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跳蛛:没有紫外线就没有性
对于跳蛛来说,交配可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但其中的原因可能并不是你们所认为的那样。根据刊登于《当代生物学》杂志上的最近一项研究发现,求爱过程中,跳蛛会使用人类肉眼无法看到的中波紫外线进行交流。长久以来科学家便已知道,一些动物会利用长波紫外线进行交流。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首次证实一些动物能够探测到波长较短的紫外B。当暴露在紫外线下时,雄性跳珠的鳞片呈现出白色和绿色,雌蛛的触须(前附肢)则呈绿色。在中波紫外线“缺席”情况下,跳蛛对性爱失去兴趣。也就是说,当异性暴露在没有中波紫外线情况下,艳丽的鳞片或者触须变得不明显,致使另一方难于产生交配的兴趣。图片展示的是正常光线下一只雌蛛的触须。
2.山魈:“脸色”其实很重要
山魈是一种群居动物,主要生活在非洲的雨林地区。山魈群体成员数量众多,由一只雄山魈领导,也就是所谓的“阿尔法雄性”。图片中的这只雄山魈便是一个阿尔法雄性,看上去似乎并不友善。
正如我们在图片中看到的,阿尔法雄性体色鲜艳,它们是群体中唯一有资格繁殖后代的幸运儿。原因在于:与颜色暗淡的其它雄性相比,它们能够分泌出水平更高的睾丸激素。阿尔法雄性脸上和生殖器上的红色象征着它们在群体的统治地位。当逐渐走向性成熟时,雄山魈的色彩变得更为明显。相比之下,雌性的颜色则主要为土褐色或者橄榄色。
3. 变色龙:为性爱“变色”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变色龙之所以改变体色,是为了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保护自己免受天敌攻击。但2008年刊登于《科学公共图书馆·生物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变色龙之所以进化成这种能力,主要是为了吸引异性,吓跑竞争对手,传递其它与社交有关的信号,而不是为了伪装,或者说,至少最初不是为了这个目的。
皮肤内的色素胞允许变色龙将身体颜色改变成粉红色、红色、橙色、绿色、黑色以及其它颜色。整个变色过程只需短短千分之几秒。雄性变色龙利用精心制作的视觉秀,向异性炫耀它们的优良基因。颜色种类越多并且越明显,就越能对潜在配偶产生更大吸引力,同时也暗示它们的身体更为健壮。当求爱遭到拒绝或者在搏斗中败下阵来,它们会利用灰色和褐色表示自己“认输”。雌性变色主要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吸引异性注意,另一个则是告诉同类“我怀孕了”。
4.屎壳郎:角越大机会越大
雄鹿和大象会利用鹿角和獠牙发动攻击,为获得统治者地位而战。与这些动物类似的是,雄性蜣螂(屎壳郎)也会用角与竞争对手开战。但与其它动物不同的是,根据角的大小不同,雄蜣螂可以分为3种不同的形态,也就是所说的三态性。
在图片中,位于左上的是大角阿尔法,位于左下的是贝塔,位于右下的则是无角伽马,与位于右上的雌性类似。更大的角意味着更大的交配机会,也就是说,无角伽马必须采取秘密行动,利用温顺的外表避免与同类发生争斗,进而顺利挤进等待雌性“招赘”的队伍。
5.孔雀:以美取胜
孔雀是性选择的一个经典例子。雄孔雀,例如图片中的这只印度蓝色孔雀,向来就以美丽的外表著称动物王国。它们的羽毛呈青绿色,给人一种色彩斑澜的感觉,尾羽上的标志性“眼睛”更是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开屏时,羽毛形成的直径超过整个身长的60%。相比之下,雌孔雀的外表则显得暗淡无光,主要呈褐色,只有脖子上点缀着少许绿色。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开屏展示美丽的羽毛,显然是为了吸引异性注意。此外,它们也会不时晃动羽毛,产生独特的沙沙声。在求爱过程中,羽毛和抖动时产生的声音扮演了重要角色。
