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四岁,能让梨”,最终却因“不孝”被曹操处死,到底冤不冤?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说到孝,从古至今代有楷模,比如收进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孔融让梨》,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孝长爱亲的少年道德模范形象。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天才少年,他的结局却出人意料。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续汉书》。让梨之后的孔融,又干了几件露脸事,又为他增分不少:
13岁时,孔融的父亲逝世,他“哀悴过毁,扶而后起”,他哀痛得差点挂了,走路都要人扶,因此再度入选年度孝顺楷模。
16岁时,他哥哥的一个朋友因罪被通缉,投奔孔家,孔褒不在,孔融自作主张地收留了那个名叫张俭的通缉犯。事情败露后,兄弟二人和孔妈妈“一门争死”,结果,朝廷只治了他哥哥孔褒的罪。哥哥的死,又一次成就了孔融。《后汉书·孔融传》总结说,“融由是显名”。
可是,成名成年后的孔融却变得豪放不羁,经常做出一些离经叛道的事。有了荣誉的光环,权力地位也随后赶到——孔融成了诸侯们的抢手货,大家纷纷向他招手,他都拒绝了。
直到司徒杨赐请他出山,他才欣然上任。杨赐派孔融代表自己去拜访新晋大将军何进,何将军门前的保安有些不懂世事,没有及时通报,让他多等了一会儿,耍大牌是他孔某的专利,他怎能接受被人怠慢的耻辱呢?于是,他转身就走人。何进也不爽啊,你丫狂个屁呀!就派剑客刺杀孔融,没想到那个剑客却是个良心杀手,他对何进说,孔融现在这么红,你杀了他就是与全社会的正义为敌,还不如利用他,以礼相待,将军的贤名会因此远播。何进不愧是大将军,能从善如流,举荐孔融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治今山东昌乐西)为相。孔融看似是被重用了,其实被架到火炉上了,所以,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心地认为,何进的举荐,是居心叵测的。
按说,一国之相那绝对是个可以一展才华的平台,但是,孔老师却没很好发挥,和黄巾军干了几架后,多是自己被挨得屁滚尿流的。最后,还是求助兵弱将寡的刘备,刘皇叔带了几千人马,才解了北海的黄巾之围。
尽管如此,孔融仍不忘装二。当更强大的敌人——袁绍的大公子袁谭携大兵压境,“流矢雨集,戈矛内接”之时,孔老师仍气定神闲地看书、喝酒,与部下谈笑自如,假装什么事都没发生。那会,他真把自己当周瑜了,盼着“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不过,孔老师并不是周都督,灰飞烟灭者不袁公子,而恰是孔融自己。眼看城破在即,他竟置老婆孩子于不顾,就漫卷诗书胆欲裂、策马扬鞭自个儿逃了。结果,他的老婆孩子被俘,后来让老袁的人给砍了。
后来的后来,孔融投奔到他曾经不耻为伍的曹操帐下。一个是内心强大、占据道德舆论制高点的铁齿钢牙,一个是据有一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乱世枭雄,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就是,这是两个猛人的相遇。俗话说,两猛相遇,必有一殇。
相较二人实力,也许大家会认为手无缚鸡之力的孔老师的实力要稍弱些,其实不然,孔老师也是位放下笔、拿起刀照样能杀人的主儿。孔融任北海相时,看见一个人在坟墓边哭祭自己的父亲,脸色却不悲凄,孔融认为那人是假哭,就拔刀将那个人杀了。同样是在他任北海相时,曾经派三个督邮下乡去催租税,因为天下大乱,百姓流亡,租税收不齐,孔融一怒之下,竟然在一天之内将三个督邮都处以极刑。
孔老师自恃为名门之后(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且少时成名,所以,在曹操面前一再装酷犯二。曹操呢,因为需要孔融这样的人来装点门面,所以开始的时候,对孔老师的犯二是一忍再忍。
孔老师觉得这样和曹操玩才是人生最大乐趣,但是,他又觉得一个人和老曹玩还不过瘾,就向曹操极力推荐另一个更会装酷卖怪的雷人祢衡。祢衡是孔融的忘年交,为了把小朋友弄到身边,孔老师就天天给老曹吹耳边风,把个祢衡吹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曹操还真给孔老师面子,决定见一见这个传说中的祢老师。祢老师比孔老师更不靠谱,一见面就来了出“击鼓骂曹”的闹剧。这个桥段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再多说了。结果是,祢衡老师把自己的脑袋玩没了。
祢衡的死并没有让孔融产生任何危机感,相反,当曹操要杀杨彪时,孔融却威胁老曹说,你如果杀杨彪,我这个官就不当了,曹操只好作罢。曹操的妥协,给了孔融老师一个错误判断——曹操这丫是怕我的,所以,此后的孔老师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只要老曹想干点么事,孔老师总会有一堆反对的理由:曹操征讨乌桓,孔融就不适时机地区嘲讽他欺负弱小,宛如土匪。孔老师是个好酒爱客之人,常叹曰:“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可是,曹操称酗酒误事,要颁布禁酒令,孔老师坚决反对。他说,美色更误事,那就该禁止人类的情爱与婚嫁吗?
凡此种种,让老曹的忍耐达到了“无极限”,孔融之死,是早晚的事。
可是,作为一代名士的孔融,曹操要想杀他,也得找个让所有人都无可反驳的理由。你别说,这理由还真让曹操给找到了,那是一个能置人于死地一千次也没人敢为他翻案的理由——不孝!
4岁能让梨的少年道德模范,竟然因不孝被杀,这对孔融来说真是莫大的讽刺,这该不是曹操强加给孔老师的“莫须有”吧?其实不然。
像孔融这样高调的话唠与喷子,要想找点把柄简直易如反掌。他曾经鼓励人们在饥荒时,如果自己的老爸不可爱,又只剩一个面包的情况下,不妨把这个面包送给素不相识的路人甲,让老爸饿死算逑。他还说过,父亲对子女有什么恩惠可言?他的本意只不过是发泄情欲罢了。母亲对于子女来说也谈不上多伟大,好比一个盛放东西的瓦罐,子女生下来就如同东西从瓦罐里倒出来,难道还要给瓦罐写感谢信,侍奉瓦罐终老?
(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后汉书》卷七十 郑孔荀列传第六十)
这些话,在现在看来都够出位,更别说以孝治天下的三国,这简直是孔老师非常体贴地为曹操准备了一把诛杀自己的快刀。于是,善解人意的曹操就做了个顺水人情,为孔融这个推崇忠孝的孔子的后人制定了个不忠不孝的罪名,理直气壮地杀了他。
如果不是因为“不孝”,曹操要杀孔融还真找不到比这更致命的刀子。
理性地看来,孔融也许死得有点冤,是曹操的欲加之罪,但是,他的后半后也确实没干什么正经事,除了国骂就是国骂,这样的人,现在也是大有人在的,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天天胡骂一气,于人于己于事于理,都是不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