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这两个成语最初指什么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这两个成语最初都是指一种文艺作品。“阳春白雪”后来就用来代表高雅的文艺作品,而“下里巴人”则代表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
阳春白雪,读音yáng chūn bái xuě。《阳春白雪》是春秋时期“乐圣”晋国的师旷所作。《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阳春、白雪后传入楚国:在战国时代成为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下里巴人,读音是xià lǐ bā rén,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阳春白雪为其反面,比喻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扩展资料:
相关成语典故:
1、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
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 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
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宋玉的结论是,"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曲高和寡。
当然宋玉与楚襄王的这番讨论的目的不是谈论歌曲本身,而是强调雅与俗的巨大差距,并为自己的才德不被世人承认而辩解。宋玉进而说"鸟有凤而鱼有鲲",自然非凡间俗物可比。
宋玉说,"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最后,宋玉引出了自己的结论,即"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宋玉的意思是,但凡世间伟大超凡者,往往特立独行,其思想和行为往往不为普通人所理解。
2、下里巴人
宋玉是战国后期楚国的一位有主见的文官,从不随声附和别人的主张。楚王听别人说了他一些坏话,就把宋玉找来问道:“你是不是有些地方做得不对啊?为什么有许多人都对你不满意呢?”
宋玉答道:“先让我说件事吧!有一个歌唱家在京城唱歌。开始唱的是楚国最流行的民间歌曲《下里巴人》,这时围观的人中有好几千人跟着唱。
接着他又唱起比较高深的《阳阿薤露》,跟着唱的就只有几百人了。当他再唱起高雅的歌曲《阳春白雪》时,跟着唱的就仅剩几十人了。最后他唱起五音六律特别和谐的最高级的歌曲。
能跟着一块唱的人就仅仅几个人了。可见歌曲越是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啊!”接着,宋玉又说:“文人之间也是一样。那些杰出的人物志向远大、行为高尚,一般人当然不会理解了,我的情况正是这样的啊!”楚王听了宋玉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就没有再追问下去。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最初指的是什么
成语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积累,到目前为止成语数量已经多达几万个,这些成语的背后都有相关的出处,在文学艺术欣赏中,经常听到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这两个词,它们是形容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那知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最初指什么吗?下面为你具体介绍。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原指楚国歌曲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是用来形同文学艺术的成语,不过二者的意思完全相反,其中阳春白雪是形容高雅的文学艺术,而下里巴人则是形容通俗的文学艺术,想要知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最初指什么?那就不得不先了解下,这两个成语的典故了。
其实《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是两种歌曲,其中《阳春白雪》又叫《阳春古曲》,它是春秋时期的“乐圣”晋国人师旷所作。曲调和意境高深典雅,而《下里巴人》则是楚国民间流行一种歌曲,曲调易上口,意境通俗易懂。
战国时期,宋玉是楚国著名的辞赋家,他才华横溢,但却比较的清高,一次楚王问他为什么这么多人不喜欢他。宋玉解释说:一个人唱像《下里》、《巴人》这样通俗易懂歌曲,跟着唱肯定会有几千人;因为这样的歌曲大家都懂。但当他唱《阳春》、《白雪》这样高深典雅的歌曲时,能跟着他唱的只有十人可能就不到。
由此可见,歌曲越是高雅,唱和的人就越少。楚王听到宋玉这番解释之后,认为宋玉之所以得不到众人的理解,是因为众人不了解他的远大志向。所以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原指楚国高雅和通俗的歌曲,后来人们就用它们来比喻那些高雅和通俗的文学艺术,