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扶苏,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之后,李斯和赵高隐瞒了秦始皇已经死亡的讯息,故意捏造始皇帝将要东巡秦朝北部军队的假象,同时传递令公子扶苏自杀的诏书给公子扶苏,而公子扶苏无从知晓始皇帝已经驾崩的事实,在面对父亲兼皇帝的始皇帝前来巡视北部军的压力,最终公子扶苏选择自杀。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历史记载可以复原一下公子扶苏自杀时情形。
首先要说明的是,秦始皇在晚年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得了疾病,但是秦始皇具体得了什么病,依照历史记载我们根本无从知晓,因为最高统治者的身体健康始终是一个国家的机密,这种事情很少对外公布,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病重的迹象,比如秦始皇在晚年不断掩盖自己的行踪,自称为真人,不见朝臣,另外就是派遣大量的方士前去海外求仙,幻想能够得到长生之药。这明显是一个皇帝对于死亡的恐惧达到了极限。所以在第五次秦始皇东巡之际,染病的秦始皇在到达沙丘之时突然驾崩并不是十分奇怪。
在始皇帝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丙寅,秦始皇突然去世,在病重之际,秦始皇召唤他的心腹—中车府令赵高,中车府令相当于皇帝的侍从车马班长,负责皇帝的车马管理和出行随驾,甚至亲自为皇帝驾御,职位至关紧要,非皇帝绝对信任的腹心侧近不能担当,由此可见赵高在秦始皇心中的地位。
秦始皇让赵高写了最后一份遗诏:令公子扶苏“与丧会咸阳而葬。”,遗诏未曾送出,秦始皇就已经驾崩。此时只有赵高和几个日常服侍秦始皇的宦官知道秦始皇去世的事实。在这个秦帝国的关键时候,赵高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不愿意发布秦始皇的遗命,反而要做一笔真正意义上的投资,拥立自己的徒弟公子胡亥为帝,以此换取最大的政治利益,于是沙丘密谋发生了。
对赵高来说,胡亥作为幼子,虽然受到秦始皇的宠信,得以跟随车驾巡游,但是由于年幼并不具备登基为帝的资格,把这样一个皇子推向地位无疑可以获取最大的定册之功,最为重要的是年幼也意味着十分好控制,对于赵高而言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胡亥来说,出于血缘关系,皇帝之位始终诱惑着自己,但是自己没有继承权,当命运给了一个机会在自己面前,自己真的能放弃吗?难道真的有人不愿意享受一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感觉?不想做一个像秦始皇一样令天下臣服的人?
对李斯来说,从一个丞相的角度出发,应该抵制赵高的密谋,公开遗诏,拥立公子扶苏为皇帝。但是从个人利益出发,扶苏当年和李斯就焚书坑儒一事决裂,扶苏登基,李斯基本会被边缘化。从一个70多岁的老人角度出发,这位帝国丞相的权利和地位,子孙家族的富贵都来源秦始皇的宠信,一旦秦始皇去世,扶苏为帝,作为一个快入土的老人,李斯毫无畏惧,但是自己的子孙家族如何保全富贵呢?
而李斯和赵高之所以反对公子扶苏,还有另一个缘故,那就是蒙毅和蒙恬兄弟与扶苏十分亲密,而这两人的敌人就是李斯和赵高。
蒙毅曾经审判过赵高,要求将其处死,最后是秦始皇放过了赵高,让赵高继续在自己身边效力,生死之仇使得赵高十分痛恨蒙毅。
而蒙恬与李斯曾经就北征匈奴发生分歧,李斯反对北征匈奴,但是秦始皇支持蒙恬北征匈奴,政见的不同使得两人不可能在政治上保持一致,作为游离在公子扶苏集团之外的权贵,李斯看似高高在上,实际上在政治上是扶苏和蒙氏兄弟的反对者,这种政治危机感始终笼罩在李斯的心里。
扶苏在上郡监军之时得到蒙恬的支持,蒙恬作为北部秦军的大将,他和部队驻扎在上郡,距离首都咸阳十分近,同时蒙恬还兼任首都地区的最高长官—内史。而蒙毅是秦始皇的宠臣,一直陪伴在秦始皇身边。蒙氏兄弟得到了秦始皇的宠信和赏识,扶苏与他们交好,自然对于帝国的政治影响极大,这也是扶苏成为继承人的天然优势。
