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同样是下南巡游,康熙与乾隆的目的有何不同?评价差异为何这么大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康熙是大清朝历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皇帝,历史学家对他执政期间所做出的伟绩,也有着一个很高的评价,然而康熙下江南也没能逃脱话柄。不过为何同样下江南巡游的乾隆深受后人的谴责呢?甚至到达了晚年,乾隆仍旧没有意识到自己犯下的过错。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康熙和乾隆在下江南巡游的这一件事情上有着怎样的不同。
康熙在懵懂无知时,便坐上了至高无上的皇上,国家局势不是非常的稳定,朝政被大臣牢牢把持着。年纪尚小的康熙,解决掉权臣鳌拜,亲政之后,国家内部的情况变幻莫测,内部有三藩,外边又有着台湾郑氏政权,西北方有着内噶尔的叛乱,东北方又有着俄国人严防死守。在内忧外患的局面下,康熙皇帝一步一步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稳住局部叛乱,击败俄国侵略者。虽然康熙皇帝执政的期间有着许许多多的伟绩,但他始终把国泰民安放在了自己心中的首位,这也是康熙皇帝江南巡游的真正原因。
治理黄河
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向来把治理黄河视为自己执政的首个大事,假如没有把黄河治理好,那么就表明了或许会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兴盛和灭亡,元朝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康熙坐上皇位后,黄河的灾患十分严重,甚至影响到了黄河周边各省人民的日常生活。在出发之前,康熙皇帝把治理黄河这一个工作当作自己的头等大事,在黄河治理的过程中,他又接连不断了解民情,考察吏治一举双得。因为数次来到黄河治理的现场,总结出了许许多多治理的方法,更是为黄河的治理做出了一个巨大的贡献。
察访民情
康熙皇帝也是十分的关心民情,雍正皇帝曾经有直言过,在通达下情这一方面自己要比康熙强大不少,不过这句话应该这样说,雍正要比康熙更加了解官场上的行情。因为深入民间了解平民百姓的疾苦,为了把大清江山打理的更加井井有条,康熙皇帝也曾提出永不加赋的这一政策,了解民情也是康熙皇帝下南巡游的一个关键任务。
考察吏治
康熙下南巡游,亲自去到官场的最前线,发掘问题、了解问题、解决问题是他通常的处事风格。首次下江南巡游时,康熙便及时发现了漕运总督邵甘存在着不小的问题,所以立刻把他撤职了。第2次南巡时,康熙搜集了许多当时官场的最新情况,再一次任命了一批全新的官吏。关于吏治的问题康熙从来没有懈怠的时候,更不会轻易相信大臣递上来的奏折。
乾隆下江南巡游和康熙皇帝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他南巡的本意也是为了更好的堪察民情,制定出一个更加利国利民的新政策。虽然乾隆的动机值得称赞,但是当他做出实际行动时,却和他的动机截然相反。论真才实学,乾隆未必比康熙皇帝糟糕,不过二人下南巡游的结果为何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二人的才智,而是做人的品格,康熙皇帝可以控制自己的一言一行,然而乾隆却彰显得有些一放纵了。乾隆下江南巡游也把治理黄河当作自己头等大事,甚至他还有曾直言过“南巡之事莫大于河工”。乾隆并没有光嘴上功夫,不付出实际行动,在黄河的治理这一方面,他的确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乾隆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修筑海塘,这也正是他数次住在海宁陈阁老家的原因。钱塘江的水位关系到浙江一代平民百姓的生计,更是关系到了朝堂的赋税,因此乾隆才深入了解钱塘江的行情。乾隆下江南巡游也有着笼络人心的目的,每到达了一个地方,乾隆都会和当地的名士沟通交流,甚至还会祭拜明陵,借此来笼络天下人心。在减免赋税这一方面,乾隆执政期间做的远远高出康熙,这也是他下江南巡游的关键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乾隆南巡还会笼络官商,和康熙皇帝的南巡有所不同,凭借乾隆的脾气与性格,他更喜欢人治,因此他不会像雍正那样的方式对待官员,他更多的是笼络全天下的官员,还包括不少的商人。乾隆花钱十分的豪爽,光是大清朝国库里的钱财根本没有办法支撑乾隆挥霍,许多商人自然而然会竭尽全力支持乾隆,借此乾隆对商人还是很看重的。
单单只看表面,乾隆南巡与康熙南巡有着许许多多的相同点,不过往里深入仔细查看,二人又有着很大的不同。康熙每次下江南巡游都是尽量节俭着用,并且费用大多都由内务府解决,从来都不会动用平民百姓的一针一线。假如因为此事当地官员需要搜刮平民百姓,那么将会受到康熙严重的惩罚,然而乾隆南巡又是怎么做的呢?数次兴师动众,南巡过程中也是非常的奢侈,这般劳民伤财,与隋殇帝下江南的目的很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