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有三乐
孟子所说的君子的三乐其实是指父母健在,受到他人尊敬,同时能够教书育人。孟子作为儒家的代表,曾经提出了君子应当必备的三大乐趣。将其原话直白翻译过来就是指,君子这一生,应当有三大乐趣,不是浅显的称王称霸,而是陪伴在健康的父母身边。同时君子要有很好的德行,才能做到不愧于自己,不愧于他人。提升自己的同时,要将有用的东西交给他人。
一、父母俱存
所谓父母俱存,就是指父母现在同时非常健康。除父母之外,家中的兄弟姐妹也非常健康,生活和睦,人人平安。现代的许多人都将家人平安作为心愿,认为只有家庭和睦,家庭关系和谐,人们才能放心的出门打拼事业。孟子也是这样想,能够治理天下,治理国家的人,一定能够处理好家庭内部的关系。想要提升自己,成就一番伟业,则首先要保障家庭平安。
二、培养德行
孟子所提出的第二乐是指,君子应当有良好的道德。人生在世,必得坦坦荡荡,对他人不亏心,对自己也不亏心。想要对任何人任何事没有愧疚,则必须行事光明磊落,时刻保持善良。只有道德水平提高了,才能多行善事,常常帮助他人。这样必会得到他人的尊敬,不愧来世间这一遭。与成就一番宏图伟业相比,孟子更强调注重播撒小小的善意。善良体现于细节当中,同时也只有在小的行动当中,才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德行。
三、不吝赐教
孟子强调君子要提升自己,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道德上,都要敢为人先,及时找出自己的不足,及时弥补,成为一个有很高水平的人。自身在变好的同时,也要不吝赐教,将自己身上美好的品质以及学问传播给他人。知识和善良在延伸中会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文化只有延续下去,才能达到真正的繁荣,君子应当在其中扮演一个教书育人的角色。
君子有三乐三乐是什么
《君子有三乐》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 一乐家庭平安,二乐心地坦然,三乐教书育人。作品原文: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1]《孟子·尽心上》
作品注释
①故: 事故,指灾患病丧。
②怍:(zuo,四声):惭愧。 [1]
zuò 惭愧:渐~。愧~。仰不愧于天,俯不~于人。
作品译文
孟子说:“君子有三大快乐,称王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 兄弟平安、没有怨恨,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 ” [1]
作品读解
一乐家庭平安,二乐心地坦然,三乐教书育人。
朱熹《集注》引林氏的话说:‘此三乐者,一系于天,一系于人,其可以自致者,惟不愧不作而已。”
也就是说,一乐取决于天意,三乐取决于他人,只有第二种快乐才完全取决于自身。因此,我们努力争取的也在这第二种快乐,因为它是属于“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的范围,而不是“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的东西。(见本篇13·3)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陶渊明)
俯仰无愧,君子本色。
君子之乐,莫过于此。
当然,作为教书先生,孟子还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快乐。如果我们不是教书先生,那除了一乐家庭平安,二乐俯仰无愧之外,还该三乐什么呢?或者,时代进化了,还有没有四乐、 五乐呢?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不应只限于教书育人,身边的人能够因为君子的启发、引导,而有所作为也算是一大乐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