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人姚广孝为何被称为妖僧?

时间:2023-06-06 17:22:22编辑:奇闻君

明朝有这么一个怪和尚,他出家为僧,确师从道士,他师从道士,但却又深谙兵法。他是个外姓人,连品级都没有,此后却能配享太庙,成为明朝唯一获此殊荣的文臣。他便是靖难的总策划师、朱棣的黑衣宰相姚广孝

姚广孝究竟有多怪,有多神呢?洪武18年,马皇后病逝,朱元璋选拔了十个僧人,准备送给藩王诵经祈福,姚广孝便在这里面。

十人之中,此时他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和尚,但接下来一场对话却让他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等到燕王朱棣进来挑选的时候,姚广孝突然拉住朱棣说,殿下,贫僧有一份大礼相送,朱棣不为所动,将他偷偷的拉到一旁,低声说,如果能让我跟随殿下,贫僧便送一顶白帽子与你。

朱棣一听,脸都吓白了,他是王,王上面加个白,不就是皇吗,但是姚广孝说的这个吸引力太大了,朱棣最终还是把姚广孝纳入了麾下。

姚广孝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敢在朱棣面前大放厥词?

姚广孝出生在元末的江苏苏州,那时候他叫叫姚天喜。姚广孝的家境很殷实,每天就埋头读书。14岁那年,姚广孝无意中在街上看见有个高僧在众人的拥簇下阔步向前,甚至比当官儿的还气派几分。于是,姚广孝将书本一扔,直接剃度出家,法号道衍。当和尚后,他一头扎进佛经里苦心研究,可他发现佛经教的都是让人看淡名利,不叫人怎么受拥簇?于是姚广孝拜了一位老道士为师,和尚居然拜老道,这老道士却不学别人修仙炼丹,学的却是阴阳之术,也就是算卦占卜、天文权谋等。姚广孝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他看遍古籍,古朴通经,游历各地,考察风水,见了很多世面,也看见了很多的人心,并且认识了宋濂、扬基这样的名士。

有一天,著名的相士袁珙看见姚广孝不禁大惊,拉着他就要免费给他看看面相,说他天性嗜杀,将来一定会成为下个刘秉忠。刘秉忠也是个和尚,后来一手将忽必烈送上了皇位。听了这样的评价,姚广孝坚信自己一定会找到那个忽必烈。

终于,朱棣将他纳入了麾下,于是他每天危言耸听,劝朱棣造反。但是朱棣并不想造反,因为老爹还活着,太子朱标也活着,所以他批评姚广孝。大师想做刘秉忠,可我不是忽必烈。机会终于来了。朱标去世,朱元璋立朱允文为接班人,朱棣当然不服气了。

这时候,姚广孝再次劝说朱棣。终于,朱棣被说服了,开始暗中筹备。果不其然,建文帝上台之后,连着削藩,藩王们没一个有好下场,而朱棣就是下一个,终于反了。在靖难的全过程中,姚广孝在每一个环节都起到了关键作用,首先是鼓动朱棣,虽然时局所迫,但很大程度上和姚广孝有关,还有就是筹备阶段。那段时间,朱棣眼看就要成为案板上的肉,关键时刻还是姚广孝出击。

先是装病,成功召回了三个儿子,接着又是装疯,麻痹了建文帝。不仅如此,地下做兵工厂,上面养鸭子掩人耳目,也是姚广孝的主意。到了真正造反的那晚,朱棣动员完军队之后,天空突然大风狂作,瓦片被吹得七零八落,这是不祥之兆,士兵们慌了。关键时刻,还是姚广孝站出来说,这不是凶兆,是真龙飞天的前兆。真龙飞天肯定是大风雷雨相伴,而瓦片正是真龙。

这是大吉大利的,没想到士兵们很好糊弄,还真让姚广孝这番话定了心。在济南真正开战之后,朱棣出征,姚广孝与朱高炽驻守大本营北平,还不时为朱棣出些锦囊妙计。

靖难成功后,姚广孝又被安排去编撰太祖实录,为朱棣的造反编造种种证据,在谢晋编写永乐大典失败后,接任了这项伟大的工程。并在朱棣的迁都计划中,一手规划了北京紫禁城的格局。

立下如此功劳,朱棣的奖赏自然少不了。他给了姚广孝一个大官,太子少师,并给他赐名广孝。可是姚广孝却什么都不要,不要官,不要钱,也不要家,一来他知道功高盖主的下场,二来他做这些从来都不为名利。他的理想就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住在庆寿寺中,每天吃斋念佛。

他上朝的时候爱穿一身黑色僧袍,因此人们称他为黑衣宰相,黑衣一僧。

虽然晚年安详,但他的人生也有遗憾。有一次,他去苏州赈灾时回到了老家,将皇上赐予的黄金全部拿出,送给他的宗族乡亲。但是没人要他去见姐姐,姐姐闭门不见,因为他是反贼。他去见故友王斌,以为他能理解自己,王斌也不肯相见。

1418年,姚广孝病逝,终年84岁。仁宗朱高炽即位后,命姚广孝配享太庙。

自明朝开国,能配得上太庙的基本上都是出生入死的武将文臣,仅有姚广孝一人。姚广孝可以说是一个奇人,好好的富家公子不做,去当和尚,好好的和尚不当,去拜道士为师。

而他的这个奇就证明他是个不甘于平庸的人,靖难一战它又变成了一个乱世能臣,荣誉之时,他又急流勇退。总得来说,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野心家。

上一篇:希腊忠狗在主人车祸丧命处守候一年半

下一篇:女生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