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听过“蜉蝣撼树”这个成语吧?比喻那些极其不自量力的人。是因为蜉蝣是一种非常弱小的存在,却妄想撼动大树,那不是自不量力是什么呢?那么,蜉蝣到底是什么呢?一起跟着奇闻之旅的小编来看看吧。
蜉蝣是指蜉蝣目的所有昆虫,是一种古老的昆虫。它具有古老且特殊的形状,属于最原始的有翅昆虫,身体细长而柔软,体长为3-27厘米之间。触角很短,复眼和前翅发达,后翅退化,腹端有一对很长的尾须,成虫常在溪流、滩湖附近活动。因为对栖息地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人类也会根据它们对水域的要求来检测水域的类型和污染程度。
蜉蝣在幼虫时期以水生为主,常见于淡水湖或溪流中,春夏季的傍晚成群的雄虫会进行“婚飞”,即它们飞进群体中与雌虫配对,然后把卵产在水中。蜉蝣的卵呈椭圆形,具有各种颜色和形状,表面多纹路,还带有轻微的粘性,常附着于水底的碎片上,在数月至一年后蜕皮20-24次,最多达40次。
蜉蝣爱吃高等水生植物和藻类,秋冬季节以水底的碎屑为食,喜欢在静水中匍匐、攀援或在淤泥中潜掘。当幼虫充分长大后,它们会漂浮到水面上,有时也会爬到水边石块或植物茎杆上。日落后羽化为亚成虫,经过24小时后再蜕皮为成虫。成虫通常不进食,寿命只有几个小时至数天。而在这短短的时光里,它们只会忙着交配,为繁衍下一代奉献出所有的生命。
蜉蝣对缺氧和酸性环境非常敏感,所以一个地区的蜉蝣数量可以作为该地环境污染的标尺。只不过,大量蜉蝣也会对人类的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例如,美国的某个地区就曾经出现大量蜉蝣。它们聚集在一起如同一片“乌云”一般遮天蔽日。最后因为能见度太低,导致三车相撞。甚至,大量的蜉蝣成群飞翔时还惊扰了当地的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