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对于中原地区来说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元936年,石敬瑭反唐自立,为了得到契丹的帮助,不仅甘做“儿皇帝”,还割让了幽云十六州。此后400年,中原王朝一直处于北方政权的高压下,甚至还发生了靖康之难、宋金条约等受辱事件,直到明朝打败蒙元之后,中原王朝才再次收回幽云十六州。幽云十六州有多重要?许多人没有直观感觉,这8张图会告诉你答案。
图1所示,红色虚线的范围就是幽云十六州,大概包括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北京以及天津部分地区。这十六州分别为幽州(如今北京),顺州(如今北京顺义),儒州(如今北京延庆),檀州(如今北京密云),蓟州(如今天津蓟州),涿州(如今河北涿州),瀛州(如今河北间),莫州(如今河北任丘),新州(如今河北涿鹿),妫州(如今河北怀来),武州(如今河北宣化),蔚州(如今河北蔚县),应州(如今山西应县),寰州(如今山西朔州东),朔州(如今山西朔州),云州(如今山西大同)。
图2所示,幽云十六州被太行山脉一分为二,西面是雁北地区,这片地方的特点是山脉多,盆地海拔高;东面是华北平原,除了少量河流外,几乎没有阻碍。雁北地区有九个州,分别为儒州、新州、妫州、武州、蔚州、应州、寰州、朔州、云州;华北平原有七个州,分别为幽州、顺州、蓟州、涿州、瀛州、莫州、檀州。
图3所示,公元1004年,北宋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双方约定以白沟河为边界(图中1所展示的黑线)。合约中,辽国归还北宋莫州和瀛州,因此,幽云十六州其中有两州属于北宋,另外十四州则被辽国占有。涿州附近那块三角区域(图中2所圈的位置),这是北宋让给辽国的。
图4所示,白沟河虽然可以阻挡,但是到了冬天会结冰,辽军就可以任意突破。穿过边界线后,北宋还有三座军事重镇真定,中山及河间。真定主要防御从太行山西边来的敌军,中山和河间则主要防御南下的敌军。看似有用,其实在广袤的平原上效果不大,敌军有强大的骑兵优势,可以围点打援,这三座城池只能拖延下时间,再之后敌军可直捣开封。
图5所示,这是金兵第一次南下,金兵兵分两路。一路从幽州出兵,先后攻克中山、真定等军事重镇,然后南下一马平川,直接兵临开封城下。另一路从大同出发,进攻太原,可是久战不下。于是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围攻太原,另一路会师开封。宋金两军在开封城下达成和谈,金军撤兵北还,北宋割让中山、河间两个军事重镇。
图6所示,这是金兵第二次南下,金兵依然兵分两路。一路攻破真定,然后直捣开封。另一路太原被攻破,随后攻克上党地区和洛阳,切断潼关内外的联系,把精锐的西路军挡在关外。两路辽军再次会师开封,北宋灭亡,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耻”。从两次战争可以看出,地形对战争相当重要,山地更适合防御,平原上的真定、中山、河间三镇看似稳固,其实效果不大。
图7所示,黑色虚线就是长城的路线,幽云十六州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界线本身是长城的一部分,除了紫荆关到渤海这一段(图中红线),其他都与长城重叠。靠近居庸关的长城分成两段,北部叫外长城,南部叫内长城,南北长城所围的区域叫雁北地区。内长城在太行山脉设置了几个著名的关口,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合成为“内三关”,偏关、宁武关、雁门关合成“外三关”。
图8所示,北宋只要能占据华北平原的七州,就等于控制了内长城,那么北方的防御体系将提升数个档次。因为原来防御的是“面”,而且是在平原上,北宋步兵很难抵御骑兵。如果有了内长城,只需要防御几个“点”就可以,以北宋的国力完全没有问题。而且以当时游牧民族的攻城能力来看,对长城的威胁并不大。
当然,如果能得到全部的幽云十六州那就更好了,因为北宋可以将防御顶到外长城一线,雁北地区作为战略纵深。一旦中原强大,而北方势弱时,中原王朝甚至可以北上。更关键的一点是,雁北地区是产马区,这对北宋来说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