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

时间:2023-09-27 19:56:23编辑:奇闻君

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四大著名战役之一,这场战役发生在东晋十六国时期,这场战争使本来和平的中原又陷入了分裂的局面,影响力很大,那么爆发淝水之战的原因有哪些?淝水之战开始的原因是为什么?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

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

前秦寿光三年(357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苻坚,苻坚先下手为强,杀掉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不称皇帝)。

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之后,国力大增,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北并吞鲜卑拓跋氏之代国,西方兼并前凉,远征西域,一-统北方。在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坚的南进政策,且劝苻坚不要攻击东晋王朝,因为他认为前秦的国力虽比东晋强,但由于前秦刚刚才统一北方,时机未成熟,加上东晋有长江天险。王猛死后七年,苻坚认为时机成熟,决定攻击东晋。

太元元年(376年) ,孝武帝司马曜开始亲政,谢安升中书监、录尚书事,总揽朝政,陈郡谢氏成为东晋的最后一个“当轴士族”。同年,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前秦与东晋的战争已经临近。当时的东晋,长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则属于谢氏当政,谢安尽力调和桓谢两大家族关系,以为即将爆发的战争作准备。

参战方:东晋、前秦

参战方兵力:东晋北府兵8万人,前秦兵力25万

发生时间:383年11月

地点:东晋豫州淮南郡淝水附近

主要指挥官:东晋:谢安,前秦:苻坚

结果:晋朝大获全胜

伤亡情况:东晋五千人,前秦嫡系部队几乎全灭,其他兵力叛亡

1. 东晋主战派谢安等人临危不乱,坚决抗战,态度意志坚决。

2.军队战斗力强,主将有能,指挥若定,将兵上下齐心协力,军心可用。

3.有淝水天险,占尽地利,准备充分,发挥己军之长。

4.战术得当,利用前秦内部不稳,分化离间前秦内部关系,涣乱其军心。

5.以智激敌,诱其自乱,然后乘隙掩杀;坚决实施战略追击,扩大战果。

6.在前秦百万军队未集结前大败前秦,重挫秦军锐气。

东晋军队的胜利,主要的因素归结起来,就是:临危不乱,从容应敌;君臣和睦,将士用命;主将有能,指挥若定;得敌情之实,知彼知己;士卒精练,北府兵以一当十;了解天时地利,发挥己军之长;初战破敌,挫其兵锋,励己士气;以智激敌,诱其自乱,然后乘隙掩杀;坚决实施战略追击,扩大战果。

1. 苻坚个人主观轻敌,一意孤行,部下意见分歧很大,不可能以全力决战。

2.前秦统一进程,以武力为主,且统一地区民族混杂,内部不够统一,许多他族贵族和将领伺机反扑,怂恿战争。

3.军队从北方刚统一各族人民中强征而来,军心不稳,战斗力不强,充满隐患。

4.临战用人不当,错用东晋降将,且指挥无方,战略战术均不对头。

前秦军队的失败,主要的因素归结起来就是:苻坚骄傲自大,主观武断,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地轻率开战;内部不稳,意见不一,降将思乱,人心浮动;战线太长,分散兵力,舍长就短,缺乏协同;初战受挫,即失去信心;加上不知军情,随意后撤,自乱阵脚,给敌人提供可乘之机;对朱序等人的间谍活动没有察觉,让对手掌握己方情况,使己陷入被动地位。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上一篇:过扬州

下一篇:中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