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有何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是齐桓公。周平王避开第戎往东迁移,开始了春秋时期几百年的东周时代。晋文公重耳在游历了诸国后重回到晋国,当时晋国国君。重耳联合外戚舅舅狐氏和姐夫赵衰一同整顿国内政治,采取以公族为主,外戚为辅,远方亲戚次之的权力联盟,不久就实现了晋国的三军整顿。晋国拥有三军后标志着成为大国。
这时候周室天子周襄王向晋国求救,解除被困之势。晋文公顺势而为率大军打败了叛军凯旋接回了周襄王。周襄王为了感谢晋文公,将领地赐予了他,并且对他非常客气,这标志着晋国得到了天子的认可,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晋国在诸侯国之间的形象也得到了改变。
宋国被楚国围攻后也向晋文公求救。晋文公刚好借这个机会再一次争取得到霸主地位。他先是避开楚军,直接向楚军联盟曹卫进攻,顺便把曹卫国两国国君都拿下了,此时楚国急忙从宋国撤军来对付晋军。晋文公又用后发制人的测罗打败了楚国。
晋国打败楚军是一个转折点,标志着晋国的霸主地位形成,因此在取得胜利后晋文公到周襄王王都,特意给王室修筑了一座建筑。而周襄王知道晋国实力已经可以称霸了,就把象征春秋霸主的物品都赐予了晋文公。晋文公受封后,得到了可以自由征战的权力,为了进一步确定霸主地位,他通过周襄王把各诸侯首领都齐聚一起,形成了诸侯联盟。
晋文公重耳还没当上国君流浪到楚国的时候,楚王亲自迎接重耳。楚王赏识重耳的才能,对重耳厚待礼遇有加,常常宴请重耳。有一次楚王在饭局中问重耳,我如此厚待于你,你用什么报答我呢?重耳回答,如果他日能重返晋国,当时晋国的国君,万一有一天晋楚两兵对战,晋国一定退避三舍,绝不主动进攻。
重耳流落到楚国的时候,晋国国内动荡,国君病故,秦国得知这个情况后决定扶持重耳当晋国国君。于是重耳离开了楚国来到秦国,在秦国护送下重回晋国,顺利复位。由此,重耳果然当上了国君,成为晋文公。那么他是否会遵守诺言不主动和楚军对战呢?
晋文公是一个非常有才干的君王,在国内实行整顿改革,使得晋国国力逐渐强盛起来。实力变强大晋国面临着和楚国争霸的局面。楚国发动了对宋国的战争,宋国急忙向晋文公求救。
因为宋国曾经也有恩于他,但是帮助宋国就意味着要和楚军对战,这不是晋文公愿意做的事情,最后晋国的臣子献出了一个计策,建议晋文公去攻打曹国和卫国,因为曹,卫国刚和楚国联谊,曹,卫国有难必然求救于楚国,这样楚国会撤兵了。这个计策妙在既能解救宋国又不至于完全得罪楚国。果然晋文公派兵攻打曹国后,楚王决定撤兵。但是围攻宋国的楚将领成得臣却固执不听从命令。成得臣不甘心退兵,认为这样半途而废太可惜。而晋文公此时却把曹,卫两国都拿下了,成得臣得知后非常生气,立刻派兵去和晋军对战。宋国围困之难得到解救。
晋军看到楚军逼迫,晋文公立刻就下令退兵。晋军总共退了三次,一次三十里。晋军将领都劝晋文公直接和楚军对战,晋文公回答到遇到楚军,退避三舍,这是他和楚王昔日的承诺,如果楚军执意相逼晋军再战,这样也没有破坏这个承诺。
首先他是个爱读书的人,其次他是个喜欢结交朋友的人。在十七岁的时候,身边就已经有了五个在日后辅佐他大业的人。在骊姬之乱的时候,重耳为保命,亡命天涯的时候这五个人也是誓死跟随。以后这段逃亡的日子也被成为周游列国的日子了。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
退避三舍主人公是谁你知道吗?那你知道城濮之战的主人公和退避三舍的主人弓有什么联系吗?这里是笔者收集和整理了一些关于退避三者的主人公的一些资料,大家可以参考和学习一下,希望可以对你们有所帮助。
出处春秋时期,有个晋公子他的名字叫重耳,一天,楚成王遇到了重耳,就问他:“如果你回到了晋国,当上了大王,那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呢?”重耳回答说:“如果可以凭借你的灵力,我能够返回到晋国,如果晋军和楚军两方交战在中原,那我让晋军退避到九十里地之外吧”后来重耳回到了自己的国家执政,在晋军和楚军在城濮一战,晋军果然向后退了九十里地。这下大家因该知道了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了吧,在这里,你们应该对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有了一个比较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典故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已经对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有一个较为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现在笔者带你们一起来看看详细的而经过吧,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33年,当时的楚成王和陈国,许国,蔡国等多个国家一起包围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而晋文公采用了元帅现珍的计策——离间计,很好的将秦王的喜贿的心理利用了起来。
用他自己非常高超的外交的智慧让齐国和秦国产生了矛盾,最后齐国和秦国双方一起和晋国联合了起来,而楚成王发现这么做对自己百害而无一利,就决定要退兵,不打算在和晋军交战,就在这个时候,派遣大夫去晋军那里谈判,开出的条件是可以解除楚军对宋国的包围,晋国恢复了他的君为,并且还退还了曹国的土地,晋国的人们商量之后决定在暗地里答应他们的要求,就让曹卫两国背叛了楚国,而此时,楚军的主帅特别的生气,就决定带着军队北上去和晋国的军队交战。
晋文公看到楚军渐渐逼近,就下令要退避三舍,是为了兑现当年对他们许下的诺言,于是晋军和参加战斗的秦军宋军等一同退到了城濮那里驻扎了下来,后来楚国的军队立刻就紧跟上来,而子玉将晋军的这一策略上的撤兵看作是他们害怕楚军,就驻扎在了这里,随即就像晋军宣战。
晋军下令给战马蒙上了虎皮,决定率先向攻击楚右军,而蔡国和陈国的军队一起跟随楚军作战不是他们的本意,当遭到了晋军的攻击之后,立刻就变得溃不成军,而此时的蔡国的公子印在慌乱之中也被人杀死,后来楚军也被人击垮,子玉见状不妙,就立刻带人撤退,最终避免了全军覆没的悲惨结局
对于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这一问题已经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了,忘记说这件事情的结局了,在这场战役中,晋军获胜,还俘获了很多的战车和人,从此之后所有的国家都愿意于晋军交好。有没有觉得退避三舍的主人公很是厉害呢,还是希望大家可以记住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吧,他就是晋文公。
启示现在的人们常常将退避三舍用作战略和策略上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