唃厮啰,本名欺南凌温(996~1065年),他出生于高昌磨榆国(今新疆吐鲁番),是吐蕃王朝诸王中亚陇觉阿王的后裔,被后世藏族人民称誉为“民族英雄”。但欺南凌温生不逢时,当他出生之时,吐蕃王朝早已分崩离析了。吐蕃王朝自达磨(郎达玛) 赞普后分裂为四个不相统属部份,其中之一的“亚陇觉阿王系”后入青海一带在欺南凌温12岁的时候,被河州(今甘肃临夏)羌族人何郎业贤接回河湟地区。当时的河湟地区局势四分五裂,河陇一带更是“族种分散,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无复统一。”而分布在吐蕃王朝东北的党项民族则在杰出领袖李继迁(西夏太祖,公元963~1004年)的领导下逐渐强盛起来,党项以灵、夏地区为中心,于宋真宗咸平六年(西夏太祖三年,公元1003年)攻破了河西走廊的大门--凉州(今甘肃武威),随后在西夏太宗李德明执政时(公元1004~1032年在位)于宋景德元年(西夏太宗元年,公元1004年)擒杀了吐蕃王朝在西凉六谷部的领袖潘罗支(公元?~1004年待考),由此,吐蕃各部失去了统一的领袖,“西蕃无主,如鸟兽散”,就是当年的写照。
河湟地形险要,土壤肥沃,为唃厮啰政权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条件。唃厮啰政权所控制的地区,大约“东至秦州、北临夏国,西过青海,南界蛮夷”。具体的说,大致包括北宋的熙、河、洮、岷、湟、鄯、廓、叠、宕等州。其统治的主要地区正是地形险要、水草丰美的河湟地区,其政治中心则在青唐(今青海西宁)。唃厮啰的兴起,同河陇一带吐蕃佛教势力的兴盛有着极大的关系。随着河陇一带佛教的兴盛,吐蕃宗教势力也因之强大。一些宗教领袖们,他们希望掌握世俗和宗教的双重权力,集政教大权于一身。河陇地区相继出现了如李巴占、鹿尊、结斡恰尔等枭雄,他们或佣人而立,或裂土以自保。而其中实力最强的,要数宗哥僧李立遵。
李立遵是宗哥族的大首领,宗哥族又为河湟吐蕃一大族,最盛时号称“统众数十万”,李立遵恃仗自己雄踞河湟的实力,野心勃勃,一直图谋河湟吐蕃赞普之位。在外交上,李立遵推行了一套“亲夏敌宋”的政策,引起了吐蕃各部落的强烈不满。为了控制唃厮啰,李立遵还将自己的两个妹妹嫁给唃厮啰作妃。随着年龄的增长,唃厮啰逐渐成熟起来,那种任人摆布、受人控制的局面再也忍受不住了,与李立遵之间的矛盾便爆发了。唃厮啰趁李立遵被北宋名将曹玮(字宝臣,公元973~1030年)打得一败涂地、势力大衰之机,逃离了宗哥城到了邈川,从此摆脱了李立遵的控制。此后又反击诛杀了叛乱的温逋奇,此后河湟地区的吐蕃政权才真正掌握在唃厮啰自己的手中。
唃厮啰亲政以后,首先就是改变郢成蔺逋叱与温逋奇的投靠西夏、与北宋为敌的外交政策,极力主张“联宋抗夏”,因此得到了雄居中原的北宋王朝的大力支持。北宋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宋仁宗再授唃厮啰为保顺军节度观察留后(保顺军副节度使)。唃厮啰的亲宋政策,引起了西夏王朝的不安。当时唃厮啰所统治的河湟地区正处于西夏国土的肘腋之间,再加上唃厮啰拥有一支七万精兵的军队,这对于西夏王朝来说无疑是严重的隐患。
因此,当时的西夏景宗李元昊(公元1032~1048年在位)就想以强大的武力迫使唃厮啰就范。北宋景祐三年(西夏大庆元年,公元1036年),李元昊率军二十万亲征河湟。此时的唃厮啰不仅在政治上已经成熟,而且在戎马生涯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知道西夏军队勇猛善战,又刚到河湟,士气正旺,且吐蕃与之众寡悬殊。于是,唃厮啰下令所有部下坚守青唐(今青海西宁),不与敌军交锋,以此来拖垮西夏军队。同时,他又派人探听西夏军队的虚实,得知西夏军队在渡过宗哥河(湟水)时以插旗帜标志河水的深浅,就暗中派人将浅水处的旗帜都移到最深处。当两军会战时,唃厮啰亲率精锐的吐蕃军队冲向渡河后疲惫不堪的西夏军队,一举败之。于是,在西夏军队逃归时以插旗之处为标志渡河,结果由于水深流急,逃归的西夏军溺死十之八九。此一战,唃厮啰将所向无敌的西夏军队打得威风扫地。
唃厮啰政权不仅顽强地抵抗了西夏对河湟的染指,而且配合北宋对西夏的军事行动,多次主动进击西夏。唃厮啰的军事行动不仅抵制了西夏王朝对河湟吐蕃的侵犯,而且掣肘了西夏王朝对北宋王朝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支援了中原汉族人民对西夏王朝的斗争。仁宗宝元年间,唃厮啰“奉诏出兵向西凉,西凉有备,厮啰知不可攻,捕杀游逻数十人亟还”。唃厮啰死后,由三子董毡继位。宋神宗元丰年间,“董毡积六部兵十二五”击西夏,有大功。宋神宗加封董毡为太保,后来进位太傅,晋升武威郡王。董毡长期联宋抗夏,深受北宋王朝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