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美猴王故事

时间:2023-12-08 10:49:15编辑:奇闻君

西游记是大家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古典名著,上到九十九的耄耋老人,下到刚懂事的懵懂孩童,都会或多或少的对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有所了解。这样一部尽人皆知的著作,对它的解读也是五花八门,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中国人心中有一万个猪八戒。

这些解读中颇为有趣的,是一些关于西游记当中有关政治隐喻的解读。让读者感受到,原来这样一部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史诗神话,同样也有着勾心斗角的权利斗争,同样包含着对现实世界的辛辣讽刺。历史君今天就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下蕴含在西游记中的政治隐喻

【1】取经本身便是一项镀金工程

有这样一种说法评价整个西游记的故事:《西游记》是一个佛界利用唐僧钓鱼执法,大力清除道家势力的政治斗争大戏。整个故事就是展现佛道两家势力明争暗斗的,其激烈程度不输《甄嬛传》 。

而唐僧的取经也就被看做是佛界势力为金蝉子成佛镀金,并吸收孙悟空八戒等人才的举措。不经历苦难就随随便便成佛,即便是佛祖的爱徒也是说不过去的,取经之行也便成了成佛的一种走过场。苦难虽然是有的,但佛祖早已安排好了猴子专程护送,还有各种菩萨答疑解惑,基本上不会有性命之忧。一路清扫的妖怪,有背景的全都牵出背后靠山,起到敲山震虎之用,没有背景的小妖也基本都是一棍子打死了事了。

一旦接受了这种西游记是一部反映政治斗争大戏的设定,再回头重温它的各种情节,便有了一种《权力的游戏》、《纸牌屋》的即视感。取经也就变成了为“佛——菩萨——罗汉”这种编制而奋斗的过程。

【2】真假美猴王是什么鬼?

如果说唐僧的成佛之路是内定,取经是所谓的镀金工程。那么孙悟空的成佛完全是靠自己的实力与计谋争取来的。在西游记整个故事中,真假美猴王这一篇是最为奇妙的,这个所谓六耳猕猴的妖怪行事最为诡异,他的目标并不像其他妖怪或想吃唐僧肉或出于其他恩怨报复,他在打晕唐僧之后居然冒充起了取经四人组想要自己取得真经。于是便有了一些阴谋论的观点:如来借真假美猴王的契机,消灭了真正的孙悟空,让自己的人顶上空缺,以除后患。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站得住,既然早有六耳猕猴这样的人选,干嘛还要让唐僧去揭了五指山封印,放出那只惹事的猴子呢?一直压在下面也不是不可以。

其实这不过是孙悟空的一个把戏,哪有什么六耳猕猴,只不过是他的分身罢了。在真假美猴王事件之前,孙悟空和唐僧之间就有了不小的矛盾积压,唐僧更是决意赶走悟空。这种情况下悟空心里自知不使出些招数是不行了,于是便心一横弄个分身,一棒子打晕唐僧,解了心头之气。后面一如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发展,不管是念紧箍咒,还是照妖镜,都不能分辨出真假。地府的谛听倒是辨出了事情的真相,但是却不敢说出,它如果当中戳穿了齐天大圣的把戏,那猴子还不扒了他的皮。最后闹到了如来那里,悟空便恳请如来为弟子辨明邪正,注意是邪正而不是真假,猴子自知骗不过如来,问邪正便是问自己这么做对不对,请如来做个公断。如来虽看穿了悟空的把戏,却不能戳穿这个事情,便和悟空一起演了下去,编出六耳猕猴的故事,圆了这个谎。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其他人从未听说过六耳猕猴这等妖怪。而如来也答应悟空“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给了大圣编制的应允,之后大圣就安心的护送唐僧,再也没有生出内部矛盾的事端。

也有一种可能是六耳猕猴是悟空恶念的化身,经此一劫悟空便心无杂念一心向佛,这点倒是颇像龙珠里面的比克大魔王。

【3】沙僧是佛教势力的间谍?

沙僧在西游记中的戏份不多,却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沙僧被贬流沙河,获罪是因为“失手打碎了琉璃盏”,这是多么莫名其妙的罪名。不仅如此,他受到的惩罚不仅仅包括贬落凡间,还包括每月一次利刃穿身,一副玉帝对他恨之入骨的表现。

沙僧的职位是卷帘大将,这是一个很敏感的之位,应该在宫廷之中工作的,接触到宫廷秘闻的机会很大。因此,“失手打碎了琉璃盏”很有可能只是一个为了掩盖事实的官方说法,其真实的罪名是发现了玉帝的某些隐秘,导致玉帝恼羞成怒。

更大胆的猜测一下西天潜入天庭的间谍,暴露了身份后,以打破琉璃盏的罪名狠狠惩戒,警告震慑西方势力。而后西天便以取经为名将沙僧捞了出来,为沙僧洗白,于是沙僧知趣的低调走完这一程,最后获得了金身罗汉的封号,也算是功德圆满。

【4】八戒的私心

在取经的路上,最不情愿的就是猪八戒了,除了八戒生性好吃懒做这个原因,更重要的是八戒并不情愿被西方势力吸收,还抱有官复原职的心思

大家都知道,八戒的原职是天蓬元帅,掌管天河水军,是天庭海军总司令,官职不知比沙僧高出多少。八戒的被贬纯属是因为调戏了不该调戏之人——嫦娥,才会落得如此下场,但是等风头一过,说不定会有老同事卖面子帮老猪一把,官复原职都是有可能的。而西天看中了八戒的才华(毕竟曾经是海军总司令,没点金刚钻是不能揽这瓷器活的)想要借助取经之名,吸收八戒为自己这边出力。在这种情况下,八戒的取经之行自是不情愿的,在去往西天的路上,八戒也是数次提及要散伙,自己回高老庄过日子去,可见其对于西方势力的拉拢并不太感冒,有机会还是要回去等着玉帝开恩把他捞回天庭。

当然,取经路上的种种表现,也让西天逐渐明白了一点,八戒这个人才干是有的,心性就差了一点,不能独当一面,只能作为技术性人才做专门工作,于是便有了净坛使者。

所谓著作,能够让不同的人在读的时候品味出不同的感受,孩子看它便是神话故事,热血青年看它便是讽刺现实针砭时弊,政治家看它便是佛道两家的天下之争。《西游记》便做到了这一点。

上一篇:撒旦与天使

下一篇:黑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