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代的一鼓、二鼓、三鼓分别代表了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春秋战国时代打仗,交战双方大多重视战鼓之事,战鼓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激励人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鲁庄公与齐国大战时,曹刿充分用到了战鼓的作用,所谓“一鼓气方盛,再鼓则气衰,三鼓则气竭。”其实曹刿可能是用到了阴谋而已。
举凡作战之军,往往都想一鼓而胜,但一鼓而胜者屈指可数,除了曹刿的一鼓而胜齐军,还有三位人物也是做到了一鼓而胜。齐桓公“亲自率师至遂城,一鼓而下,因驻兵于济水”,有先轸“无人守御,一鼓拔之”,还有李信“年少骁勇,一鼓攻下平舆城”,能一鼓而决定战场胜负的,也就只有这几位而已。
春秋讲的是义战,就是双方列阵,战鼓击打而后即正面交锋。曹刿等的是齐国“三鼓而已竭”,才命鲁国敲响战鼓,“一鼓而方盈,以盈御竭,不胜何为”,齐国人可能也是纳闷了,我大齐国敲了一声鼓,鲁国那边没反应。敲了两声鼓,还是没反应,齐军将士的作战激情便呈衰减之相。
那么,春秋战国时代的击鼓之事,击了一声鼓,应该做什么?击了两声鼓,又应该做什么?三声、四声、五声鼓呢?那个时候,击鼓之事很重要,只要鼓声一响,那就是要出事了。不是报时,不是奏乐,那就是有大事发生。所以只要鼓声响起来了,肯定就是有事情要发生了。
那个时候的击鼓,是有着严格的程序规定的。比如孙武在吴国练军之时,就“申令击鼓,一鼓起立,二鼓旋行,三鼓合战”,打到三鼓的时候交战双方都应该展开血腥厮杀了。如此来看曹刿论战的话,可以说曹刿不过是故意违反战鼓规则,保持了鲁国大军的战斗力,然后一鼓作气而冲杀了云里雾里的齐国大军而已。
当然除了作战之外,要是击打两次鼓的,还可能就是有报时之说。比如说周宣王曾做过一个梦,有“夜漏二鼓,人声寂然”,这二鼓之声显然就是出现在凌晨时分。再则是三鼓之声,此时或至于深度睡眠,即便那些边境、宫城守将们,也是处于朦胧之时,很多乱战皆发生在此时。王子颓正是在“是夜三鼓”之后,各引精骑,乘势杀入宫城,将那周襄王逐出王城。还有楚国与吴国交战之时,楚国大将也想利用夜色漆黑之时,“时当三鼓”,引精兵偷袭吴国大营。
至于三鼓之后,则是日夜将分未分之时,行军作战要不然讲夜偷袭,要不然就是早行军,这行军之事很可能就是在四鼓而后。赵括带军作战之时,就是有“吩咐军中,四鼓造饭,五鼓结束,平明列阵前进”,吕不韦带兵作战时,也是有“约以四鼓齐起,往袭楚寨”。
至于五鼓,则多半已是天亮了。“是日五鼓,周歂升车先行,将及庙门,忽然目睛反视,大叫:周歂穿窬小人,蛇豕奸贼。”若没有天亮,怎么可能看得清庙门前的人物。还有说:“下令五鼓饱食,一齐渡江”,楚国薳射与吴国作战,安排的也是五鼓吃饭。五鼓之时可能还是当时的正式上班时间,晋文公在践土会诸侯时,就有“次日五鼓,十路诸侯,冠裳佩玉,整整齐齐,舞蹈扬尘,锵锵济济”,还有孙武在吴国训练宫女时,也是“次日五鼓,宫女二队俱到教场”,如同今日的到时候了,该上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