但是在秦始皇在沙丘驾崩时,扶苏和蒙恬尚在上郡统兵,在中枢的蒙毅受到秦始皇的指派外出祭祀,扶苏在中央的耳目走了,赵高立刻意识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这也是赵高敢于丢弃秦始皇遗诏的底气所在。
在赵高的利诱之下,李斯和胡亥心动了,于是李斯和赵高两人结合在了一起,拥立胡亥为帝,各取所需,只是在密谋时期的这三人不知道是这个决定将影响秦帝国的存亡,天下无数人的命运也在这一刻被决定了,而做出这个决定仅仅只是赵高、胡亥、李斯三为了自己利益。
古今中外的权贵都有一个特点,当个人利益与国家政权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会选择个人利益,但是他们的个人利益又是寄生在国家政权存在的基础之上,所以他们从内心出发是自然是希望王朝千秋万代,但是在实际操作上一步又一步得摧毁这个王朝的根基,最终两者都死无葬身之地。
为了制服胡亥登基后的不稳定因素—公子扶苏,李斯和赵高想到的办法就是除掉扶苏,但是如何除掉扶苏呢?要知道扶苏坐拥30万秦军,即使他不能有效控制这么多的秦军,但是扶苏肯定有机会控制一批人马为自己效力。
赵高和李斯都是混迹权力中心的老阴谋家,对付扶苏,他们自然是信手拈来。
他们首先对外隐瞒了秦始皇驾崩的消息,除了几个宦官,就只有公子胡亥、赵高、李斯知道消息。
其次李斯和赵高销毁了秦始皇的遗诏,另外制作了一份立胡亥为太子、赐死扶苏和蒙恬的诏书,并派遣使者带着这份诏书来到扶苏和蒙恬的驻地上郡,公布诏令要求扶苏和蒙恬自杀。
最后,李斯和赵高对外宣布秦始皇将要继续巡视北疆,检阅大秦帝国北部军队的边防,巡视的车队从沙丘出发,经过太原郡、雁门郡、云中郡、九原郡这一路线缓缓而行,似乎始皇帝真的在巡视北部边疆。
李斯和赵高策划的巡游路线紧紧围绕在秦帝国北部军驻扎地上郡周围,他们利用秦始皇的声威震慑扶苏、蒙恬和北部秦军,以此形成对于扶苏和蒙恬的政治压力,为了掩盖始皇帝驾崩的讯息,即使始皇帝的身体腐烂,赵高也只是运来百斤咸鱼掩盖尸臭。在此时的扶苏看来,秦始皇似乎是在等待自己自杀,并不愿意来到上郡当面要求他自杀,形成父逼子死的尴尬场景。
对于扶苏而言,他并不知道父亲秦始皇已经驾崩,他看到是秦始皇发布了让自己自杀的诏令,以及秦始皇即将赶到上郡视察军队,到时候不遵守诏令的自己将以何种面目面对父亲始皇帝呢?
扶苏自杀之前,蒙恬前来面见扶苏,要求复核诏令, 作为大将的意见,蒙恬的说法是明智的,因为蒙恬是大将,更是宠臣,在他看来,秦始皇年迈,秦始皇可能是一时糊涂,自己就算是违反诏令,秦始皇在事后是可以原谅他的。
但是对于皇子扶苏而言,意义就不一样,此前春秋战国的历史仿佛呈现在眼前:
赵悼襄王废长立幼,立次子赵幽缪王 。赵武灵王废长子赵章,立次子赵惠文王赵何。晋献公逼死长子姬申生,立幼子姬奚齐成为继承人。废长立幼的悲剧似乎也在此时的秦帝国上演。
作为长子的扶苏,此时一定想到了几百年前的晋国太子申生,同样是外出督军,同样是年迈多疑生病的父亲,申生面对晋献公的逼迫,最终自杀而死,而申生的兄弟重耳逃出晋国,流亡他乡。但是此时天下一统,扶苏能够跑到匈奴吗?
扶苏最后像申生一样选择自杀,他对蒙恬所说之话成为了遗言: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之后扶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不管事后诸葛亮们如何评论扶苏如何,但是秦末第一支起义军的旗号是怀念扶苏,可见人们十分怀念这位秦国末代太子。
在扶苏自杀后,停留在九原郡的李斯和赵高在忐忑不安中得到了消息,无人知晓李斯和赵高的心情。此后秦始皇东巡车队在李斯主持沿着九原郡通往咸阳的直道狂奔不止,很快车队回到了咸阳,之后秦帝国的第二位皇帝继位了,赢胡亥,这位21岁的二世皇帝用他的行动加速带领大秦帝国走向灭亡,赵高、李斯也在这个过程中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