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灵公

时间:2023-09-28 20:13:24编辑:奇闻君

春秋时期虽然是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但由于各诸侯国还在表面上拥戴周天子,这天下还算作是有一个“主儿”。尤其是在各诸侯国内部,君臣之礼还是要讲究一些的。古代的礼范围比较宽泛,其中饮食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就像后世皇帝赐给大臣食物,不管是这个大臣爱不爱吃这个食物,都必须吃,哪怕是一杯毒酒也得喝。春秋时期等级还比较严格,天子赐给大臣祚肉、诸侯赐宴请到大夫、大夫赏给下臣食物都是一种饮食礼仪,而这些礼仪是万万不能当儿戏的,否则,有可能就会引发严重事件。春秋时期,还真的发生过几起这样的严重事件。

华元分羊羹未及车夫遭报复

公元前607年,楚国让郑国讨伐宋国。郑国带兵的将领是公子归生,宋国带兵的将领是华元。准备开战的时候,华元杀羊犒赏兵士,他的车夫一个叫羊斟的人没有吃到羊羹。两军在一个叫做大棘的地方开战。战斗刚刚开始,羊斟就赶着车跑到了敌方郑国军中,并说:“前天的羊,是你做主;今天的车,是我做主。”由于是只身进入郑军,华元成为郑国人的俘虏。宋军没有了主帅,被郑国人打败。副统帅乐吕战死,二百多人当了俘虏,有一百多个战死的人被割去了耳朵,宋国还损失了战车四百六十辆。

宋国人用兵车一百辆、良马四百匹打算从郑国赎回华元,结果只送去了一半,华元就自己逃了回来。回到宋国以后,华元见到羊斟,说:“您的马是因为不受驾驭才会跑到敌军当中的吧?”羊斟回答说:“不是马,是人。”说完就逃到鲁国去了。

羊斟回答说“是人”,历史上却留下了“这不是个人”的骂名。因为个人私怨,使国家蒙受损失,百姓受害,他还能是个人吗?羊羹,羊斟,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会不会是这个叫做斟的人,因为一杯羊羹被历史“赐姓”为羊了呢?!

当然了,车御是个很重要的职务,羊斟能够避难鲁国,肯定具有相当的地位。华元分羹不及羊斟,也有一定的责任,假如真是肉少,也应该给羊斟说清楚。不知道羊羹不及羊斟,又不知道羊斟是个超级小人,可叹哪!

晋灵公因为熊掌杀人赵盾却因为施舍食物得救

晋灵公即位的时候年龄很小,主持国政的是大臣赵盾。公元前607年,灵公长大成人,由于从小就无比尊贵,又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这家伙就有点儿无状。他建了一座高台,拿着弹弓从高台上弹人,以便看到人们躲避弹丸而取乐。晋灵公还喜怒无常,会因为一件小事而杀人。厨师没有把熊掌煮烂,灵公一怒之下就杀了这个厨师,还让妇女抬着厨师的尸体,经过朝堂把他扔了出去。赵盾、随会等大臣多次劝告他,结果是毫无作用。后来,赵盾又在宫中看见死人的手。赵盾又让随会去劝告他。因为赵盾是执政大臣,说得多了,灵公是既烦又怕这个赵盾。

为了能够随心所欲胡作非为,晋灵公就派了一个武士去刺杀赵盾。这个武士到了赵盾的家,从敞开的内室门向里看到,他的住处非常简朴,还没到上朝的时间,赵盾早早做好了上朝的准备。他认为,这个赵盾是个一心为了国事的忠臣,不应该杀了这样的人。但是,违背君主的命令也是死罪,于是他选择了自杀,撞树而死。

