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道御史

时间:2023-09-18 04:00:37编辑:奇闻君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江南道御史钱沣上书弹劾山东巡抚国泰和布政使于易简:吏治废弛,贪纵营私,贪婪无餍,搜刮百姓,导致山东历城等州县出现巨额亏空。

一石激起千层浪,满朝震惊,因为甘肃冒赈案审结完才一年时间,满朝大臣还没从恐惧中缓过神来。这国泰何许人也?竟在这节骨眼上往刀口上蹭。

乾隆更是又惊又怒,惊的是国泰这厮竟贪污索贿,难道不怕死吗?怒的是大胆国泰,竟敢罔顾皇恩,顶风作案。

盛怒之余,乾隆当即命心腹大臣尚书和珅、左都御史刘墉前往调查处理,并令钱沣一同前往协查。

这国泰何许人也?他到底犯了什么滔天大罪?居然让乾隆大动干戈,同时派自己最倚重的两大朝廷重臣和珅与刘罗锅同时出马呢?

一、国泰骄横跋扈蔑视王法,皆因其父养子无教

国泰是满洲镶白旗人,富察氏家族一脉,其父文绶,历任山西布政使、河南巡抚、陕甘总督、湖广总督、四川总督,曾三次因徇庇贪污犯等罪而被免官,最后被发配到新疆伊犁充军。

文绶常年在京外做官,无暇严格管教儿子国泰。再说老子这德行,教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国泰就是典型的那种纨绔官二代,他依仗出身八旗上三旗,家族是皇后一脉,父亲又是封疆大吏,打小就非常的张狂得意,骄横跋扈。为官后对待属吏,小不当意,更是大发脾气,动辄呵斥辱骂。

就是这么个主,靠着父亲的权势,居然也当了官,而且官运亨通。国泰起初任刑部主事,再迁郎中,后升任山东布政使。对国泰此人,因是富察皇后一族,乾隆还是印象挺深的。尤其是在国泰担任山东布政使期间,有件事国泰给乾隆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国泰的父亲文绶任四川总督,奉命查前四川总督阿尔泰放纵儿子明德布贪婪勒索属吏之案,因受贿徇私隐瞒案情获罪,被发配伊犁充军。

国泰能官运亨通,说明也不是纯粹草包一个。他一看情形不对,知道乾隆喜“仁孝”之人,立即假意上疏谢罪,请求跟从父亲到伊犁戍边,并请求代父亲赎罪。这招真灵,果不其然,乾隆下谕道:“汝无罪,何必惶惧? ”随后,乾隆念其孝心,国泰不光没因父受牵连,反而于乾隆四十二年 (1777年),擢升为山东巡抚。国泰因祸得福,当了山东巡抚,更是目中无人。据说当时任山东布政使的于易简见了山东巡抚国泰,竟然“长跪白事”,就是跪着说事。于易简是何许人? 他是当朝大学士、军机大臣、 头名状元于敏中的弟弟,再说布政使是相当于副省长。由此可见,国泰骄横之气焰是何等张狂。

人狂没好事,狗狂拉稀屎。但凡张狂之人,必有底气,底气何来?只有两个来处:权力和金钱。国泰张狂到连皇帝乾隆的话都当耳边风,那他不光靠权势,肯定还要靠钱。钱从何来?俸禄肯定不够,那只有贪污了。如此一来,大祸就离他不远了,于是也就有了文章开头一幕。

二、国泰瞒天过海欲盖弥彰,孰料天网疏而不漏。

看到弹劾国泰的奏折,乾隆觉得不可思议,他想不通国泰虽然骄横了些,但那么一个甘愿为父替罪的大孝子,怎能做出如此贪赃枉法之事?慎重期间,乾隆命心腹大臣户部尚书和珅、都察院左都御史刘墉以及工部侍郎诺穆亲和御史钱沣,于四月四日率领相关随员即刻离京查办。专案组一行为避免打草惊蛇,名义上前往涿州、德州一带查办案件,实际上则驰奔山东,调查国泰等人。

乾隆派这三人去查案,同时也是大有深意的,因为这三个人态度不同:刘墉呢, 正直清廉,一贯主持正义,这次又因国泰虐害其山东家乡,所以偏向钱沣。钱沣呢,因首先揭发此案,所以必将坚持严查到水落石出,不然难圆其说,还得背上诬告朝廷大员的大罪。而和珅呢,虽“怵钱沣”,却暗里袒护国泰,以免引火上身,牵连到自己。

