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美国51区工程师声称,在罗斯维尔坠毁的UFO逆向研究中,找到了这样的材料!它究竟是什么?今天让我们继续来探索这个谜团。
“屏蔽”地球引力,按照人类的科技来说,这完全做不到。尼古拉特斯拉认为,屏蔽地球引力需要特定的材料,而这种材料地球上并没有,外星球上才有这种材料,通过技术手段,也可以人工合成,但没有相关技术方案。
经过反复思考,他计划通过捕获“外星文明”的飞碟,来获取想要的材料。随后在美国军方的协助下,特斯拉设计了一种“引力门”系统,他认为,在太阳附近存在许多UFO,它们可能是因为能源,或者是其它的目的,所以待在太阳附近。
特斯拉设计的这种“引力门系统”,是由一些奇怪的塔组成,它可以产生具有特殊振动频率的电磁波,这些塔相互配合工作,就可以在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区域,产生一个特殊的“引力门”,当有UFO经过这些区域,便会受到“引力门”的影响,UFO锁定的“磁层”值,就会被改写到地球上,于是UFO会根据这个改写的数据,到地球上来。
特斯拉希望能通过外星文明,来获得外星球上可以屏蔽引力的关键材料,或者材料合成办法。根据「蓝皮书计划」中的备忘录,这个「引力门系统」很早就已经研究出来,但是不幸的是,特斯拉在1943年,因心脏衰竭而去世。
美国军方在1945年,才正式启动「引力门系统」,在1947年,「引力门系统」钓到了两架UFO,但是因为宇宙的重力场,和地球磁场的变化,「引力门系统」的扭曲值也应该及时修正,但是因为特斯拉已经去世,美国军方当时的科学家,根本不知道如何去修正这些参数,因此,这两架UFO莫名其妙地到了地球上,然后相撞到一起,随后坠落到两个不同的方向,而其中一架坠落到罗斯维尔,这就是著名的罗拉斯维尔UFO坠毁事件。
通过特斯拉的一系列研究来看,UFO的驱动方式并不是最关键,关键难点,是要获取这个可以屏蔽引力的材料,那么这个材料究竟是什么样的元素?
曾在美国51区工作的物理专家包伯拉札(Bob Lazar),曾多次在采访中声称,外星文明采用115号元素镆,作为他们宇宙飞船(飞碟)的燃料,通过放大重力波来实现飞行,并通过控制来弯曲时空本身,以实现接近光速飞行,而不是我们所认知的线性飞行模式。
在飞碟底部,有三个可自由调节角度的重力波放大器,三个重力波放大器,来调节重力A型波的频率和周期,来抵消掉地球产生的重力B型波。而镆是重力A型波的重要材料,凭借重力A型波飞碟可以弯曲时间和空间,而且这种推进系统还可以实现隐形飞行
包伯拉札是一名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他宣称在1988年至1989年,曾经在51区附近的S4测试场工作,当时他是以科学家与工程师的身份,针对外星科技进行逆向工程研究,这其中包含罗斯维尔坠毁的“碟形”UFO逆向研究。
包伯拉札声称的115号元素,它在当时尚未被发现,直到2003年,才被俄罗斯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及美国劳伦斯利福摩尔国家实验室成功合成。
他宣称当时在地球上有接近500斤的第115号镆元素,全部都是用在51区的测试实验。利用质子高速撞击第115号镆元素,会变成第116号元素,产生的第116号元素会变得不稳定并且会开始分裂,并产生反物质,反物质与气体物质相互湮灭,释放大量的能量,核子力场被放大,扭曲周围的重力场,相关空间场与时间场也随之扭曲,这样飞行器就可以缩短空间的距离。
高阶元素本身具有很强的放射性,根据包伯拉札的描述,115号镆元素,它应当具有自己的引力场,如果可以将这种引力场放大后进行引导,可能会对物理理论体系,产生革命性改变,也会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质的影响(如可控核聚变,反重力载具等等)。
但是,元素表在92号铀以后的重元素,在自然界中难以稳定存在,104号鈩及以后的元素被称为超重元素,寿命短暂,迄今所有的超重元素均为人工合成。要合成115号镆这样的高阶元素,需要对低阶元素进行核聚变,这个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目前也只能在实验室中制造。
那么宇宙中的115号元素是怎么来的?元素在其它外星球上会比较多吗?
