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素三彩是什么东西?唐三彩与素三彩有什么区别?其实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素三彩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而烧成,是我国珍贵的瓷器。
1、时代不同
唐三彩在初唐、盛唐时达到高峰。安史之乱以后,随着唐王朝的逐步衰弱,由于瓷器的迅速发展,三彩器制作逐步衰退,到宋朝销声匿迹。
素三彩始于明正德年间,清康熙时继续烧制,以后各朝少有烧造,清末民国多有仿制,终无法与真品相媲美。
2、釉色不同
唐三彩同时使用黄绿白三种釉色,又巧妙地运用施釉的方法,黄、绿、白三色,让它交错、间错地使用,然后经过高温烧制以后,釉色又浇融流溜形成独特的流窜工艺,出窑以后,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彩色。
素三彩品种丰富多样,质朴雅洁,黄色地、紫色地、米色地、虎皮釉等反复交替使用,变化莫测而颇具匠心。
3、制作工艺不同
唐三彩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在窑内经过1000-1100℃的素烧,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约800℃。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物需要再开脸,然后这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
素三彩是瓷胎上刻划纹饰并高温烧成素胎,素胎浇上地釉,刮去花纹中的地釉,花纹中填色并第二次入窑低温烧就。
4、强度不同
唐三彩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很脆弱。
随着瓷器烧制技术的提高,御厂改用素烧瓷胎代替以往的素烧陶胎。这一变革不仅进一步增大了“素胎”的机械强度,也提高了成品的精美程度,成为明清三彩与唐宋三彩的最大区别。
传承
明代素三彩是在唐宋三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只是随着瓷器烧制技术的提高,御厂改用素烧瓷胎代替以往的素烧陶胎。素三彩的早期发展应至少追溯到唐朝,素三彩采用的刻划天才的工艺和唐三彩有承袭关系。
总评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白、绿三色为主。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唐三彩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三彩用于随葬,作为冥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素三彩,瓷器釉彩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而烧成。始于明正德年间,清康熙时继续烧制。陶瓷界还有另外一种“素三彩瓷”的定义,即“素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的瓷器,其实并不限于此三色,但不用红色。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划好的纹样内,再经低温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