因此,三人还没动身,和珅就先立马通过国泰的弟弟国霖向国泰传信。国泰接到和珅的密信后,立即着手准备,在富商大户等处假借市银迅速补足了库银亏空。三人一行到了济南后,便立即前往盘查山东历城银库里的帑银,和珅令抽看库银数十封,一看足数无缺,便径直起身返回行馆住所。

这里要解释一下,清代帑银和市银是有区别的。帑银也就是官银,帑银以五十两为一铤,而市银是市面上流通的银子,有五十两、十两、五两等规格,就是说帑银与市银的规格与包装是不一样的。刘塘和钱沣一看和珅敷衍了事,就觉得事有蹊跷,于是等和珅走后,两人立即将银库封上了,并派人专门看守。第二天,两人以复查为名,硬是将和珅叫来一起来到银库。仔细一查,居然发现库银全部为外借的市银充数。刘墉和钱沣于是向历城县令责问,县令见瞒不过去,就全招认了借市银充数的事实。刘墉和钱沣随即召来富商,归还了所借银两,还完后发现银库为之一空。

接着,刘墉和钱沣再查章丘、东平、益都三个州县的银库,发现全都亏缺,无一足数。最后经查,山东各州县银库总共亏空二百多万两银子,而且亏空都是发生在国泰任山东巡抚期间。铁证如山,本该畏罪收敛,没想到在审讯国泰时,国泰对钱沣骂道:“汝何物,敢劾我耶! ”就是说你钱沣是个什么东西,居然敢来弹劾我!

刘墉当即大怒道:“御史(钱沣)奉诏治汝,汝敢骂天使耶? ”意为钱沣奉皇帝之命来查办你,你竟敢辱骂钦差大臣,眼里还有皇上吗?!刘墉骂完当即命人抽国泰的嘴巴,一顿嘴巴下来,国泰这才害怕泄气了,跪在地上求饶不止。此案经进一步审理,国泰承认了贪污库银及向下属索贿的罪行,数目竟达白银千万两。而布政使于易简谄媚勾结国泰,共同参与了贪污受贿。

最后,此案的初步处理结果是:“狱定,皆论斩”,但下诏时被乾隆改为“斩监候,下刑部狱。”乾隆为何把“皆论斩”改成了“斩监候”呢?原来国泰在山东巡抚任上经常给乾隆送礼进贡,就在案发前不久,国泰还给乾隆还送来一批古董家具,值钱不菲,所以乾隆看完审案判决后下旨,

“此等贿求原非各属所乐为,必系国泰等抑勒需索,致有不得不从之势。若伊等能供出实情,其罪尚可量从末减。”意思是说国泰虽罪孽深重,但是他所得赃款,大都上贡朝廷,和那些中饱私囊、卖官鬻爵之人还是有区别的,倘若坦白认罪,可从宽处理,故改为死缓。

原来如此,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自称千古明君的乾隆也不例外啊。听闻结果,此时国泰长吁了一口气,心想给乾隆还是没白花钱,总算保住命了。然而国泰高兴得太早了,就在这关头,乾隆接到了直隶总督的一份奏折:国泰以他弟弟国霖和两个侄子的名义在河北易州买了8000多亩土地和5座庄园,然后租出赚钱,此事由于易简代为操办。

乾隆皇帝看完后,顿时大怒,好你个国泰,给朕送几套破家具糊弄,自个儿居然买8000亩地,外加5座大庄园,这不是拿我当傻子吗!随后,乾隆下旨:“国泰加恩赐自尽”,并查抄家产入官。通过国泰案,我们可以发现乾隆年间贪污大案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和王亶望案、郝硕案一样,贪官主犯皆是封疆大吏,而且都是官二代。这就不由得让人深思,原来乾隆时期贪官层出不穷的原因,非律不严,制不全,乃是整个封建体制出了毛病,而且已经病入膏肓了。

乾隆盛世虽用重典,贪赃枉法,代价沉重:身陷极刑,家产籍没,妻妾为奴,殃及子孙。但贪官多为宠臣,怙宠乱政,民饥成乱。源清流不浊,源浊流不清,乾隆惩贪重点是那些诸如总督、巡抚、布政使等的封疆大吏,而自己却灯下黑,漏掉了身边最大的贪官和珅。

君不见臣误,父不知子骄,皇帝宠溺近臣,父亲纵容儿子,儿子无法无天,官官相护,世代为官,这就是乾隆晚年时期整个朝廷的真实写照。

由此可见,在封建王朝皇权统治下,体制上的漏洞是根本无法健全的,尽管律法严酷、监察森严,但本质上都是为其统治服务的,清王朝的腐朽没落,注定是历史的必然。

上一篇:阿难的爱情故事

下一篇:八阵图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