇压。因此,使得大同地区在辛亥革命后,秩序非常安定,深受各界人士之赞扬。
全国南北议和以后,阎锡山劫夺了山西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竭力勾结袁世凯,大肆出卖同盟会员。派孔庚为大同镇守使,张树帜为骑兵团团长,夺掉了宋世杰“虎贲马队”队长的兵权,降为第三营营长,又指示亲信张树帜监视宋的行动。张见宋正大光明无空可钻,只好收买流氓土匪二猫虎、三铁腿等人诬告宋世杰“强占马匹”、“私存烟土”,将宋世杰逮捕入狱。事后,众多朋友多方设法营救,张树帜惟恐引起变故,急速于1914年6月,绑赴大同市小校场杀害,宋终年41岁。当时在场围观者很多,目睹宋世杰惨遭杀害,无不表示愤慨。
故事拍摄
宋世杰的故事在二十至二十一世纪多次被改编为影视作品,最为人熟识是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审死官》,电影是依照近数十年来宋世杰在广东民间流传的形象拍摄而成,因此背景设在清朝,宋世杰也由老年改为青年。在此作品之前,于1948年亦曾有改编自粤剧《审死官》的粤语片,以清朝为背景,由马师曾饰演宋世杰。其后香港无线电视又改编成电视剧系列《状王宋世杰》,剧中的宋世杰最初是清朝一个惟利是图、助纣为虐的无耻状师,专为恶人打官司、捩横折曲,善于强词夺理,号称“死人拗得翻生”。后来良心发现,转而为民请命,却马上受到官府迫害。宋世杰这个角色也出在电视剧《栋笃状王》《南北大状》《新审死官》中。
2005年电视剧《新九品芝麻官》:黄子华饰演宋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