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作为当代作家、编剧,在中国电影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过一年四部小说被搬上大银幕的高光时刻,也有过靠女人养而甘之如饴的愉快日子。成全冯小刚、葛优等一众业界顶尖大咖,爱过老徐、骂过名流,如今年过六十的他,却快要被Z世代给遗忘了。
放在十年前,一部打着王朔招牌的电影就是摇钱树,不用多宣传,不用拼流量,这俩字往那一摆,观众就自动买账。谁能想到,如今“老炮儿”王朔也撩不动文青了,他编剧的最新作品《不老奇事》上映2天票房刚过千万,豆瓣评论仅800余人。
王朔本人没有为影片发声宣传,他也没有被片方摆到台面上来吆喝。是王朔真的不能打了,还是《不老奇事》背后有什么奇事?
一部难下定义的电影
《不老奇事》讲述了青梅竹马的郭小鲁(王传君 饰)和苏凌芳(王珞丹 饰)小时候因一场变故失联,苏凌芳说长大后的愿望是当一名医生,抱着能再与苏见面的希望,郭小鲁考进了北京的一所医学院校。
在北京,两人久别重逢却早已物是人非,当郭小鲁再见到心心念念的苏,她却变成浓妆艳抹、居无定所的卖唱歌手,一心想混出名、到处傍大哥的底层小演员。他们一个是前途渺茫的社会人“苏”,一个是师出名门、前途大好的医学高材生“郭”。优秀的郭身边,自然也有其他爱慕的女孩,命运再次在他们的人生中划了一道分界线。
情感纠葛的同时,郭小鲁和师妹研究发现了青春不老的秘密——干细胞技术,时光流逝,永远不会老去的郭小鲁经历着奇幻般的人生。
这种不老的传奇故事,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经典影片《本杰明.巴顿奇事》,但他们又有很大的不同,片方对《不老奇事》给出这样的定义:人物传记、爱情、轻科幻。
人物传记和科幻放在一起,好像本身就能构成一桩“奇事”。打着人物传记的标签,但郭小鲁的原型是谁,本次宣传中片方并没有明示。在早前《不老奇事》的筹备期,该片出品人郭婷婷表示专门去拜访过全世界有名的干细胞专家郭镭博士,但因此就说郭小鲁原型就是郭镭显然不严谨。
影片导演徐超曾说,这个故事脱胎于自己2012年的一部短片作品,后来跟郭婷婷碰撞出创作的火花,计划将其搬上大荧幕,而在他们找到王朔之前,就已经搞了8个版本,有了八万字的故事梗概,后来他们造访王朔,以最大的诚意把这尊大神搬出来,说,“这个剧本一定得由您来写。”据徐超导演介绍,王朔当时说这个带有自传性的故事,可能是自己最后一个电影剧本了。
这究竟是医学博士郭镭的自传,还是影视文学大拿王朔的自传?好像又都不是,所以结合了几个人经历和精神的故事,也可以被称为人物传记吗?
而该片之所以被定义为奇幻类型,是因为它讲述了主人公郭小鲁因为注射干细胞而长生不老,获得永生,但这毕竟在世界范围内的医学领域并没有得到明确、科学印证,不是事实,就只好划分为软科幻、奇幻。至于为什么非得是在审查方面风险性极高的“干细胞“设定,据说该片幕后投资方是搞干细胞研究和商业应用的。
当你以为《不老奇事》是一部故事片,其实它是奇幻片,你说它是奇幻片,其实它又是一部策划片。没想到有一天怼天怼地、才华横溢又痞子纵横的王朔,都开始在剧本里植入策划了。
不老是奇事,而王朔真的老了?
想当年王朔在影坛是何等呼风唤雨的地位,仅1988年一年,他就有四部小说被搬上银幕,米家山执导的同名电影《顽主》,黄建新执导的《轮回》(改编自《浮出海面》),刘奋斗执导的《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改编自《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以及叶大鹰执导的《大喘气》(改编自《橡皮人》)。那一年被业界称为“王朔年”,连他自己都说,“中国电影哥们儿现在平趟。”
事实也的确如此,1995年姜文一战成名的导演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就出自他的小说《动物凶猛》,冯小刚想出头也得哈着朔爷,横跨影、视两界的王朔还跟郑晓龙、赵宝刚等人搞出《编辑部的故事》《过把瘾》等曾使万人空巷的热播剧。他就是彼时大文化圈的一个象征、一种符号。
那时候的王朔生猛、锐利,狂怼金庸太俗,文化人媚态。如今,冯小刚开始拍纯爱回忆录《只有芸知道》,王朔也开始说,青春只属于年轻人,而成年人看到苍凉。看到苍凉的王朔,笔下的《不老奇事》少了些“奇”,多了很多“爱”与“去世”。
在《不老奇事》的生命大轮回中,故事被切割成四段,第一段讲郭与苏的童年,当他们的命运开始有了联系,他们的亲人却永远离去;第二段讲郭与苏再次重逢,是命中注定的相遇又各自被命运裹挟着终究无法在一起;第三段则是小师妹对郭的爱而不得;第四段郭破茧重生,获得永生不死的“良药”,可他却依然无法挽留他挚爱的,将要逝去的生命。
虽然王朔渐老,虽然是这种大型策划片,他依然给影片升华了主题,王朔试图探讨肉体可以永生,灵魂也可以吗?身体可以克隆,但思想是不能复制的,那人追求永生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他用“爱”串联起碎片式的剧情。
如今,中老年版007再也撩不动妹子,开始恋家,丧失男性魅力到只能被写死的程度,《不老奇事》郭小鲁都已经获得长生不老特异功能,到头来竟还是个“处男”,而王朔,也再不是那个爱情来了你就上的王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