6.白蝴蝶:用信息素“独霸”雌性身体
当战斗并不能成为求爱的一种方式时,一些雄性动物便会采取更为狡猾并且行之有效的策略打败竞争对手。交配过程中,雄性绿纹白蝴蝶(广泛分布于欧洲和亚洲)在将精液注入雌性体内的同时,还会在雌性体内留下甲基水杨酸。
甲基水杨酸也被称之为冬绿油,用于制造李施德林嗽口水、口香糖等日用消费品。这种信息素所发出的气味较为强烈,能够帮助它们挫败其它竞争对手,确保只有自己的精子才能让雌性的卵子受精。
由于磁性绿纹白蝴蝶拥有不止一次交配机会,雄性的体型也是决定它们能否顺利繁殖后代的重要因素。个头大意味着分泌更多精子,进而提高受精几率。科学家同样发现,雄性射精越多,雌性在与下一个求爱者交配前等待的时候就越长。
7.圆蛛:为交配不惜牺牲生命
只有少数动物像雄性圆蛛(因其所织网的圆形得名)一样在交配的同时“贡献”自己的生命。雄性圆蛛是两性异形现象的一个典型代表。正如我们在图片中所看到的,雄蛛的体型在磁蛛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后者对于它们来说,就是一个巨无霸。
交配过程中,雄蛛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它们或者按照设定的程序走向死亡,或者允许被对方吃掉,充当雌性的盘中餐。在用触须(用于进食和交配的附肢)将精液注入雌性体内之后,雄蛛会立即死亡。在注入精液的同时,它们的心跳几乎立即停止。
这种甘愿牺牲自我的策略能够提高雄蛛繁育后代的几率。雄蛛尸体的触须会保持膨胀状态,很难从雌性体内拔出,成为竞争对手与这个雌性交配的一道屏障。在其它一些类型的节肢动物中,例如最为著名的螳螂,雌性也会在“做爱现场”吃掉它们的性伙伴。
8.虹鳉:要性还是生命 这是个问题
亮丽的外表并不总能赢得雌性的芳心,有时候,漂亮的脸蛋也会招来杀身之祸。虽然雌性虹鳉会被雄性亮丽的颜色所吸引,但这种“张扬”也更难逃脱捕食者的法眼,进而沦为它们的刀下鬼。事实上,在一个充斥着猎杀行为的环境,自然选择更钟爱于外表平常的雄性,虽然不同寻常的外表能够提高交配机会。
进化生物学家认为,雌虹鳉能够被雄性明亮的颜色所吸引,原因在于:绚丽的外表意味着它们拥有优良基因并且身体较为健康。在拥有亮丽外表的同时,雄性也需要面对持续存在的被猎杀威胁。值得一提的是,明亮的颜色可能表明它们拥有令同类羡慕的其它特征,例如躲避其它鱼类猎杀的能力。
9.绿咬鹃:羽毛是求爱杀手锏
外表华丽的绿咬鹃被誉为中美洲最令人吃惊的鸟类动物之一。阿芝台克人和玛雅人非常喜欢这种鸟类,统治者佩戴的头饰就是用绿咬鹃长长的尾羽制成的。绿咬鹃身体呈亮绿色,胸部呈红色,尾羽上部呈绿色,遮住了尾巴。在雄性身上,尾羽的长度超过身体。交配季节,雄性会长出长长的尾羽,长度最高可达到3英尺(约合0.91米)。
与其它鸟类一样,雌性绿咬鹃的颜色虽与雄性类似,但美丽指数显然无法与之相提并论。除了在吸引异性注意时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亮丽的羽毛也同样担负起伪装重任。绿色羽毛几乎不掺杂任何杂质,允许它们与潮湿植被融为一体,进而躲避捕食者。
10.招潮蟹:上下舞动大鳌
雄性招潮蟹体型没有雌性大,但巨大的螯却也让它们获得一种补偿。在传达信息、求爱以及战斗过程中,大鳌和小鳌会协同作战,更好地完成任务。小鳌的主要作用是进食和建造洞穴。
在遇到潜在性伴侣时,雄蟹会上下舞动大鳌。能够把大鳌抬得越高,就越能吸引异性注意,进而完成交配大计。原因在于:举起大鳌可是一件体力活,所举高度与雄蟹的体能成正比。如果因受伤或者战斗失去大鳌,小鳌会逐渐长大并最终取代大鳌位置。与此同时,一个新的小鳌则会在失去的大鳌所在位置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