宇宙在最开始,基本上只产生了氢和氦两种元素,前者占比约75%,后者占比约25%。当宇宙中的氢和氦大量聚集在一起之后,就会形成恒星。在恒星的内部,氢原子核可以发生核聚变反应形成氦。
然后,等到氢消耗完之后,氦又会进一步发生核反应产生原子序数更高的元素。不过,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最终只能产生26号元素铁或28号元素镍,而更重的金属元素,像29号铜、79号金等,是无法通过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形成。
要产生这些重金属,以及更高阶的115号元素,就要等待超大质量的恒星大爆炸,在大爆炸过程中,大量的自由中子被释放出来,铁会捕获这些中子,进而合成各种高阶元素,原子序列越高的元素,产生的难度就越大。如此来看,115号元素并不是那么容易形成的,加上它的不稳定性,因此可能在外星球上也不会特别多,依次推测,外星文明不可能大规模利用高阶元素当做能源。
如果不是利用高阶元素作为能源,那么外星文明究竟是怎样实现的?
它们应该掌握了,一种类似115号元素特性的技术。人类逆向获取的外星技术,可能并不是有效的,这就好比,人们想要灯光照向更远方,就不断增加灯泡的功率,但其实只要给这个灯泡加上一个聚光罩,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手电,也会照的更远。
造成这种原因,可能我们人类,是从物质的本质上,就没有搞清楚。
从一份暗网泄露的资料,「莱瑟塔档案」中描述,每种物质都存在不同层面,通俗地讲,它分为物质幻象和其场域空间的影响范围。而我们人类认知的物理世界,主要是单一的、最基本的物质幻象。该幻象可以再度细分成三种初级或基本的物质。
这段话的意思,我理解来看,可能是说我们已知的物质可以细分为分子、原子、夸克,等等还有比夸克更小的粒子,但是这些都属于物质幻象或物质幻象的细分,物质幻象可能就是“物质表面”的意思。
对人类来说,控制物质的变形、物质频率的振动提升、以及基本形式的稳定存在,人类还只是处于原始水平上的了解。众所周知,所有的物质都是振动的,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原子的电子数和运动频率,决定了该原子的属性(元素),而电子具有波、粒,两种形态,所以通俗的讲,原子会释放出振动的波。而这个振动的“波”,几乎不会停止,会不断向外释放。
每一种物质都会振动,也会有一个影响的范围,这个范围,就是莱瑟塔说的场域空间,而在场域中间起作用的是“电浆”(莱瑟塔这样称),电浆是一种自由电子和带电粒子为主要成分的物质形态,广泛存在宇宙之中,常被视为物质的第四态,被称为电浆态,电浆具有很高的导电率,与磁场之间存在极强的耦合作用。这是一种物质的更高聚集状态。
电浆态介于真实存在和场域空间之间,当物质被“推挤”时,会造成质量的完全丧失,或以不同形式的能量增长。按照这种说法,我们手中扔出去的石头,可以继续保持飞行,是因为电浆态和场域空间的原因?
电浆态和场域空间,它究竟会是什么呢?
控制引力的最重要的条件,与电浆态有一定的关联。如何改变物质的振动频率,就要去了解物质的电浆态。可以推测,在电浆态下,可能更容易改变物质的振动频率,然后进一步找到可以操控原子力的技术。从本质上来说,原子力和地球引力都是同一种东西,如果原子力能按照想要的方式来运作,就可以忽略物质的 “重量”,让物质不受引力影响,从而达到反重力效果。
那么116号元素,衰变成115号镆元素的时候,是否因为发生了场域变化,所以才存在重力场扭曲效应?这和「莱瑟塔档案」资料中的“电浆态”,是否有什么关系?
只要找到了这些关键性的技术,人类在地球上,也依然可以制造出可以扭曲时空,并进行星际航行的UFO。但这些技术该如何着手去研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