晋灵公并没有放弃杀死赵盾的念头,一计不成,再用一计,他想用宴请的时机杀死赵盾。宴席开始了一会儿,晋灵公有个厨师叫示(qi)眯明,上前对赵盾说:“君主赐酒,臣子饮三杯就可以了。”他是想让赵盾赶紧离开。赵盾离开了宴席,灵公的甲士还没有集结完毕,就先放出一条大狗来追咬赵盾。这条狗属于獒那一类,体型大,凶猛无比,咬死人不是多大件事。这个示眯明赶在了前面并替赵盾杀死了这条狗。赵盾并不知道示眯明在暗中保护他,直到灵公指挥着兵士赶来追杀赵盾,这才知道灵公是要对自己下狠手。示眯明反击灵公的士兵,赵盾得以逃脱。赵盾问示眯明为什么要救自己,示眯明说了他和赵盾的一件往事。曾经有一回,赵盾到首山打猎,看到桑树下有个快要饿死的人,赵盾给了他食物,这个人只吃了一半。赵盾问他为什么不吃完,他说,家中还有一个老母亲,他愿意留下这一半给母亲。不过,他已经离家三年,不知道母亲还在不在了。赵盾认为他很孝敬,就又给了他一些食物,还给了他一些肉。后来这个示眯明做了灵公的厨师。不过,赵盾并不知道这件事情。直到这个时候,示眯明才告诉赵盾,他就是那个桑树下的饿汉。

赵盾知道自己在国内呆不下去了,就打算逃亡。但是,他还没有逃出国境,他的弟弟赵穿就把晋灵公给杀死了。

郑灵公因为一碗汤而被杀

公元前605年春天,楚国送来一只鼋(大鳖)给郑国,郑灵公就让厨师给做了。子家和子公两人准备朝拜灵公,子公的食指动了一下,于是对子家说:“我的食指动了,一定要吃珍异食物了。”等到两人进宫,正赶上灵公进食鼋汤。子公笑着说:“您看,是不是很灵啊?”灵公问子公为什么发笑,子公就把两人路上说的告诉了灵公。灵公把子公叫了过去,却没有把汤给他们喝。子公非常生气,伸出手指在汤里蘸了一蘸,舔了舔指头就走出宫去。灵公非常生气,就想杀死子公。子公与子家商量,先下手,就在这年的夏季杀了郑灵公。

国君不应该在进食时召见大臣,既然召见,就应该赐给食物,不这样做,就是对大臣的不尊重;反过来,国君没有赐给食物,大臣将手伸到碗里,更是对国君的大不敬。所以,郑灵公因为一碗汤和子公反目,导致最终被杀,在位仅一年。

卫献公宴请大臣爽约被驱逐

公元前571年,卫献公请大臣孙文子孙林父,宁惠子宁喜进宴,两人按照指定的时间,提前到达等待。可是,一直等到天很晚了,卫献公还是没有召请他们,却到园林去打猎射雁。两人只好跟从献公到了园林,而这个卫献公未脱射箭的服装就和他们谈话,却没有再说宴请的话。没有设宴、未脱射箭服就和大臣谈话,这两种都是失礼行为,孙、宁两人非常生气,就离开园林到了别的地方。

孙文子的儿子多次陪侍卫献公饮酒,这一次,卫献公让乐师曹唱《诗·小雅》中《巧言》篇的最后一章。五年前,卫献公曾经让乐师曹教宫中的妾弹琴,可是这个妾弹得太差了,乐师曹笞打了这个妾以示惩罚。这个妾正得到献公宠爱,就在献公面前说曹的坏话,卫献公就笞打了曹三百下。乐师曹痛恨卫献公曾经对他的笞打,于是就演唱了这一章。这是一首忧伤谗言诽谤的诗,乐师曹在孙文子儿子面前演唱,就是想依此激怒孙文子,以报复卫献公。孙文子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大夫蘧伯玉,蘧伯玉却说:“我什么也不知道。”于是,孙文子就把卫献公驱逐出卫国。卫献公逃亡到了齐国。

讲究礼节,既是一种自身修养的体现,也是对待他人的一种尊重。反之,不讲究日常生活的礼节,不能给他人以最起码的尊重,即便是贵为国君,也有可能在这方面吃苦头。只不过,国君掌握着他人的生杀大权,他所吃的苦头,很可能是自己的身家性命。

上一篇:唐姓的来源

下一篇:手不释卷的故事主人公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