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是哪个朝代的人
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得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做官,曾任沭阳、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推行法制,不避权贵,颇有政绩,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好友钱宝意作诗颂赞他:“过江不愧真名士,退院其如未老僧;领取十年卿相后,幅巾野服始相应。”他亦作一幅对联:“不作高官,非无福命祇缘懒;难成仙佛,爱读诗书又恋花。”自此,他在随园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他在给友人程晋芳的信中说:“我辈身逢盛世,非有大怪癖、大妄诞,当不受文人之厄。”袁枚晚年游历南方诸名山,与诗友交往。生平喜称人善、奖掖士类,提倡妇女文学,广收女弟子,为当时诗坛所宗。袁枚与赵翼、张问陶(船山)并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江右三大家"之一,文笔又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袁枚是哪个朝代的
袁枚是清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也是一位颇有贤名的县令。他出生于钱塘(今杭州),乾隆进士,曾为翰林院庶吉士。乾隆八至十年(1743-1745)任沭阳知县。此时,正是所谓“乾隆盛世”,但在沭阳民间,却是万户萧疏、悍吏横行的现实。一个沭阳县,竟有“饥口三十万,饿死者不计其数”。袁枚面对这“路有饿殍、哀鸿四野”的惨状,拿起蘸着血泪的笔抒发感慨:“百死犹可忍,饿死苦不速,野狗衔髅髑,骨瘦亦无肉,自恨作父母,不愿生耳目。”他以犀利的笔尖,对那些“苛政猛于虎,悍吏虐于蝗”置人民生死于不顾的贪官污吏,进行无情的挞伐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在清代乾隆时期的诗坛上被赞誉为“奇才”“真才子”,并被公认为诗坛领袖。
袁枚幼年时家境贫困,但他天资聪颖,又嗜书如命,勤奋好学,因此进步很快。少年袁枚买不起书读,就借书看,或者到书店去站着看书。他往往是一手翻书,一手执笔,不论严寒酷暑从不间断地摘录,摘录好后,他就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这样积累一多,写诗、作文、议论就可以顺手拈来,左右逢源了。
9岁以前,袁枚除了读“四书”、“五经”外,对唐诗宋词还一无所知,弄不清什么叫诗。9岁那年,他偶然从别人家里借了几本《古诗选》,这本书引发了他对诗歌的极大兴趣,他吟咏、抄写、背诵,很快就熟悉了历代诗歌的发展与特点,天天摹仿着写诗,居然写得清新流畅。
一天,袁枚随着大人们游览杭州吴山,拾级而上,站在山顶鸟瞰。杭州城里千家万户尽在脚下,山腰云雾缭绕,云蒸霞蔚。大人们有的捋髭,有的赞叹,有的感喟“眼前有景道不得”,有的只能连声赞美“好景好景!”这美景触发了袁枚心中的灵感,他当即吟了一首五言诗,其中两句说道:“眼前两三级,足下万千家。”大人们都非常惊异于袁枚的诗才,说这首诗想象力丰富、亲切自然。晚年,已是老态龙钟的袁枚重游吴山,回忆9岁时写的这首诗,仍很感慨地说道:“童语终是真语啊!”
袁枚12岁那年考中秀才,在家乡一带被誉为“神童”,但他出身贫微,影响了他的进一步深造和发展。父亲为了儿子的前途,托人带袁枚到广西桂林袁鸿处继续深造。有一天,广西巡抚金?共看见袁枚相貌不凡,想试试他的才学,让他以“铜鼓”为题写一篇赋,“铜鼓”是广西边境的一个地名,当时正值越南大肆入侵,才华横溢的袁枚略加思索,挥笔立就。金?一看满纸金玉,文采飞扬,极为赞赏,力荐他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这次考试,生员一共193人,只录取15名。袁枚虽然名落孙山,但是由于他年纪最小,所以顿时名满京城。3年后,他考取了进士。
袁枚曾任过几年县令,中年以后辞官,专心从事诗文创作。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
同代诗人赵翼读了袁枚诗集后写诗称赞道:
八扇天门迭荡开,行间字字走风雷。
才子果是真才子,我要分他一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