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僵尸王

时间:2023-12-14 11:56:03编辑:奇闻君

在香港电影中,僵尸大都是身着清朝官服,因死不瞑目而怨气聚喉,能吸收月亮阴气。僵尸会因染上尸毒或墓地风水属性而产生尸变。最初它并不吃人肉、不吸血,往后的版本里混杂了西方吸血鬼元素,以咬颈来吸血,月圆时力量会特别强,被吸血或抓伤会传染死亡而最终成为另一僵尸。

僵尸电影的始祖,是1980年洪金宝自导自演《鬼打鬼》。之后1985年林正英主演《僵尸先生》引起僵尸电影的热潮,如《赶尸先生》、《千年僵尸王》、《湘西尸王》、《湘西僵尸王》、《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等。遇到僵尸时要停止呼吸,把头(含鼻、嘴)移开,还有僵尸的跳跃、僵尸的模样、僵尸符、僵尸衣服等等经典情节,影响了后人对僵尸的认知。

中国说的最多的是湘西赶尸匠,他们所赶的属于行尸,又称移灵,属茅山术祝由科,发源于湘西沅陵、泸溪、辰溪、叙浦4县。一般是在尸体尚未腐化时,于天亮之前,将其赶往义庄,或者固定的小店。尸体一般都披着宽大的黑色尸布,头上戴着一个高筒毡帽,额上压着几张书着符的黄纸垂在脸上。天光前投店入屋后则揭起符纸,让尸靠墙而立。

在这些披着黑色尸布的尸体之前,有一个手执铜锣的活人,他一面敲打着手中的小阴锣,一面领着这群尸体往前走。他不打灯笼,手中摇着一个摄魂铃,让夜行人避开,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尸体若有两个以上,赶尸匠就用草绳将尸体一个一个串起来,每隔七八尺远一个。据说谁家里死了人,可以吃糯米以驱除邪气,防止僵尸。

因为某种原因,某人外出谋业,长年不归,后客死他乡。但湘西的习俗是,哪儿的人死了,尸体必须带回家乡安葬于祖坟。但回家的路途险峻狭窄,行车抬担皆不便。赶尸者的职责,就是将尸体分割成很多块,背在自己身上;徒步走到死者家乡后,再行拼接成整尸以安葬。为了不引人耳目,他们大都选择在夜里赶路,而且常常是数人组团同行。不过僵尸是很讨厌阳光的,这一点又可以从它们总是晚上出来得出结论。这种极阴的东西,当然不能在大白天出没了。

在众多香港电影僵尸片中,僵尸的行动为跳跃前行。这是因为,在湘西还存在另一种赶尸行为,人们将尸体经过简单防腐处理后,等待赶尸人前来。赶尸人来后,用两个杆子架住尸体的腋下,并绑住手以防脱落,像轿子一样;然后这样架着前行,远看就像尸体手臂向前伸着一跳一跳的。因赶尸向来比较晦气,人们只是远远地看着,所以看不清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僵尸自己跳跃前行的说法。

总之,湘西的赶尸其实不是赶尸,而是背尸;背的也不是僵尸,而是死尸。不过被后人添油加醋、以讹传讹,尤其是文人的夸张、影视作品的塑造,就成了我们今天对它的印象。

上一篇:小鬼怎么养

下一篇:李媚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