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历没有节气
阴历实际上也就指夏历,所有的年份都能够用平年或闰年来表示。平年一年分为12个月,闰年时则多一个月,一年有13个月。不同的月份也有大小的区分,大的月份有30天,而小的月份只有29天。阴历只表示月的个数以及每个大小月的天数,与天干地支以及二十四节气没有关系了。
所谓干支以及节气都是阳历的内容,农历便是以大小月为基础,融合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形成的。在农历上反映干支以及24节气,能够生动形象的展示不同季节所呈现的变化,也与民间的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的特殊纪念方式,不仅能够指时间,也能够表示出太阳、地球以及月球之间的相互关系。同农历相比,阴历比较欠缺的内容是不考虑天气的变化,无论地球如何绕太阳运行,也就是无论四季如何变化,阴历没有固定的时间点做表示。单单从阴历上看,人们无法判断出哪个季节何时到来或何时结束。
二、阴阳历有明显区别
阴历与阳历之间的区别十分明显,阳历年通常为365天或366天,没有例外。而阴历年相较于固定的天数而言,有时甚至会有一个月的时间差。无论是农历还是阴历,亦或是阳历的纪念方法,都是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并且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人们所购买的日历,尤其是纸质日历,兼顾了阳历和阴历。即便是大月份通过公立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其日期底部也会标注有农历日期以及节气,非常方便。电子产品上的日历也兼顾了阳历和阴历的优缺点,不仅方便,同时展现了古人的智慧以及潮汐变化的规律。
公历是属于农历还是阳历呢?
公历属于阳历。
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
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积3300年才差一日。

公历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太阳历。尼罗河是埃及的命根子,正是由于计算尼罗河泛滥周期的需要,产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学和太阳历。七千年前,他们观察到,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阳同时升起的那一天之后,再过五、六十天,尼罗河就开始泛滥,于是他们就以这一天作为一年的开 始,推算起来,这一天是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